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大雅文化學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
  • 累計人數:104170
  • 發表文章:41
  • 相片數量:112
  • 回應數量:3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陳美吟  
聯絡地址: 未公開  
聯絡電話: 0926718522  
傳真電話: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台中市大雅區大雅文化學會 成立時間: 2002-01-20
負責人: 黃麗秋 聯絡電話: 0926718522
聯絡人: 陳美吟 傳真:
組織人數: 70人 E-mail: 未公開
聯絡地址: 未公開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臺中市大雅文化學會
社區網址: http://sites.google.com/a/daya.org.tw/daya-culture/home
所在位置: 臺中市 大雅區
社區戶數: 70戶
社區人口數: 9萬餘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很多不同團體人
主要族群: 閩南人居多 
發展重點: 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綜合類、其他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劣勢(Weakness)
1.學會成員除了退休人員之外,大多數都還在忙著拼經濟,為生活而忙碌,故成員無法完全投入。
2.長期以來,出版埧雅報季刊的經費部份,一直是學會幹部心理上最沉重的負擔,因為埧雅報是免費贈閱,包含走讀活動也都是提供民眾免費參加,所以印製費均需仰賴各界或會員的捐助,資金的問題明顯的成為這群原本想當
「快樂傻瓜」的傻瓜志工,有點快樂不起來的重要因素,這也是我感到無奈與無力的地方。
3.長期以來,學會一直是一群瘋狂想為地方文化留下紀錄的「快樂傻瓜」無私的奉獻著,因此並沒有固定的辦公室,而僅借用大雅國際花作為通訊聯絡處。
*威脅(Threat)
學會幹部任職期間,除了規劃執行相關會務及活動之外,資金的籌措成為不可逆的壓力,尤其如果個人沒有廣泛的人脈時,資金的勸募更是困難重重,縱使想抱著當志工的心情做無私的奉獻,但如此的志工也未免當得有點太沉重,往後這個問題如果無法獲得改善,學會的延續恐將面臨危機。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本學自民國89年11月起以溫馨祥和的大雅出發,希望以輕鬆柔和的方式,在大雅傳遞一份屬於大雅人的活動訊息,透過活動讓更多人認識大雅、擁抱大雅,進而珍愛大雅。我們希望大家知道,大雅有很多的活動、地景與文化,更希望大家共同參與,尤其重要的是我們跨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埧雅蘊育善的種子,聚集萌芽的溫床,也是善的水流,匯集江水的源頭,期盼對大雅懷抱理想的人共同加入,直至民國90年6月乃以「埧雅文化工作室」的名義,繼續為大雅地區的文化傳承與記錄保存而努力,終於在民國九十一年一月二十日正式報府申請立案通過,訂名「台中縣大雅鄉大雅文化學會」,後因臺中縣市合併,所以於民國101年會員大會決議修訂章程,更名為「臺中市大雅文化學會」,並經報府核定通過更名,立案以來迄今已屆十年,十年來學會辦理過無數次的活動,結合產、官、學、研不斷的為保留大雅一點一滴的珍貴資源而努力,成員們常自許是一群「快樂的傻瓜」,無怨無悔的為這份文化志業默默的奉獻著,期間出版了無數期的埧雅報季刊,免費分送各學校、機關…等單位,並辦理系列的走讀活動,落實百聞不如一見的信念,以號召更多關愛鄉土的夥伴一起為保留地方文化共同努力。
*優勢(Strength)
1.十餘年來,學會累積了一群能繼續為地方文化奉獻的「快樂傻瓜」。
2.長期以來累積「埧雅報季刊」出刊的經驗,足夠完成專專及書籤套卡的撰
稿及印製。
3.學會強力吸收了許多教育界菁英的投入,本著幾十年的教育專業經驗,尤其多數成員都抱著當志工的奉獻心情,因此無論是計畫、執行,辦活動… 等, 均能勝任愉快。
4.結合大雅區相關產、官、學、研等單位,共同為發展曁保留地方文化而努力。
5.學會長期的投入,已普遍獲得地方機關、團體、企業人士等之認同。
*機會(Opportunity)
我們要把握現階段仍有許多位教育界退休菁英投入的階段,配合學會裡多位
熱心地方文史工作的成員,繼續積極的為這份文化志業努力耕耘,期望盡其所能的實現「做一件賺一件」的信念,堅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心情,堅持到最後一刻。  
社區簡述: 從早期張達京開墾中部大雅原為平埔族阿河壩未開闢之荒地到日據時期改為壩雅進一步成為大雅庄到現在名大雅從早期的農業社會到現今中科的進駐大雅這二年來人口快速成長許多舊建築已陸續改建為住宅農業區逐漸停耕這塊土地正在快速轉變中.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