部落格橫幅
110/08/09【安南鐵支路風華—鹿耳社區運鹽五分車鐵道與台糖鐵路田調紀錄】

本次非常幸運能夠錄取鹿耳社區110年的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暑期工讀生,除了原先「社區小旅遊規畫行銷專員」的職務內容外,也因為自己是歷史學系的學生,再加上社區發展協會蔡理事長,本身對於安南區的在地文史頗有興趣,所以本文擬以蔡理事長的研究與口述歷史為主,再輔以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專題研究中心所發行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臺日網友跨海接力在現代地圖上標誌已廢棄的日治時期台灣糖業鐵路「台湾 臺糖鐵道 廃線跡 配線図式路線図」(註1) 作為鐵路遺構與鐵道地理資訊補充。試圖將安南區已經消失的鐵支路風華,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因篇幅較大與田調時間較少。下文為初稿之作,後續會於蔡理事長的指導下,繼續完成本文,再請有興趣的同好不吝指教。

安南區的鐵路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台灣製糖株式會社底下的三崁店製糖所(註2)開始產糖 ,而日治時期的製糖株式會社皆有各自修築運送原料甘蔗的糖業鐵路,也就是俗稱的五分車。在當時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與屏東這些縣市的廣大平原地帶,皆有密密麻麻的糖業鐵路、鹽業鐵路縱橫阡陌。在日治時期前期與中期,主力發展的是製糖業,因此糖業鐵路的路網完整度是相對較高的,糖業鐵路在當時除了運輸甘蔗等作物外,也兼具客運的功能,形成日治時期獨特的現象。

鹿耳社區的鹽業鐵路最早追溯1938年,鐘淵曹達株式會社開始興建廠區,即利用五分車鐵道載運建材,爾後闢建鹽業鐵路媽祖宮線與南寮支線,用來載運安順鹽田與四草鹽田出產的工業原料「粗鹽」。戰後國民政府遷臺,開始實施進口替代政策,於是在1955年與1956年間,高雄鹽場與臺南鹽場開始鋪設鐵路系統,而臺南安順鹽區在1956年3月完成與糖鐵接軌的鐵路系統後,然而在1966年,由於臺灣由進口替代轉向出口擴張,工業用鹽需求日增因此停止了鹽的出口,原先為了加工與出口的鹽業鐵路也就漸失光澤。

媽祖宮線與南寮支線,這兩條鹽業鐵路,分別由現今本田路一段、北汕尾二路交叉口,與鹽田生態文化村發車,在北汕尾二路800巷9弄的鹿耳社區外兩線匯成一線後,沿北汕尾二路依序經過國立成功大學安南校區西北側、臺南市立土城高中東南側,並接上與三崁店糖廠下轄共軌的安順線糖鐵;沿著安順線過安中路五段後,再經育英街經過現今康寧大學校區,越過台江大道三段繼續走育英街,右側是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左側則是公塭里活動中心,而路旁大片的甘蔗田,似乎可以佐證當年安南區糖業鐵路曾經經過這裡的事實。接著在育英街與公學路四段的「十二佃」,接上安南區糖鐵的主幹線—「安順線」。進入安順線後,鐵路往海佃路四段前進,於現今國道八號台南聯絡道起始處,再接上台江大道。後續直接沿著台江大道三段、二段、一段,通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鹽水溪與永康大排,到永康仁愛街與仁愛街108巷路口分岔,此後安順線沿著仁愛街進入三崁店糖廠,另外一條省鐵聯絡線繼續沿仁愛街108巷走到底,穿越臺一線中正北路和永安路口,再通過鹽行里,通過國道一號以後接上台鐵縱貫線永康車站。

註1:〈台日網友接力 標出全台3800條日治鐵路〉,《蘋果日報》,2018年4月03日。

註2:即今永康糖廠之舊稱

本文作者為110年暑期工讀生 李允中

文稿修正和田野調查路線指導 鹿耳社區理事長 蔡登進

圖片為台灣糖業公司永康糖廠糖業鐵路分布圖暨平面圖

下載自Tenrivers的影像記事部落格 台糖各糖廠鐵道路線圖暨分布圖專欄

2021-08-12 10:57:01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