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83
  • 累計人數:1084018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書緣綿綿情緣濃-許文權、傅珊珊
    2015/01/17 12:56 | 書緣綿綿情緣濃-許文權、傅珊珊

 

書緣綿綿情緣濃-許文權、傅珊珊

 

(秉承「聞達不求全素志安閒自適了餘生」祖訓)

本鄉水北村國中主任退休許文權老師(85歲,福建省泉州石獅市人,父親許穆昌),年少(民國37年)隨兄長許文明(畢業於福州師範學院,於1945-1949來台任教職)依親,並轉學就讀於北港初級中學,苦讀考取東吳大學政治系(因生活經濟拮据,曾多次用筆名來發表五篇文章於聯合報副刊,賺取稿費維持三餐溫飽),畢業服預官役後擔任國中國文、歷史等課程教職與教務主任(雲林縣東勢國中及水林國中等,計37年退休),擔任水林鄉桌委會主任委員、雲林縣閩南同鄉會第六屆理事長,平時寫作及熱心社區環境整理工作,並受到福建省政府表揚(由省主席薛承泰親自頒獎於99年3月2日),不斷利用其微薄退休月俸來捐資興學(圖書館或學校)、贈書及桌球運動推展聯誼,水林鄉有你們真好。

許文權退休後最大休閒興趣就是利用平時喜愛閱讀及寫作,有寫作五本書,第一本書於1998年11月初版,書名為「遊子故鄉情」,分遊子故鄉情、種瓜得瓜、校園歲月、窗前讀書及求學箚記等五個大題目;第二本書於2001年5月初版,書名為「百年遊子回故鄉」,用飲水思源來說明返鄉歷程與情節分上、下兩篇;第三本書於2004年2月初版,書名為「中華情遊子意」,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及河山壯麗等參篇;第四本書「強渡海峽還鄉」;第五本書於2010年2月初版,書名為「近六十年台灣風雲」,分蔣中正年代、蔣經國年代、李登輝年代及陳水扁年代等肆篇。

太太傅珊珊71歲(福建省泉州晉江縣人)年幼隨父親來台教職依親,就讀宜梧國小(今文光國小)及蔦松國小,北港初級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高分錄取台南師專,分發到擔任國小老師及主任 (雲林縣崇文國小、大興國小、水林國小及文正國小等43年退休),育有一子二女,小孩基本養成教育都由夫妻倆勤儉節省、同心協力用心為社會與家庭付出。

長女許惠珺(水林國小、水林國中、北一女中、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碩士畢業),從小到大受父母教育薰陶,成績非常棒,曾任職於資策會及現從事翻譯(空中英語等語文期刊)與著書等工作,現仍好學不倦是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博士;長子許育僑(中州科技學院畢業),專長漫畫創作;次女許惠虹(文化大學音樂系畢業),自行開業擔任鋼琴及樂理基礎教導教師。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文魁匾額在我家-清代台灣舉人許獻琛
    2015/01/15 13:41 | 書緣綿綿情緣濃-許文權、傅珊珊

 

文魁匾額在我家-清代台灣舉人許獻琛

    本鄉水北村許文權(水林國中教務主任退休,民國20年出生,民國103年12月逝世)其祖父為許獻琛,出生於書香門第家庭,自幼聰慧。

許獻琛諱武蔭,字韞玉,號璞山,祖籍石獅五星村,清同治元年壬戌 (西元1862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卒於民國10年(西元1921年),享年60歲。

許獻琛的曾祖父許基創及祖父許克勇等於清嘉慶年間攜眷渡臺,居住於台南郡西北勢街(現今神農街),許基創例授文林郎加贈奉政大夫,其祖父許克勇和父親許紹然,在台灣居住時期亦均授此職。

許獻琛清光緒六年庚辰(西元1880年),19歲時在台灣府城中秀才,24歲時因才學出類拔萃,便享受清政府發給的銀子和糧食等待遇。

    許獻33歲時在台灣回福建省城參加清光緒二十年甲午科(西元1984年)考試,中式正榜舉人,欽加同知銜選用知縣,敕授奉政大夫,贈“文魁”金匾。

西元1895年時期曾任台灣議院議長,自從甲午戰爭以後,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於日本(西元1895年~1945年),許獻琛不願當亡國奴,愛國愛鄉之心令他毅然攜眷返回故鄉(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石獅鎮山上村),於石獅創辦五社小學(今五星小學)。

37歲時(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戍科,即西元1898年)赴京應試,不幸途中患眼疾而返,後以教育英才為志。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仁義-許文權
    2012/05/25 19:03 | 書緣綿綿情緣濃-許文權、傅珊珊

 

仁義-許文權

 

(有你真好來寫美德的故事)

 

    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顏思齊率二十七兄弟,來台灣水漆林、笨港及外十莊等設寨開莊屯墾,近四百年的歷史。

 

「仁義」書中提及我們要以閩南人的精神,包括克苦耐勞、冒險犯難、辛苦創業、包容接納、慎終追懷(飲水思源)、重視民俗(傳統文化)及回饋故鄉等特點,來立足台灣、放遠未來。

 

    如何將先民的精神,讓我們來緬懷,學習與發揚光大,都是以後思考與因應的重要課題。

 

    「仁義」這本書也獲得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銘藤等大力嘉許與讚賞。

 

 

儒家說仁講義

仁:是人類精神的住宅,她帶給我人喜悅和幸福。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4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