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6
  • 累計人數:1083941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大尖山藥草-大山村
    2015/10/24 20:35 | 水漆林與24村

大尖山藥草-大山村

大山村在明顏鄭時期屬於內十寨中後寨轄區南端,清治時期是尖山堡尖山莊,其北邊稱為頂尖山,在中間為中尖山,在南邊較多為大尖山(今稱大山村),住在頂尖山和中尖山的住戶合併為尖山村,土地面積約4.29平方公里,本村共14鄰、494戶、1,261(男:681、女:580),現任第二十屆村長吳慈帆;東南以尖山大排為界、西以大溝大排為界、北以農地重劃區產業道路為界,水域有區域排水尖山大排、大溝大排,出入交通以雲146線、雲151線、雲159線等道路。

居民以楊姓居多,受祖先代代傳承,以藥草為農業生產作物,地方文化與產業特色有忠愛祠、順天府(五府千歲)、圓墩石敢當、謙易生技(從事有機養生藥草生產,李鎔鱗受父親李明建的影響,以藥草為業)等。

1.尖山大排

    源自水林鄉海埔村,沿途經後寮村、大山村及蕃薯村、口湖鄉後厝村、梧南村及湖口村等流入北港溪,全長約12公里。

2.藥草

藥草自明天啟元年至今,是水林鄉的主要特色,也是台灣早期重要的藥草生產區,進入水林鄉大山村即有各式各樣草藥田遍佈,有青綠色的薄荷草、綠油油的益母草、紫紅色的紅田烏、金黃色的黃水球及魚腥草等數種,所以在水林最熱鬧的水林路上,隨處可見販賣青草茶的攤販。

前台灣省農林廳民國77年在本鄉大山村成立藥草專業區推廣種植各式藥草,藥草的種植面積也以大山村較廣,大約佔了全村種植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為了獎勵農民種植,農林廳將種植藥草列入轉作補助,一公頃補助一萬二千元,藥草的種類包括龍葵、澤蘭、薄荷、荊芥、穿心蓮、益母草等十餘種。

藥草的種植非常耗費人工,又因為不能施農藥,所以必須常靠人力拔除雜草,而藥草的採收也常要靠工人,當藥草採收後,還要採用空地晒乾後再賣給大盤商,所以在本鄉大山村經常可見到一排一排放在路邊曝晒的藥草,使得經營成本價格不低。

近年來受到大陸藥草便宜,嚴重衝擊大山的藥草種植,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加上廢省之後,行政院農委會在民國92年起,以違反相關的法令為由,停止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轉作這項補助,使的藥草專業區逐漸沒落。

草動:

明天啟元年顏思齊來台屯墾,由王平唐公楊經等引進家鄉各種藥草種植在水漆林山崙旁,台灣土質氣候適合種植,藥效非常好,藥草又稱為「綠金」,用來燒青草茶、治療一般風寒或塗抹外傷等使用,流傳至現今雖面積逐漸減少,水林仍是目前全省主要藥草生產地,光在水林路街上看到賣青草茶就特別多;宋寇宗奭所著「本草衍義」:凡用藥必須選擇土地所宜者,則藥力具,用之有據。

在水林有藥草村之稱大山村,原本已種植多種藥草(益母草、黃花蜜藥、黃水茄、枸杞、金錢歡、魚腥草、薄荷),加上村民李火象對藥草非常有興趣,引進其它藥草來研究推廣,尤其大山村子弟李鎔鱗大力推廣藥草,種類非常多有白鶴靈芝、仙草、益母草、薄荷及魚腥草等一百多種通過認證的有機藥草,值得我們來嘉以讚許。

尤其是在水燦林國小北邊校園圍牆旁,古早味良心青草茶(王錦村)攤位,延續王家祖傳至今已395年,以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為本,加上別人提供偏方與自創古法煉製,是陪伴水林人成長的好所在,稱青草茶最早起源在水林,一點也不為過。

3.地方廟宇

(1)忠愛祠

西元年鄭成功自大陸福建舉兵來台,於安平打敗荷蘭人,其零星兵士北上到今水林鄉大山村時發生戰爭,雖然戰勝仍都壯烈成仁,在日治時期經神靈指示後,願於此地駐駕保護眾生,故由楊武來搭建草寮立祠奉祀,因草寮破舊於民國46年丁酉年整修,並雕塑金身稱「忠義元帥」,定每年農曆三月十七日為聖誕祭祀日;再於民國51年壬寅年重修,村民迎延平郡王鄭成功合祀,廟名改稱「忠義祠」,後於民國83年甲戌年原地重建,民國85年丙子年五月二十三日入火安座,同時有關聖帝君、金龍三太子及福德正神等神尊陪祀,廟名則再改稱為「忠愛祠」。

(2)順天府

    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迎自北門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李王之香火分靈到大尖山,同時在西邊海岸出巡之「張府千歲」也入境本庄,天災人禍連連,瘟疫襲庄,庄民受災慘重,民心惶恐,幸得「五府千歲」及「張府千歲」神蹟顯化,出符救災,保護庄民解脫災厄,由頂庄(今中尖山、大溝)、下庄(今大尖山、食水堀)等分別輪流奉祀,甲子年(公元1894)後分成三地由大溝庄(大溝村大興宮李府千歲)、尖山庄(大尖山、中尖山)、食水堀庄(順興村代天宮)等村各自建廟,同受五府千歲神靈顯化庇佑。

因大尖山庄民為興建「順天府」,因民意不睦,加上資金缺乏,不能如期興建,本境「順天府」之主神-張府千歲降乩指示:時運若至,即能興建,眾善信不必憂慮,村民遂抱著期待之心,希望奇蹟出現,直到民國75(丙寅:西元1986)才重建完成。

大尖山順天府供奉的主神為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府千歲)張府千歲等合稱六府千歲(旁有保印將軍、護劍將軍、玄天上帝、關聖帝君、五穀王、中壇元帥、虎爺等)、右廂房觀音佛祖、左廂房土地公及馬僮、戰馬;左耳門地藏王菩薩、右耳門註生娘娘,每年農曆九月十二日祭典,廟址:雲林縣水林鄉大山村10-9號、服務電話:05-7854751

(3)奉仙宮

奉祀主神為林仙姑(林猜),源於民國75(丙寅:西元1986)「順天府」廟址之北,有一神靈數次託夢於「順天府」之會計楊連發先生,希望楊先生能尋其骸骨,收集成體,楊先生半信半疑,依其指示搜尋,結果於同年農曆正月初九,在現廟址發現其玉骨,聘請撿骨師父,將其玉骨裝入金斗甕中,欲選良時吉日下葬,適「張府千歲」降乩指示:此神靈係清朝末年去世之本村林姓節女,名叫「猜」,今奉玉皇大帝指示顯靈濟世,庇護群黎,地方有感神蹟,籌資同時於原地建順天府及奉仙宮。

(4)烈悌宮

    供奉主神為春姑婆、旋伯公,陪祀有註生娘娘、土地公等,「春姑婆」()原大山村人,姓楊名春,在六、七歲時就過世了,想不到她幼年時,親手栽種的一棵樹,也跟著她枯死了,據村民傳說這棵死去的樹頭能治百病,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幾天,連樹頭都被挖掘當藥,後人建一小廟追祀她。

「旋伯公」()是從大陸來台當會計,死後無人認屍,於是村人將其埋葬,因其神靈顯赫,於是將其與「春姑婆」一起奉祀,廟址:雲林縣水林鄉大山村125號、服務電話:05-7854803

 

 

 

 

 

 

 




糧草寨、前寨水道-溪墘村
    2015/10/23 22:19 | 水漆林與24村

糧草寨、前寨水道-溪墘村

(笨港溪、新街大排)

溪墘村為明顏思齊來台設內十寨中糧草寨轄區,湖仔內聚落多為塘埤與莿竹林,與塗間厝一樣都是糧草寨的範圍,其物資運補多藉由海防寨海埔寮、前寨扶朝腳、撫番寨等交易運送來此存放,供內十寨後勤補給領取使用,清治時期屬於大槺榔東堡,後改屬於雲林縣蔦松堡溪墘莊,日治時期先屬嘉義廳北港支廳蔦松堡溪墘庄,後更改為台南州北港郡水林庄溪墘及湖仔內,光復後稱為雲林縣水林鄉溪墘村至今。

溪墘村分溪墘厝(17)及湖仔內(811)等二個聚落,土地面積約4.49平方公里,戶口數共11鄰、334戶、915(男:474、女:441),現任第二十屆村長高文彬,行政區域內有新街大排、北港溪等水域,交通路線以雲154、雲161線及雲163線等道路貫穿為主,轄區有和安國小(住址:雲林縣水林鄉溪墘村溪墘厝41)及水林鄉農會溪墘分部;農特產有網室蔬菜、文旦柚、玉米、花生、蘆筍、大蒜、蕃茄、松茸及花卉等,畜產有豬、牛等,產業有稻草加工、鴨隻加工(松霖農產品有限公司,住址:雲林縣水林鄉溪墘村湖仔內20-1)及布袋戲掌中劇團等。

地方文化與產業特色有湖仔內福德宮(土地公)、湖仔內真玄宮(帝爺公)及溪墘厝保安宮(池王,住址:雲林縣水林鄉溪墘村4鄰溪墘厝33),尤其湖仔內福德宮一旁三代共生的榕樹(400年以上樹齡,縣府編號:30),並歷經多次整修,樹冠非常壯觀。

在水漆林都以姓氏或地形稱名,因早年居住位於笨港溪河床內聚落,故稱之溪墘厝,由於舊有土堤低,每逢雨季氾濫成災,光復後政府於民國62年遷村至堤防內,加上重新修築堤防、興建電動防潮水閘門及大型新街大排抽水站與滯洪池來調節水量,讓住民不再受洪水之苦。

聚落因有新月型塘埤、北邊及東邊山崙有刺竹林山丘,故稱為湖仔內,與海埔寮及大尖山等地,係由明顏思齊來台兄弟黃瑞郎、楊天生及高貫等大陸族親遷移屯墾居住,居民大多以務農為主,而且在清治時期來自泉州府龔姓豬隻養殖是本聚落一大特色。

1.湖仔內福德宮

主祀土地公,據福德宮管理人吳進賢表示,一旁小祠奉祀老松公,現況為三代共生的榕樹(400年以上樹齡,縣府編號:30,同時根據榕樹公降乩指示係自西元941農曆正月十日出生,至今世代交替成長繁延,至今已1170),歷經多次雷害無妨,與土地公、黃金蝙蝠都是水漆林開台四百年歷史見證者,並歷經多次整修,非常壯觀。

2.湖仔內真玄宮

主祀玄天上帝、陪祀李王及三太子等神尊,擇每年農曆十月初八熱鬧,並前往褒忠馬鳴山迎五年王爺及北港朝天宮媽祖,以前未建廟前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採擲杯選爐主,由值年爐主請回家中恭奉,現任主委龔篤郎歡迎大家來參訪。

3.溪墘厝保安宮

建廟於三百年前,原來位於今日的北港溪堤防外,民國62年全村遷到現在的位置,同年保安宮也興建完成。

廟裡祀奉的主神是五府千歲池王,陪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地藏王菩薩、媽祖、蕭府千歲、三太子、福德正神及三僊國王、魁星等神尊,是村民重要的社交及信仰中心。

五營有東營張將軍、西營劉將軍、南營蕭將軍、北營連將軍,中營三太子(中壇元帥)則供奉於保安宮之內。

本鄉歷史根據諸羅縣誌等相關資料記載,約在明朝天啟元年(西元1621)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顏思齊率眾在笨港溪(今北港溪)後寮登陸(地點大約在本鄉後寮村附近),主寨設在本鄉水北村顏厝寮聚落;後寮(奉祀五府千歲李王)、溪墘厝(奉祀五府千歲池王)、海埔寮(帝爺公)等為內十寨之一海防寨,可見其當時戰略地位與盛況,該廟原本建廟笨港溪畔,因受歷次洪水災損,村民遷移至現址,由保安宮神尊可作為見證(明清時期宗教文化雕塑作品)

4.新街大排(舊稱前寨水道)

    最早從笨港溪右岸北港鎮府番里流經新厝里新街里、樹腳里、扶朝里、水埔里、水林鄉土厝村、溪墘村等,全長約13.5公里再匯入笨港溪,係做為連接明顏思齊所設撫番寨、哨船寨及前寨等巡防水路,明鄭成功來台後無人整修變成荒廢,加上清治時期以後多次受笨港溪洪水氾濫改道,也造成新街地區災損,河道因人口開發逐漸縮小,日治時期堤岸修築完成,加上北港都市計畫內道路、台19線道路、145線道路等陸續開闢完成,主要河道最後縮短從新街里為源頭,從此改稱為新街大排

 

 




後寨水道、北寨水道-萬興村
    2015/10/20 21:14 | 水漆林與24村

後寨水道、北寨水道-萬興村

    萬興村在明顏鄭時期屬於內十寨中後寨轄區校場,明鄭成功來台後,該地區才逐漸有人居住屯墾,台語原叫晚興,後取同音為萬興,清朝時期本村屬於雲林縣尖山堡萬興莊,日治時期先屬嘉義廳北港支廳尖山堡萬興庄,後更改為台南州北港郡水林庄萬興,光復後稱為雲林縣水林鄉萬興村至今。

    萬興當地多為山崙、莿竹林與水道,為明顏思齊後寨訓練兵士主要的場所,除了一般體能訓練外,並以後寨水道(又稱後寨溝,今萬興大排)、北寨水道(又稱北溝,今春牛埔大排、牛挑灣大排)等水域訓練水兵,同時讓兵士了解水性,將來適應笨港溪及水漆林溪等隘口駐點防守,配合船隻航行於海上之任務。

萬興村位於水林鄉中部(東至水北村、北至灣西村、南至尖山村、西至牛挑灣溪與四湖鄉界),土地面積約4.08平方公里,戶口數共10鄰、333戶、863(男:466、女:397),現任第二十屆村長余江錫;行政區域內有春牛埔大排、萬興大排及牛挑灣大排等水域,交通路線以雲151、雲152線及雲153線等道路為主,農特產有蔬菜(花椰菜及甘藍菜等)、蒜頭、水稻、花生、蕃薯、養殖及豬隻養殖等為主。

村內有林家古厝及余家祖祠等,村民信仰中心有聖昌宮(主祀王母娘娘,雲林縣水林鄉萬興村1211號,服務電話05-7851519)、萬興奉天府、三善公廟(主祀三善公,雲林縣水林鄉萬興村萬興120號、05-7851787) 及義天宮(主祀蘇乃夫人,服務電話05-7853348)等廟宇,位於水林鄉萬興村雲151線道路往西,在余氏祖塔後面山崙制高點有一個測量基準點:三等三角點標石(點名:萬興、高程:10m,編號:379)

1.地方廟宇

(1)三善公廟

據傳未建廟之前,居住萬興村中的林岸,住家的一間小茅屋內,有不明來歷人放置三尊神像,因林岸無從查考,除供奉外並稱他為三善公(二男一女) 

約在民國36年由創建人林岸將其遷往現址,供村民膜拜庇佑村民平安,五穀豐收,外出謀生者回家祈福,有求必應因此香火日益鼎盛,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四日廟會祭典,民國62年重建,與萬興村活動中心毗鄰,四周環境清幽,是村內老人活動的聚會場所。

(2)聖昌宮

奉祀的主神為王母娘娘(後殿)、關聖帝君(前殿:源自嘉義縣新港鄉南港水仙宮後殿協天宮)、左廂房北斗星君及右廂房南斗星君等神尊。

聖昌宮王母娘娘係現在管理人李政霖之先祖於清乾隆已酉年(乾隆五十四年,西元1789)由大陸遷居台灣,隨行保佑平安的靈神,李氏祖先早年在大陸期間供奉王母娘娘,受庇良多,來台初期定居口湖鄉宜梧村,李氏家族及附近居民常蒙王母娘娘指點迷津,甚獲鄰里信服。

管理人李政霖隨父親李明勳於民國733月喬遷水林鄉萬興村,擇地建廟(雲林縣水林鄉萬興村1211),供附近居民膜拜,祈求保佑更多善男信女,數年來,信徒求祈者甚感靈驗,因此香火日漸隆盛,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關聖帝君)及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廟會祭典。

(3)義天宮

神尊源自嘉義縣東石鄉下楫寮(由福建泉州府分靈),分靈到萬興公館,光復後以爐主家中輪流方式供奉,由地方人士蘇起發起建廟,奉祀的主神為蘇乃夫人、一品夫人、三哥、左廂房註生娘娘及右廂房福德正神等神尊。

2.台糖鐵道-五分仔車

    萬興村內因日據日期築運送甘蔗的鐵道(因為窄軌俗稱五分仔車),在境內又分成三條五分仔車的鐵路線:四湖線(經灣西村後湖,過牛挑灣溪到埤尾、蔡厝等)、烏麻園線(過牛挑灣溪經謝厝寮及口湖等)及水井線(經尖山、大溝、宜梧及水井)等,由各原料區把原料甘蔗集中後再運送到北港糖廠製糖。

其中烏麻園線是唯一兼具載客及運貨用途,係由北港到口湖,中間停靠站別為:土間厝、水林、萬興及烏麻園等車站,主要是載運甘蔗原料、台糧、肥料和旅客等工作,載運旅客由早6點到晚6~7點,一天只有四個班次,車資六先(文錢),車上賣票,可說是水林的「捷運」,當時蔗農的子弟可免費搭乘前往北港就學。

3.閩南三合院

(1)余氏家祠(廣東下邳)

原來的余氏家祠據說有百年的歷史,近十年來經重建而成目前的余氏家祠,宗祠內奉祀觀音佛教祖及歷代祖先神龕,每年清明佳節均有隆重祭祖活動;現今的余氏家祠則面積廣大,擁有兩個前庭及中庭,在一般三合院中甚為少見。

(2)林家古厝

林家古厝已有百年的歷史,由屋後的日治時期椰子樹、菩提樹及屋前兩旁高大鳳凰木等與庭前的池塘相輝映,敘說著古厝的風華歲月。

4.道路

(1)151線道路(水林鄉蘇秦寮~水林鄉蕃薯厝:0k+00012k+077),全長12.077公里。

(2)152線道路(水林鄉萬興村~水林鄉水北村:0k+0002k+013),全長2.013公里。

(3)153線道路(水林鄉牛挑灣~水林鄉蔦松埔仔:0k+0009k+444),全長9.444公里。

5.水利

(1)區域排水萬興大排

上游為水林分線二(水利會所管)先接水林分線一後(水利會所管),再匯入萬興大排,中途北水林小排五接萬興大排,沿途經萬興村、尖山村及大溝村等流入牛挑灣溪,全長約5.6公里,經萬興防潮水閘門接牛挑灣溪。

(2)區域排水牛挑灣大排

源自本鄉車港村紅毛路部落,沿途經灣東村、灣西村(春牛埔大排在後湖匯入)、萬興村及大溝村等,牛挑灣防潮水閘門流入牛挑灣溪,全長約6.8公里。

(3)區域排水春牛埔大排

    源自北港鎮大北門,經本鄉車港村車巷口,沿途經西井村、春埔村、灣東村民、萬興村,在灣西村後湖匯入牛挑灣大排,全長約9.8公里。

 

 

 




10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