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49
  • 累計人數:1083984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梅山鄉半天寮龍眼干得天獨厚-王聰
    2015/10/04 18:00 | 龍眼

梅山鄉半天寮龍眼干得天獨厚-王聰

(聰明人吃聰仔種的天然龍眼)

山蕉、龍眼、蓮霧及那拔仔等水果是半天村至今最普遍農作物,由於山蕉、龍眼及那拔仔(紅籽仔)等都是非常好吃的水果,加上竹筍、咖啡、檳榔與虎耳草等都是當地的農特產,當時龍眼樹下會放置蜂箱或木造瓦頂屋前沿吊掛材箱等供蜜蜂居住,以養蜂來採龍眼花蜜,由於龍眼花開時讓蜂擁而上,其採收花蜜最佳,成為天然滋養食品,與焙龍眼干土灶,如今盛況已不再,後由台南市東山區、六甲區、南化區及高雄市岡山區等地取代。

半天寮白天蜜蜂成群飛翔,加上當地早期燈火照明不足,使得常年晚上可以看到火金姑飛舞,也流傳至今台灣民間火金姑念謠。

火金姑

火金姑,來食茶,茶燒燒,來吃芎蕉,

芎蕉冷冷,來吃龍眼,

龍眼要剝殼,來吃那菝,

那菝全全籽,食一下落嘴齒。

龍眼屬於無患子科龍眼屬,本草綱目又稱為龍目、圓眼、益智、亞荔枝、荔枝奴、驪珠、燕卵、蜜脾、鮫淚、川彈子等,果肉容易看到黑色果核似眼睛,主要品種有福眼(原產地福建:赤殼、粉殼,粉殼為目前最主要品種)、廣眼(原產地廣東:烏龍嶺、水貢(大貢種)、石硤、儲良及大烏圓等),而半天龍眼最為在明末由王聰及劉鼻仔等自大陸漳泉州家鄉引進栽種(清康熙五十五年諸羅縣誌已有記載),因來自福建的品種以福眼著稱,尤其外殼有虎斑紋:花殼,經烘焙後龍眼干為極品,據傳當地出產聰仔種(粗皮籽大)劉鼻仔種(薄皮籽小)等,係由清治時期王聰後代在梅山鄉半天寮、劉鼻仔後代在竹崎鄉山區等當地大量種植龍眼,其品種也廣為流傳到南投縣中寮、雲林縣林內、台南市東山區與南化區、高雄市大樹區等地栽植(播種交叉嫁接),後被高雄當地人林雞屎再延伸出雞屎種,平地也能普遍種植,加上改良技術進步,一顆龍眼樹可嫁接不同的口味,故品種相當多,開花授粉後結果期有早晚之差別,可以享受前後採果嚐鮮的樂趣。

由於梅山鄉半天寮當地九芎坑溪水氣充足,山勢地形得天獨厚(有如龍之雙眼,守護半天寮),有龍眼的原鄉之稱,其樹高大強健又耐貧瘠土地,根系捉地力強利於水土保持,經採收後龍眼顆顆飽滿、較硬及含水量低等特性(當果實成熟後,使得果長及果徑等不會再增長,同時總可溶性固形物會逐漸昇高,不會因過熟導致果肉甜度變淡,過熟導致果肉甜度變淡俗稱為退甘),所焙出龍眼干品質最佳,比起粉殼、赤殼、柳仔眼(綠殼)或紅殼等品種來得好,尤其是鈕仔眼(柳仔眼)因為顆粒太小,果肉經濟效益也較差,記得吃完龍眼後,收集龍眼子,來DIY龍目盆栽,讓環境綠意盎然,生活更加有晴趣。

龍目

福建  吳玉麟

黃裡裹冰膚,纍纍若貫珠;誰將龍刮目,未許荔稱奴。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驅;更憐嘉樹蔭,霜雪總無殊。

由於吃龍眼,助身氣不老、益智聰明等優點,現今多以高接方式保存繁殖,讓果肉更加甜蜜,通常在農曆七月出產(早熟品種的龍眼,果核小產量少;晚熟品種的龍眼,果核大產量大,卻有大小年的現象,產量不穩定),又統稱為七月龍眼,如日治時期開始栽種四季眼(總可溶性固形物高)很好吃,在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等山區普遍種植,由於生產季節較晚,又稱為十月龍眼(小果籽),但產量仍無法符合市場大量需求;台灣龍眼產量供不應求,麵食業乾果多由泰國引進。

其實大陸移民很早引進龍眼栽種與烘焙技術,加上台灣阿里山山脈得天獨厚地形與氣候,使得栽種龍眼品質最佳,在梅山鄉半天寮出產聰仔種的龍眼干尚好,成為與劉鼻仔種水貢等龍眼干很搶手,所以台灣出產龍眼干,並不亞於進口葡萄乾、蔓越莓果乾,本鄉玉記號做出聰明人吃的天然龍眼干麵包,一定受到大家的歡迎,請大家用心來期待。

北宋泉州府同安縣人蘇頌《圖經本草》(西元1061年)載:

龍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閩、廣、 蜀道出荔枝之處皆有之。

    地靈人傑,以吳炎出生於半天村,後遷居至瑞峰村及過山村等,日治時期擔任過梅山區區長,半天村自從阿里山風管處大力建設,加上地方傑出藝術家王文志等推動半天藝術村,讓村落更具生氣活力。

吳炎:

  生於清道光二十一年(西元1841319),其祖先渡台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石碼烏樵泥仔社(後改屬海澄縣),祖先最先居住在雲林斗六街及虎尾溪一帶,後遷往梅仔坑(今梅山街上),再搬來梅山鄉半天村(吳炎出生地,來台第六世),後來又搬到生毛樹(山區未開發林木叢生,氣候寒冷,使得樹上長滿青苔,如生毛般下垂:今瑞峰村),育有吳春義(長子)、吳春委(二子)、吳原甲(吳春委之三子,曾任梅山鄉一任鄉長)、吳泉洝(吳春委之長孫,父親吳原坡,曾任梅山鄉二任鄉長)等下一代子孫,其二子吳春委隨吳炎前往過山村開元后(過山村:包含過山、清水仔及開元后等三個聚落,據傳過山后其地理位置為老虎跑山之穴,缺點男丁短命)屯墾立業。

  在清代時,梅山地區因賦稅徵收問題而發生村民被捕的事,地方總理前往台南晉見「沈師爺奶:師爺的太太」請願,吳炎當時被派去為總理提行李,到了台南府城後,總理用盡心思去說服官方,但卻無法讓官方清楚事情原由,吳炎自告奮勇向官方說明事情始末,官方覺得有道理,便公平處理冤抑之事,從此,官方及地方注意到吳炎的領導才能,開始讓吳炎參與地方事務,甚至被推舉擔任總理一職。

  直到甲午戰爭發生,清朝戰敗割讓台灣,日本入台時,各地義軍紛紛抵抗,但大部份都失敗,當時吳炎已五十多歲,但為了了解各地實情,偷偷潛入嘉義市區,在那裡見識到日軍的強悍實力,為保護家園生命財產的完整,主動出面代「生毛樹庄」(今瑞峰)表示不反抗日本,回鄉後極力安撫村民不要莽撞,為保護鄉里人命和寶貴財產,必須順從日本統治,並力促鄰近各庄也放棄抵抗,以平安渡過難關,可惜的是,清水溪對岸的草嶺地區並不接受建議,後來,日軍入山便將草嶺滅庄。

  日本政府看重吳炎領導才能,請吳炎擔任「生毛樹六庄總理」,不久升任「大坪區區長」,後又兼管樟湖、南勢坑、梅仔坑(今梅山)等地,最後把四區合併為「梅仔坑區」,也派吳炎擔任梅仔坑區首任區長,兼任台南縣嘉義支廳參事。

  吳炎雖任公職,一生辛勤於農耕林業,曾被天皇召見,而且由明治天皇親自頒發「藍綬褒章」一座,以表揚吳氏盡心盡力在保鄉為國之功績,可惜回台不久,吳炎因病過世(西元1910513)

龍眼干:

台灣龍眼目前多為山區種植面積大約12,000公頃(平地多為早期零星種植,以自用居多),故栽培農戶約10,000戶,產量約為80,000公噸 ,近三年生產成本平均為20/公斤(開放自由進口,因單價低及不耐儲運,無利潤故衝擊小),產值約20億元,龍眼干(桂圓肉)年產量約為5,000公噸(120元以上,開放自由進口,其單價約40元,受到衝擊較大)

台灣龍眼產業受品種優良、投入成本低、農藥污染少及乾加工技術優良等因素,吸收大地日月精華品質佳,雖採收工資高昂,品質卻是大陸或泰國等國家所能跟得上。

    台灣具有本土地方特色,宜將種植面積在10,000公頃以下,加上優良果種、提升栽培管理及矮化採收等,有龍眼花(泡茶、天然香皂)、龍眼蜜(為蜜蜂花源之一,釀成蜜後採收,尤其是龍眼蜂王乳)、龍眼及龍眼干(以土窯柴燒炭焙最佳,以聰仔種、劉鼻仔種或水貢種等最好吃)等經濟價值產品,加上龍眼木材為天然良好的木塊,用途非常廣闊,加工後龍眼干以自用及贈送兩相宜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