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富里鄉學田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
  • 累計人數:23853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0
  • 回應數量:0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林怡君  
聯絡地址: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二鄰復興路64號  
聯絡電話: 0922195883  
傳真電話: 03-8830622  
社區暫無圖片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2-03-01
負責人: 簡明志 聯絡電話: 0922195883
聯絡人: 林怡君 傳真: 03-8830622
組織人數: 48人 E-mail: rolldown865974@yahoo.com.tw
聯絡地址: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二鄰復興路64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社區
社區網址:
所在位置: 花蓮縣 富里鄉
社區戶數:
社區人口數: 852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48人
主要族群: 客家,閩南人,原住民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社區簡述: 本村位處鄉境西南角,是鄉境極西點,也是鄉內位於秀姑巒溪西畔的兩村之一。本村東、北面以秀姑巒溪床與富南村分界,西與卓溪鄉接壤,南與台東縣池上鄉福文村接壤。全村面積僅五.二平方公里,因位處秀姑巒溪上游沖積扇,村內地勢均在海拔二二0公尺到二八0公尺之間,一片平坦沒有山丘,全區均為含沙質的壤土水田。
全村現有十五鄰二二四戶八九八人,居民以務農為主,分居於鐵支尾、農場、西側山腳等處。鐵支尾居民多為光復後從雲林、嘉義、台中遷入的閩南籍人士,並有四戶恒春阿美族。農場一地就是清代的「馬里旺」舊地,居民以客、閩籍居多,多為日據時期遷入,少數為民國五十二年間遷入的中國唐山客家人,另有二十九戶的秀姑巒阿美族在此建立一個部落。本村西側的狹長山腳一帶,則有客家、閩南、外省籍人士等,各自形成一個小聚落。本村因地處平野,土地開墾也屬晚期,農家風貌保存較完整,八十五年間更進行農村整建工程,通衢格局方正,街道寬廣井然,是鄉內各村中規劃最完善的一村。
光緒初年設官治理東部的初期,因為移民多屬官營,所以在移民中設「佰、什長」自治管理,每十位墾民選一名任「什長」,百人中選一名為「佰長」,佰什長負有管理墾民的責任。清末的地方鄉制改成「保甲」,每十戶人為一甲,十甲為一保,西部地區大多施行「堡、里」制,但東部地區仍以「鄉、庄」制管理,鄉下設庄,庄內設總理、副總理、甲長等。日人據台後隨即展開東部地區的土地、人民狀況調查,從西元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逐年都有完整的住民統計資料,日治時的住民戶籍資料上,都有清楚的「本籍」、「種族別(族籍) 」等,甚至將人民分等級,內地人(日本人)為第一等國民,本島的漢、原住民則多被列為第二等國民,西元1932年(昭和七年),日本總督府官房調查課進行台灣現住人口統計,進一步將台灣島上的住民,依種族別分成本島人(福建、廣東、熟番、生番)、內地人、朝鮮人、中國人、其他外國人等項,進行更詳盡的人口統計。
日治時期的地方制度,基本上仍沿襲清代「保甲」舊制,到西元一九三七年才改為「街庄」制,在廳下設郡,郡下設街庄,街庄下設「大字(庄) 」、「小字(村里) 」,在警察機關下則設「派出所」,管轄各庄內的「保甲」,每保設保正一人,每甲設甲正一人。昭和十三年時本鄉共有十一保一0五個甲,其中大里(東里、吳江)有三保二十八甲,竹田(竹田、新興、羅山、萬寧)有兩保十九甲,富里(富里、永豐、豐南、石牌、明里)有五保五十一甲,當時本村隸屬於「?保(富南、學田)」保內有七個甲,本村內的甲數則不詳。一九四五年時又廢保甲改為鄰保制,光復後再改為村、鄰制。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