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團法人高雄市美濃愛鄉協進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44365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0
  • 回應數量:0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邱靜慧  
聯絡地址: 高雄市美濃區福安街12號  
聯絡電話: 07-6810371  
傳真電話: 07-6810201  
社區成果
社區工作成果
年度: 民國98年 計畫主持人: 劉孝伸 
計畫名稱: 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 
補助金額: 150000元
計畫概要: 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系列活動的規劃,意圖以「兒童˙農村˙自然」作為活動主要軸線,以極具有傳承意義的兒童世代擔任黃蝶祭多項活動的解說員、志工人員,來連結「自然」的黃蝶翠谷和廣林社區的「農村」庄頭,試圖與當地的廣林社區發展協會進行合作,將美濃累積多年的社造、社運資源重新導引入廣林社區內,以活化、復育農村社區作為黃蝶祭的新思考與「心」起點。尤其是透過黃蝶祭活動的舉辦,我們可以縝密規劃出具有「在地性」(locality)意涵的多種實際活動,從活動籌備期間的多次社區踏訪、繪製對社區友善的單車路線地圖、落實社區農產的在地消費,到由多位社區孩童執行的定點社區守護員角色,讓黃蝶祭從自然的關懷轉向農村社區的活化、再生,期待在美濃的每個社區庄頭,發掘足以抵抗全球趨勢的在地「賣點」。

由此可知,我們理想中的「兒童˙農村˙自然」主題,必須能充分地反映在地社區庄頭的特性,而系列活動的規劃籌備重點在於發掘社區原有的根基(roots),並且,一步一腳印地詳實踏訪廣林社區的景觀、住民日常生活以及調查社區的歷史脈絡,進而開展出踏返的路徑(routes),藉以呈顯社區住民對於環境認知所形成的圖像,讓外地遊客可以學習這座社區庄頭長久以來銘刻出的「土地表情」,藉由如此的的實踐過程,試圖連結美濃地方社團組織極力實踐的社區文化和社區營造行動、在地知識的再生產等具體議程,或許,才能夠讓美濃黃蝶祭從過去訴求的反水庫蛻變,轉向積極實踐的地方基進性,從中重新凝聚社區的行動與認同,活化鄰近廣林社區的產業活動,產生該社區的新興能量,才能精準地掌握、傳達社區在地性的關鍵和再生契機。

重要的是,如此的實踐方式才可以讓人們更為緊密地與黃蝶翠谷發展出深刻的情感係,尤其是廣林社區與黃蝶翠谷曲折且緩慢的聚落互動歷史,使得整個群體、社區,逐漸發展出高度的「地緣情結」(place attachment),對於該地存有根的感覺、一種特殊關係存在的感覺,而生活於廣林社區的居民們便是所謂的「鄉人(place people),形構出自然與地方文化、日常實踐高度互涉的「鄉土」意義。 
計畫成果: 【一、志工培訓活動】
孵育:大專後生輔導員訓練
■內容:
此次的美濃黃蝶祭籌備前夕,我們預先招募了旗美地區曾經參與各屆美濃黃蝶祭的大專青年們,一方面由於六月底正值各大專院校暑假期間,透過美濃愛鄉協進會所紀錄的志工服務資料,協會人員於六月中開始聯絡、邀請大專青年參與「孵育:大專後生輔導員訓練」活動;另一方面,其中多數學員從國中時期便持續參與黃蝶祭的活動,所負擔的事務只是簡單的協助工作,如今這群國、高中志工已經升上大專院校,期待此次的「孵育」活動,能夠讓這群大專青年在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擔任主導的角色,並且,引領國、高中志工一同完成事務,達成後生傳承的積極意義。

因此,我們可以預見的是在黃蝶祭的籌備期間,許多後生穿梭在美濃的大街小巷,透過集體勞動的歡樂、遊戲過程,創造了屬於他們世代的青春記憶,持續地投入往後美濃黃蝶祭的籌辦行列。在執行情形方面,我們安排美濃愛鄉協進會的專案人員,向大專青年們講述協會的歷史、美濃黃蝶祭的意義以及今年協會的活動時程安排;在成果呈顯上,不同於往年黃蝶祭籌備期間辦理的志工培訓活動,「孵育:大專後生輔導員訓練」不僅是讓大專青年預先了解暑期七、八月份的活動時程,在此一過程中,也能讓青年後生們在同儕交流之間相互認識,具備學習成長的心理準備來迎接七月份開始的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系列活動。

庄頭有教室:美濃文化體驗營
■內容:
當縣道一八四的馳騁速度將美濃開往更具現代性的情境時,我們如何在此一情境下的疏離距離中,重構人與人之間、人與地方之間的親密關係,這便是「庄頭有教室:美濃文化體驗營」營隊的出發點。除此之外,「庄頭有教室」營隊仍欲實踐兩項意義目的,其一為「人」的活化,其二為連結美濃的社區網絡。前者的思考在於認知到一個地方的活化其實來自於「人」的活化,美濃愛鄉協進會透過「庄頭有教室」的營隊舉辦,期待重新活化先前累積的美濃後生會網絡,扎實地捲動在地後生們(大專青年和國、高中學生)的對話、交流管道,建立更為親密的關係情誼。並且,在營隊課程結束之後,即將到來的「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更是讓學員得以實際參與社區行動、社區公共事務的機會,如此一來,便可提高學員青年參與社區的主體性意義價值,以及享受共同行動、參與的樂趣。

後者則是著重於以社區參與、在地關懷為主軸,規劃出多元的室內、戶外踏查課程,並且,選定「社區傳播」作為實踐的起點,讓學員們透過實地的踏訪、口述採集,觸及社區傳播作為小眾、另類傳播的深刻意涵。不僅於此,我們更邀集廣林社區發展協會的溫文相大哥以其庄頭的在地人視野,進行課程上的支援和諮詢,藉以提供學員們更為豐富、宏觀的在地視角,轉化以往工作導向的志工培訓方式,更在地方文化教育課題上回饋給學生、學校和社區。

因此,「庄頭有教室」針對廣林社區設定了五個採訪點,分別是宣化堂(老善堂)、聖化宮(新善堂)、消失藍染的「布店寮」、凹下的九兄弟夥房以及「磚仔窯」的故事,定點本身各自觸及了美濃在地的歷史情境、家族歷史、舊地名(九芎林、凹下、茅窩、廣福庄)命名、藍染的歷史脈落和知識,以及曾經的磚窯故事。各組組長們先以流利的客語問候廟宇旁、夥房內的長輩,而阿婆、伯公、阿伯們也熱情地招呼學員們坐下,在如此聽故事和說故事的交流過程,後生們開啟彼此的對話,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親耳聆聽到趨於逝去的過往種種,一股感動的情緒竟在鼻頭上酸澀了起來,恍惚間,我們彷如親眼重現長輩們一字一句拼湊而成的故事畫面,情境重生。

【二、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系列活動】
光影•自然:影像採集單車行
■內容:
美濃雙溪黃蝶翠谷的生態多樣性,一直是台灣生態保育界人士所維護的重要地點之一,然而,隨著社會型態的演變與經濟活動的轉型,雙溪的自然生態原貌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在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的籌備期間,透過與美濃地區各個關懷自然生態保育的社團單位合作,以及邀請對於自然生態影像採集有興趣的朋友,在美濃黃蝶祭當天舉行「光影•自然照片展」,讓民眾透過參與照片展示的活動,擴大美濃地區居民對於自然生態保育的認同以及參與。

在執行情形的層面上,美濃愛鄉協進會和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利用單車踏查的方式,進行美濃雙溪自然影像的採集紀錄,作為黃蝶祭當天「光影•自然照片展」的看板展示,透過自然影像的呈現,配合說明文字的輔助,讓觀賞民眾如實地察覺到美濃雙溪的自然變化,以及人為工程的破壞與影響,而在展示圖像的類型可以分為治水工程、地景改變、人文活動、自然傷痕、生態資產與外來物種等六大類型,以期透過影像類型的分類,幫助民眾去思考「自然」的多樣面貌,這也是美濃黃蝶祭的初衷──如何尋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平衡點?

此外,也希望在美濃黃蝶祭結束之後,能夠將這些「光影•自然照片展」展示看板,移至美濃各個國中小進行流動性展示,作為後續的活動延伸。

2009吉洋國小鳥類生態育樂營
■內容:
「吉洋國小鳥類生態育樂營」是由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八色鳥協會、屏東縣野鳥學會與美濃吉洋國小共同辦理的營隊活動,主要是針對吉洋國小學童所設計的賞鳥入學課程,而規劃的一系列課程相當多元豐富,從賞鳥的故事、賞鳥入門、鳥類的種類、尋找野鳥的方法到書寫鳥類等,期待學童能夠透過課程的學習和操作,明確地掌握賞鳥的基本方法,進而安排戶外課程讓學童可以走入美濃黃蝶翠谷進行實際的操作,由於黃蝶翠谷曾於一九九九年被列為台灣五十二個IBA(重要鳥類棲地)之一,並且,在國際鳥盟的見證下,成為國際維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基地,因此,作為美濃地區的在地後生,更有義務保護美濃這塊難得的自然生態系統,也希望營隊活動結束後,學童能夠尊重自然、保護美濃黃蝶翠谷豐富的鳥類生態。

【三、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展覽活動】
草根美濃:美濃常民攝影展
■內容:
  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規劃為期一個月的「草根美濃:美濃常民攝影展」,於高雄縣客家文化中心(美濃客家文物館)進行展示,讓外地遊客得以透過影像認識美濃及其常民生活,而攝影展的開幕式訂於七月十九日於展示地點展開,我們邀請了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劉孝伸、美濃八色鳥協會理事長黃淑玫、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鍾秀梅、財團法人美濃愛鄉文教基金會理事長曾文忠和美濃北美同鄉會會長,一同參與開幕、致詞。

「草根美濃:美濃常民攝影展」策展人鍾兆生表示,關於攝影展所謂的「常民」思考,及其影像對於「美濃」的詮釋,透過美濃常民的普世之眼,究竟可以擺脫哪些知識分子眼中的「美濃」詮釋框架?便是攝影展的思考出發點,以及值得日後繼續追索的問題。而出生於美濃上庄的曾文忠理事長,則是透過牆面的東門樓影像,操演起童年記憶種種,從水圳戲水到上庄生活,和後方散佈的東門樓影像形成有趣、有意義的對照,一種瞬間畫面和長久記憶之間的美好對話。

而鍾秀梅、劉孝伸和黃淑玫三人皆提及目前美濃的種種現況和問題,交集為日前東門樓永安聚落因道路拓寬而被拆除一事,當我們惋惜週圍房舍的拆除、消逝,才驚覺到美濃在地的常民記憶會不會就這麼隨之煙消雲散?因此,故事、記憶和常民便是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亟欲思考與實踐的關鍵詞,更能觸及到目前關於「美濃」詮釋的諸多問題,當「美濃」作為一種資本,是否也就將「美濃」架空為一個毫無意義的地方符碼?這便是「草根美濃:美濃常民攝影展」之外所拋出的核心課題。

【四、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主題活動】
踩踏單車去雙溪
■內容:
延續上屆美濃黃蝶祭的「樂活」主題,以及提倡降低能源消耗來響應「千里步道」的概念,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持續鼓勵民眾為賴以維生的生活環境盡一份心力,希望民眾能夠放棄消耗能源的汽車,以「踩踏單車」的方式沿著鍾理和文學小徑抵達雙溪黃蝶翠谷參加祭典儀式,途中,我們安排參與志工們一同陪伴民眾,使這趟踩踏單車之行多少增添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事實上,美濃作為傳統農村的文化生態,兼具著生產與生活的面向,而近幾年來美濃各個社區透過各種人文活動,向外來遊客推廣適合美濃的旅遊方式(旅遊路線、腳踏車步道、文化景點),並且,規劃出一條條緊鄰美濃自然景觀的單車路線,希望持續推廣美濃地區「對社區友善」的旅遊方式,鼓勵民眾以踩踏單車的方式體驗農村緩慢悠閒的生活節奏,漫尋農村體驗的樂趣與步調。

搖擺自然․呼喚黃蝶
■內容:
  基於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的活動主軸「兒童․農村․自然」,在每年固定舉辦的祭蝶儀式之前,我們邀請到推動社區舞蹈藝術不遺餘力的藍雨舞蹈團,以及近年來大力推動客家傳統音樂技藝的美濃國中八音社進行演出,希望結合舞蹈和客家八音音樂來傳達美濃黃蝶祭「搖擺自然․呼喚黃蝶」的歡愉氛圍,並且,以文化藝術的面向演繹出美濃黃蝶祭的故事。事實上,在「兒童․農村․自然」的概念下,藉由藍雨舞蹈團演出孩童活潑可愛的舞姿,宛如伴隨音樂翩翩起舞的蝴蝶,而美濃國中八音社的八音演奏,則是讓音樂與舞蹈相互融合為黃蝶祭的傳統文化意義。

祭蝶儀式
■內容:
  事實上,第一屆美濃黃蝶祭源起於一九九四年,因應當時的美濃反水庫運動情境,而地方社團單位和居民透過每年美濃黃蝶祭的舉辦,一次次地表達保衛自然資產雙溪黃蝶翠谷的決心。每年美濃黃蝶祭並非僅侷限於「祭黃蝶」的祭典儀式,在更深刻的意義上,淡黃蝶的大量減少更是環境警訊的指標,黃蝶祭便是希望讓民眾意識到各種對生物棲地鯨吞蠶食的不當行為。

因此,「祭蝶」便是每年美濃黃蝶祭作為核心的活動,延續著過去反水庫運動的精神,關懷美濃雙溪黃蝶翠谷的自然資產。關於「祭蝶」儀式,乃是參考客家傳統祭儀,並且,由美濃地方耆老與年輕人共同創新的祭祀流程,其中包含由全國行政首長、環保團體、社區團體共同組成的主祭團,共同穿著傳統創新的客家藍長衫參加祭典,現場演奏起客家傳統八音音樂,而由主祭祭告土地伯公、山神伯公、黃蝶伯公,藉此為逐漸消逝的黃蝶請願,而由美濃在地後生誦讀祭蝶文,以及由美濃後生會宣讀黃蝶翠谷生態公約,氣氛莊嚴隆重卻不失愉悅的氣氛,是每年美濃黃蝶祭的重點活動。由此可知,「祭蝶」代表誠心向黃蝶及其動植物、自然生態致上歉意,放棄以人為重心的資源式生態觀,重新建立人類與生態間合理和諧的新關係。

而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的祭蝶儀式邀請到高雄縣楊秋興縣長擔任祭蝶的主祭官,以及高雄市李永得副市長和各界代表齊向祭拜,致上最為真誠的歉意,並且,楊秋興縣長於致詞時表示:「美濃水庫我想應該不會再興蓋,因為我們在荖濃溪,已經完成越域引水,越域引水的取水工程,每年大概會取上億噸的水,到曾文水庫,曾文水庫它的容量,大概五億六千多萬噸,它的容量非常大,我們替代的水源已經解決。」藉此,表達出美濃黃蝶祭多年來舉辦和宣示的正面意義,不只是暫時終結美濃興建水庫的夢魘,更透過黃蝶祭的持續舉辦,深化民眾對於自然生態保育的觀念。

行․聊雙溪
■內容:
不同於往年的美濃黃蝶祭,今年將祭蝶儀式的祭台搭建在雙溪母樹林園區之內,整合「祭蝶」儀式和「行․聊雙溪」活動,而「行․聊雙溪」其實是結合了生態嘉年華、生態闖關遊戲以及光影․自然照片展,並且,邀請了美濃福安國小與台灣各個生態保育團體一同參與、一同行聊雙溪。

舉辦多屆的生態嘉年華活動,主要是邀集美濃鄰近地區的社團單位、台灣各生態保育團體設置攤位來進行,除了宣揚自然生態的保育理念,部份保育團體更發揮巧思,設計好玩有趣的生態小遊戲,讓家長和兒童們透過遊戲活動認識自然,同時也學會利用各種自然素材加以認識植物種類,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把生態保護和推廣社區文化的理念散播出去。

而今年的生態嘉年華活動,除了邀請長期支持黃蝶祭活動的非營利組織,也邀請到持續關懷黃蝶翠谷自然生態的林務局共同設攤,藉此,美濃在地民眾和外來遊客能夠透過攤位的瀏覽,認識到各個非營利組織單位的關懷議題與努力──林務局更發送五百棵樹苗供現場民眾免費索取,包括羅漢松、桂花等樹種;南洋台灣姐妹會則是販售具有濃濃南洋風味的印尼辣醬,滿足民眾的味蕾體驗;屏東縣野鳥學會以照片懸掛的方式,展現台灣多種鳥類樣貌;台南市社區大學以圖文讓民眾認識台灣特有種的蛙類;而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今年以「禾桿」為主題,為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製作出多樣的公共藝術裝置品,並且,現場提供稻桿讓民眾可以手工製作。

此外,以森林為教室的生態闖關遊戲,是由美濃龍肚國小師生策劃,以趣味的遊戲方式帶領民眾認識黃蝶翠谷內的自然生態,希望能夠讓更多人了解雙溪母樹林寶貴的環境,達到宣傳保育概念的隱性效用。生態闖關遊戲是結合雙溪母樹林園區而規劃出的一連串生態活動,透過遊戲設計的巧思,提供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態遊戲活動,依路線順序,第一關「遠離家園」是由參加者站在一個圓圈的中心點,要將手上桃花心木帶有翅膀的種子吹出圓周以外;第二關是「捨近求遠」則是將手上麵包樹的落葉,用擲紙飛機的方式投出一公尺遠;第三關「投椰問路」是龍肚國小老師帶來的三顆乾燥椰子,參加者必須朝前方五個保特瓶方向滾去,撞倒三個就算過關;第四關「百步穿針」用的自然素材是鬼針草,讓鬼針草黏上前方約兩公尺畫上圓圈的衣服部位即可過關,藉此,讓人體會鬼針草勾上衣服的移動能力。最後是「心想葉成」,用的是兩片葉子來「擲筊」,出現一正一反便可過關,可以讓孩童辨別葉片的正反面。

「行․聊雙溪」活動讓家長和兒童藉以認識母樹林豐富的生態,展現出一個「以當地素材為活動內容」的森林教室體驗。

單車蝶道
■內容:
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系列活動將活動主軸聚焦於廣林(九芎林)社區,此次活動擬以「復育」為其訴求,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環境互動的基本課題,繼續擴充人與土地的互喻關係,並且,結合廣林社區的客家庄頭文化生態,以實際踏查的田調方式手繪出「單車蝶道:廣林社區特色地圖」,藉以活化、復育庄頭作為此次美濃黃蝶祭的新思考。

事實上,「單車蝶道」從籌備期間的多次社區踏訪、繪製對社區友善的特色地圖到落實社區產業的在地消費,讓第十四屆美濃黃蝶祭根基於自然的生態關懷轉向農村社區的活化、再生,期待在美濃的每個社區庄頭,揚起一句句「揚葉仔飛歸來」的熱情呼喚。而藉此機會,美濃後生們也一步一腳印地詳實踏訪社區內的景觀、居民生活以及調查社區的歷史脈絡,進而開展出踏返的路徑,並且,嘗試在社區特色地圖上呈現出社區與自然環境互動所形成的「土地表情」,讓在地後生、外地遊客可以學習這座庄頭長久以來的地方知識,藉由如此的實踐過程,連結美濃愛鄉協進會積極實踐的社區文化營造行動,才能讓美濃黃蝶祭從過去訴求的反水庫蛻變,轉向積極實踐的地方基進性,從中凝聚社區的行動與認同,活化廣林社區的產業活動,掌握社區在地性的關鍵和再生契機。

此外,在「單車蝶道」活動過程,廣林社區發展協會向社區民眾募集單車,免費提供遊客腳踏單車遊廣林,縣長楊秋興亦是參與「單車蝶道」活動,參觀廣林的文化歷史景點,而美濃八色鳥協會更是培訓了一群國中小志工擔任定點解說員的角色,讓民眾可以更為深入地了解廣林的歷史。因此,美濃作為兼具農村生態與生活的特質,近幾年來美濃地區積極向外界推廣適合美濃的旅遊方式(旅遊路線、腳踏車步道、文化景點),「單車蝶道」則是更為深化單車旅遊的文化歷史意義,透過廣林社區特有人文景觀的「廣林社區特色地圖」,我們希望強化「對社區友善」的旅遊方式,以及思考旅遊之外的文化性意涵。

「山腳下」音樂會
■內容:
  事實上,美濃曾多次在居住人口密集的博愛街陳屋夥房舉辦過類似的音樂活動,諸如第六屆美濃黃蝶祭的「好山好水演唱會」、第九屆美濃黃蝶祭的「夥房音樂會」以及旗美社大的公共論壇等等,透過「夥房作為一塊展演空間」的思考起點與經驗累積,究竟能夠提供我們何種社區行動的基礎?以及,如何讓我們反身地思考到傳統和現代之間的可能性?

異於陳屋夥房位於熱鬧的美濃鎮內,凹下的吳屋九兄弟夥房則是靜謐地坐落於九芎林庄頭,緊偎著青翠蓊鬱的茶頂山系,每逢日落的臨暗時分,緩慢的農村作息悄悄地將闐黑披掛於整座庄頭,獨留路旁的燈光微亮,宛如一幅怡然自樂的桃花源寫照。的確,對於一位以活動優先的規劃者而言,位於廣林凹下的吳屋夥房顯得過於偏遠,外人不易發現所在之處,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在「夥房作為一塊展演空間」的先行思考下,我們更應該深入夥房和地方庄頭的親密關係,對於夥房內的代代子孫和地方居民而言,它不只是一塊展演空間,是宗族的祭祀和日常空間,更是地方居民尋聊、打嘴鼓的生活空間。

臨暗,在山腳下、在吳屋夥房的禾埕上,開始燃起熒熒燈光,準備展開今晚的「山腳下音樂會」。大專後生們早已手持著閃爍指揮棒,佇立於廣林社區各個重要路口召喚人潮、疏散交通,而國、高中志工們三五成群地圍坐,「阿伯、伯姆來聽歌啊!」晚間七點用過晚餐的社區居民,順著指揮棒閃閃燈光的指向,魚貫地走入緊鄰畦田旁的狹仄小徑,山腳下傳來幽遠的陶笛聲,燈火通明、人潮湧入。

身著粉紅T-shirt美濃後生會的後生們,頑皮地逗弄著孩童嘻笑追逐,鄰居阿伯、伯姆則是害羞地散落於座位末排打嘴鼓,或坐、或站,觀眾彷如潮汐般地逐漸漲滿,舞台旁的吳新洪大阿伯笑呵呵地靜坐在藤椅上,淘氣的眼神觀賞著舞台上進行的演出。此次「山腳下音樂會」邀請了農村武裝青年的阿達、美濃子弟黃瑋傑和老林家樂團,以及情感細嫩、歌聲婉約的邱俐綾,三人演唱前彼此向觀眾分享了自身的創作歷程和歌曲心情,透過麥克風輕輕唱起一首首輕鬆的客家新民謠,搭配上清新的吉他、鮮明跳躍的鼓聲,讓阿伯、伯姆舉起雙手,伴隨著節奏起伏拍起手掌,後生們則是搖擺著身體輕舞,在燈火光亮的吳屋夥房、在安靜的九芎林庄頭,「山腳下音樂會」在邱俐綾的安可聲緩緩落幕。

藉由「山腳下音樂會」的執行過程,我們明白夥房作為一塊展演空間,雖然可以輕易地交集著更多的理論對話、思考撞擊,無論是社區行動、教育學習或是農村勞動,任何社區營造相關理論和實踐皆可適當地分析、處理夥房空間的展演意義,但是,我們必須更加警覺到活動規劃、執行者的不同位置,如何精準地掌握在地居民對於吳屋夥房的空間熟悉感與認同的集體意識,才是「山腳下音樂會」最為關鍵的核心課題。

搞水:炎炎夏日穿水橋
■內容:
  美濃下庄老街的水圳,至今仍保有斜鋪面的圳壁,每日清晨與傍晚是附近人家洗滌衣物、串門聊天的公共空間,夥房的歷史故事便是在這樣的日常生活中,跟著逐漸生苔的圳底卵石,在客家小鎮流傳著。「穿水橋」是美濃許多人的「兒時記趣」,從水量平穩充沛的一端噗通跳進水裡,穿過這條漆黑、陰暗、遠處卻有一點小光的涵管中,經歷一段日據時為引導獅仔頭圳越過美濃河所營建的水橋,當十秒後從橋的那一端被急淺的圳水沖出的同時,橋面上的夥伴們也已奔跑過來,面對膽識過人、隨水沖出的「英雄」,此起彼落的「哇!」歡呼,讓遊戲的人們過足了癮。透過每一次的黃蝶祭,我們把美濃下庄的水圳與水橋,設定為我們的活動展場,讓大家透過穿水橋的活動,重新認識人與古蹟之間的關係。 
關聯性社區組織: 【共同主辦單位】
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八色鳥協會│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廣林社區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月光山雜誌社│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縣客家文化中心│高雄縣救難協會│高雄縣導覽協會│地球公民協會│美濃有機米產銷班│美濃扶輪社│美濃後生會│美濃鎮公所│美濃廣善堂│美濃國中│南洋台灣姊妹會│杉林愛鄉協會│屏東縣野鳥學會│福智文教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國立旗美高中│吉洋國小│福安國小│廣興國小│龍肚國小│樹有風精品咖啡│藍雨舞蹈團 
協力團隊或大專院校: 【共同主辦單位】
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八色鳥協會│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廣林社區發展協會

【協辦單位】
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育樂課│月光山雜誌社│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高雄市野鳥學會│高雄縣客家文化中心│高雄縣救難協會│高雄縣導覽協會│地球公民協會│美濃有機米產銷班│美濃扶輪社│美濃後生會│美濃鎮公所│美濃廣善堂│美濃國中│南洋台灣姊妹會│杉林愛鄉協會│屏東縣野鳥學會│福智文教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國立旗美高中│吉洋國小│福安國小│廣興國小│龍肚國小│樹有風精品咖啡│藍雨舞蹈團 
備註: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