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0
  • 累計人數:1085296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造紙文化在梅山-梅山文教基金會
    2015/09/20 19:01 | 梅山文教基金會
*

造紙文化在梅山-梅山文教基金會

(人文-造紙-農產-生態環境)

 早期梅山為造紙重鎮,地方文史豐富(人文、書法、文學、竹藝),在梅山文教基金會認真推動下,各項成果豐碩,由退休校長沈耀宜(現任梅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所精心收集整理彙編,有關半天寮地方俚語,供大家分享。

同時感謝梅山文教基金會對本鄉烏克麗麗嘉年華活動的支持,歡迎大家來參加104104日星期日在水林鄉公所廣場舉辦「第四屆全國烏克麗麗嘉年華」精彩表演活動,參觀黃金蝙蝠生態館、冠弦吉他樂器社(手工吉他與烏克麗麗)等景點

半天寮壯丁:

    據傳日治時期,地方治安工作,由在地派出所從各聚落中遴選體格強壯,受過小學教育或識字組成壯丁隊定期訓練,配合當地派出所負責治安工作。

    今梅山鄉半天村(半天寮)是日治時期南勢坑派出所轄區的第四保在今半天寮下庄附近設有警察崗哨,由當地壯丁輪值,有一天轄區警察巡哨到半天寮崗由哨,輪值壯丁坐著睡覺,巡哨的日本警察連續咳嗽幾聲均無反應大聲的罵道:「バ力やロ」,順手打了一巴掌,該壯丁驚醒說「(ㄊㄝ)咧(ㄌㄝ)無睏」。

    由這故事所引申,凡是做事不負責任,或假藉理由敷衍了事者,都以「半天寮壯丁」之歇後語隱言。

贊嫂ㄟ米粉:

    贊兄是本鄉半天村的賢人,文學造詣甚佳,平時待人親切,說話詼諧有趣,甚得人緣,因其住所在梅山鄉半天淺山地區聚落,沒商店又沒飲食店,平時來訪的朋友又多,贊兄及贊嫂仔非常好客,留客人吃午餐,其拿手料理是《香瓜仔炒米粉》。

    在住家周圍架棚種植香瓜,米粉可儲藏備用,因此,凡是請客都採自種的《香瓜仔》炒《米粉》既快速又方便。

    《香瓜仔》炒米粉後,其肉質纖維均被米粉吸收,所炒的米粉特別好吃,因此到贊兄家作客的人都念念不忘《贊嫂ㄟ米粉》,久而久之就成為當地的歇後語。

旺伯仔呼(ㄎㄜ)雞:

    旺伯仔的年紀已七、八十歲,住在半天寮橋的上方約百餘公尺的路旁,本庄的人若要往小梅街仔都要經過他的厝前,他養了很多的雞,他老人家沒有牙齒,發聲漏風不正確,正常人的叫法是「ㄐㄧ~ㄨ、ㄐㄧㄨ、ㄐㄧㄨ」一長聲兩短聲,音量比較尖銳,他所叫是「ㄑㄧㄡ、ㄑㄧㄡ、ㄑㄧㄡ」三短聲,令人好笑,作為話題。

    引申內容如果看到穿得比較講究、艷麗的人,就說:你今天要去哪裡?為什麼穿著像「旺伯仔呼(ㄎㄜ)雞」,以此譏笑對方。

萬頂伯仔看字:

    早期梅仔坑山區居民識字者不多,半天寮鄉賢溫得修先生的祖父名叫溫萬頂,大家都叫萬頂伯仔,他是讀書人,識字多,村裡的文書信件都拜託他閱讀說明,有一次,鄰居一位婦人拜託他看批信,他拿起來看了一段,碰到一個字不了解,稍有躊躇,婦人說:「信批內是寫按怎?」他說:「啊!事尾長呀!」,意思是這信中有一字不懂,信口就唸出此言,害得婦人緊張得連眼淚都流出來。

    因此,後來若遇到困難或事情難辦時,都說:「萬頂伯仔看字」,以隱射「事尾長」之含意。

藍殘唉ㄝ哭鷄:

    軸娌是大姆、細嬸的互相稱呼,藍殘唉是半天村張坤元(偏名大頭)之妻,鄰居都叫她「大頭仔姆」,算來是大姆,和其五嬸,時常都為雞毛蒜皮之小事吵架。平時,男人在外工作,女人在家無所事事,妯娌間常常對罵者不少,他們也不例外。早期的鄉村家家戶戶都以放養方式養雞,經常在屋內四處亂跑。有一次,藍殘唉飼養的雞走入其五嬸的屋裡,其五嬸如同遇到仇人一樣,拿起棒子就打,結果雞被五嬸打死,丟出庭院。他聽到雞的叫聲,出來一看,認出是自己的雞,撿起來一看已經被打死,抱在懷裡放聲哭起來,口裡就唸:「無彩我的功勞喔。」

  引申故事內容若遇到工作失敗,或是所做的是不能達到願望的時候,總會說出「藍殘唉ㄝ哭鷄」。

貓仔惠擔筍淘(ㄉㄡˇ)(熟筍):

    古早時期的生活是何等的千辛萬苦,平原不談,如住山裡之人,要到市街,非只走路,難得空手,一定要挑東西,將山產挑出來賣,又買些食糧,日用品挑回去,真是肩不離擔,筍淘就是將生筍殼剝掉經過蒸熟可曬成筍干的。

  由山上挑筍淘下山來賣,所走過的路非只數十里之外,又是崎嶇難行,非走慣的人,真吃不消。挑筍淘在途中遇到熟人就說:「渴裡苦耐ㄟ」。

    貓仔惠就是在此情形下,忍耐下來的,若有碰到困難,或超過辛苦工作時,叫做「貓仔惠擔筍淘」。

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民番界碑碑文內容)

諸羅分縣 准

本縣正堂 陶 關移奉

本府正堂 鄒 憲票遵即檢查 前線徐勘詳原案

大湖頂寮三渡水蟾蜍領奇里岸庵古坑處以大小

脊分水為界 山前屬民 山後屬番 請豎界碑區

別民番界限等 因准此合行豎立碑以杜匠民越界 私墾須至界碑者

乾隆參拾年參月 日立

由以上碑文中知,中南部原住民仍屬地方管轄,清朝對原住民採取互不侵犯的政策,本件碑記係清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諸羅縣笨港縣丞李倓所頒布的告示,嚴禁匠民越界私墾,以大山脊分水為界山前屬民山後屬番,用以區別「漢」、「番」界限。

本碑以巨石雕鑿,立於今嘉義縣梅山鄉圳往太平村(大坪)古道,正是見證昔日漢人已從笨港溪往上游屯墾,清廷為阻止漢人與原住民發生衝突的最佳考據史料。

圳南村頂樟湖三和宮:

    位於海拔874公尺,本廟之興建源於清道光年間,8210月重建,奉祀開台聖王福德正神蔡倫先師等神尊,擇每年農曆十月初三祭典,係明鄭時期跟隨鄭成功來台的陳、林二姓後裔,發現在本地有千年樟樹,因此將本地命為『樟湖』,並開墾定居,並利用當地樟樹林取木燒炭、造紙,紙業遂成為當地最大宗之家庭事業。

    造竹紙是梅山早期的盛行產業,當時家戶都有紙寮,堪稱小型的造紙工場,先今在圳北村仍有當時造紙廠的遺跡,那裡有許多以前用來造紙的器具,造竹紙的主要材料是桂竹的幼株,將之剖開成片後,先以石灰浸漬腐爛,取其紙漿及纖維以人工方式造紙,其主要用途為製作紙錢或作為衛生紙用,造竹紙需要許多人力,居民僱用許多平地人作為挑夫或造紙,此一行業至民國40年代以後,因為平地以電力取代勞力而逐漸沒落,值得一提在早期,梅山竹造紙生產量卻是全台最多的,同時循古道欣賞嚴禁匠民越界私墾碑記(民番界碑)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