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3
  • 累計人數:1084118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陳衷紀
    2015/10/04 17:06 | 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


陳衷紀ˉ

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人,外號為「鐵馬」,猛悍邁眾,為  顏思齊忠心部將,負責右寨防護及掌理兵員,明崇禎元年(西元1628),陳衷紀與楊天生等在澎湖駐守時被海寇李魁奇(外號:鐵螳螂,擅長持用虎頭雙鉤)所殺,只有李英及何金定等倖免一死,將其屍體移回台灣水漆林,葬於水漆林南邊山崙,其大陸族親來台屯墾非常多,遍佈水漆林土間厝、六腳、笨港及外十莊等地。

    其族親也同時帶來家鄉馬王(今水林鄉土厝村大庄馬千殿)、青礁慈濟東宮大道公三太子(今新港鄉大興村大興宮)等神尊來台奉祀。

澎湖天后宮、澎湖媽:

澎湖早在元朝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蒙古統治設澎湖巡檢司(今天后宮附近),明朝初期仍續設巡檢司防治工作,並建天后宮於明萬曆二十年(西元1592)

明末  鄭芝龍自台灣內十寨請陳衷紀自荷蘭人手上攻取澎湖,營寨設在澎湖媽宮(今馬公市),至鄭成功復台後設安撫司。

澎湖自清代設廳於媽宮(開始有澳社之設立,當時的東西澳、時裡澳及林投澳之雙頭掛、烏崁等兩社),清初又改名巡檢司;清雍正五年(西元1727)改設澎湖海防糧捕廳,清光緒十三年~十五年(西元18871889)首任總兵吳宏洛建築澎湖城(或稱媽宮城),至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與臺灣都割據給日本。

當時陳衷紀來澎湖駐守時期,對  媽祖特別虔誠,將原在水漆林媽祖宮「小尊媽」帶來澎湖庇佑其平安;後再由郭文及洪陞等將其神尊請回台灣後庄媽祖宮恭奉(同時請一尊澎湖媽祖回水漆林:俗稱「澎湖媽),據傳該神尊與  開台媽祖等神尊前往笨港(後由水師提督王得祿奉請至溪北官宅,再至溪北六興宮)

澎湖縣望安鄉將軍澳:

將軍澳又稱為將軍嶼,為澎湖縣望安鄉的一個小離島,面積不大,約兩平方公里左右,地形呈西南東北走向,地質屬多孔狀玄武岩,是經由多次的火山爆發,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環繞在周邊的島嶼有金瓜仔嶼、狗沙仔嶼、望安島、船帆嶼、後帝仔、大塭、鯨魚礁、凹門礁等無人島,其中船帆嶼退潮時和將軍島相連,漲潮時則分離。

    望安鄉共有水垵、東垵、中社、將軍、東吉、花嶼、西坪、東坪等八個村,其中光是將軍一個村的人口,就幾乎是其他七個村的總合,佔了整個望安人口約一半,這是個相當特殊的現象。

    將軍澳是生產最優質文石及最早撈珊瑚的地區,而且很早使用動力船隻捕土魠,又稱為「小香港」,島上遍佈仙人掌,出產酸瓜及花生等農產品非常有名。

    島上有李府將軍廟(明鄭成功部將李廣明,於明永曆十五年抗清成仁,明永曆十八年顯靈建木寮,清康熙四十四年重建)、永安宮(建於清乾隆十七年,奉祀郝府王爺)、天后宮(又稱後宮,奉祀天上聖母,係創建於清道光年間,於民國54改建,民國60年落成)等三間廟宇

李府將軍廟對聯:

將領畫忠戎馬干戈存千秋俎豆,軍民感德漁船安穩得滿載珊瑚。

天后宮龍柱對聯:

聖德配天海國慈航須普濟,母儀式后馨香俎豆復重光。

三將軍石:

    據傳為將軍澳島上之靈石,有如將軍固守疆域般,為明末鄭芝龍及其子鄭成功等部將,在明崇禎元年(西元1628)鄭芝龍部將楊天生及陳衷紀與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鄭成功部將李廣明,三人均不幸戰死於澎湖(前兩者被海賊、後者被清兵),後人將此地稱為將軍澳。

陳公祠:

    陳衷紀無後代,死後原由族親來拜,後來由居住在宅仔內陳家,將其僅剩香爐遷移至七戶仔,每到農曆年節才前往祭拜,經尖山農地重劃後現存磚屋荒廢在農田中,變成鄰近農民耕作前才拜,該小祠與明都統兵大將軍廟、尖山將軍爺廟及僅會一處將軍碑等,互相輝映在水林鄉迄今;根據地方老一輩傳說,受到  媽祖、保生大帝、五穀王等神明及顏思齊二十八兄弟等先人庇佑守護水林,使得水林地理環境特別佳,讓顏、陳、王及楊姓等後代子孫,也因此個個傑出有成就。

黃金蛋:

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顏思齊來台屯墾時,因物資短缺,眾兄弟過著艱困的生活,楊經、王平、陳衷紀等眾兄弟,也陸續利用大陸家鄉農產品或牲畜等來播種繁殖,有感自己養的雞鴨時常生蛋,陳衷紀大陸族親也以祖傳技藝,把家鄉祖傳的美食技藝,特別挑選未受精的神仔蛋或第一次生的初蛋,利用白甘蔗所製成黑糖,來配合將蛋製成非常爽口好吃,蛋黃像果凍般,一方面不失蛋美味,又同時降低膽固醇至少一半以上,先切開2個蛋讓兄弟來見識,後與兄弟一起來分享,俗稱「二八蛋」,其數量有限,並非時常可以吃到,也顯得相當珍貴,故稱為「水林黃金蛋」。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李俊臣
    2015/10/04 16:56 | 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


李俊臣

為顏思齊二十八兄弟之一,字德福建省漳州府南靖縣人,風流灑脫,精練鈀頭,負責在笨港溪笨港東北方設置哨站,控制笨港溪上游出入,帶領兄弟用當地莿竹圍籬築寨設撫番寨,開鑿水渠引水,配合節氣教授農耕養殖,並利用大陸運來生活器具來與平埔族、原住民等交易農漁畜產,避免雙方敵對和平共處,同時學得狩獵技巧,讓內十寨屯墾工作順利進行,同時確保笨港商業穩定繁榮發展。

從內十寨及外十莊等地方,其境內多為小山崙,為了開發屯墾,開鑿水渠引水灌溉農田種植、挖埤塘養殖及開井取水,先求自給自足三餐溫飽。

初期其大陸族親多在水漆林、撫番寨屯墾,配合郭文開發笨港、外十莊,後遷移至笨新南港、元長、食水堀及宜梧等一帶生活。

 漳州府南靖縣:

    原屬漳浦縣、龍溪縣,元至治二年(西元1322)改南勝縣,後取以南方安靖之意,再改縣名為南靖縣,當地盛產麻竹、菇類、茶葉、香蕉及蘭花等農產品。

 撫番寨:

為開發笨港,確保笨港安全與商業機能穩定,在笨港東北方笨港溪上游,今北港鎮後溝仔、新厝、府番等三里(舊稱三槺榔)與元長鄉下寮、龍岩、頂寮、內寮、客厝及西莊等六村(舊稱吳地),利用莿竹築寨安撫土番(笨港潟湖岸當地平埔族社),了解平埔族、高山族等民情,和平共處互不侵犯,做為雙方談判或交易物資的地方(教導耕作、農漁畜產及收購鹿皮:來自上游北岸元長鄉鹿寮),將大陸運來物資以竹屋屯積交易農漁畜產,提供內十寨糧食取用,由於平埔族與移民往來頻繁密切有通婚情形。

從荷人巴達維亞城日記記述,因鹿皮交易爭端,當時撫番寨與荷人征討平埔族社有相當關聯,在西元16411120日荷軍及水伕四百人,由安平啟椗,23日牛挑灣溪登陸一路攻打至笨港,25日伐反抗之Davole社,燒番屋一百五十間、擄番四百人及棄屍三百人,26日轉赴貓兒干社等,可窺察當時在笨港東北設寨交易繁榮景象,日據時期則改名為府番。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劉宗趙
    2015/10/04 16:50 | 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

劉宗趙

為顏思齊二十八兄弟之一,字香,係大陸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與顏思齊、陳德等是同鄉,在主寨與左寨王平、右寨陳衷紀等來負責主寨安全維護工作,馬蹄型三合院建築來自於他的構思,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性,大陸族親後來遷移到笨港定居,因笨港溪大水氾濫成災,再遷移至笨新南港街、溪口及打貓西堡等地謀生。

劉宗趙除了主寨防護工作外,加強改善與各寨水路及陸路等交通問題,大量製作牛車、馬車及小型木船或竹筏等交通工具,減少人力來節省運補時間,連結北寨、撫番寨、前寨及海防寨等哨站,形成一個防衛網,不斷運補物資前往各營寨,並將各種訊息給各寨,同時帶回各寨的需求,了解整個內十寨狀況,調整人力來鞏固十寨正常運作。

後配合郭文協助外十莊設立建設,同時引導移民自立管理家園,自西元1628年開始開發嘉南平原,移民過著沒有官方統治平靜的日子。

 




32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