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1
  • 累計人數:1083956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回應
見證開台四百年水漆林開發史-七角井、竹水車
2015/05/04 20:26 | 七角井
*

見證開台四百年水漆林開發史-七角井、竹水車

水林鄉目前僅存二座七角井,位於水北村中庄路及車港村紅毛路池塘旁,係明末時期  顏思齊來台時期由二十八兄弟中黃碧所開鑿的井,利用壓船底艙大塊方型磚(大面紅磚為牆面,堆疊砌成七個面向),有別於在日本岩塊的六角井,以方塊壁磚為材,應用拱橋原理建構井壁條紋清晰,寬四尺許,深達兩丈餘,堅實美觀,由於終年不乾涸,足供軍民生活用水,據傳當初  顏思齊拓墾時,因臨海瀉湖沼澤多,水質多為略帶鹽份,依現況沙質地形作井,加上外圍多為水池,形成多一道過濾鹹份的功能,讓井水經年滿盈,不會鹹帶甘甜,也成為主要一大特色,距今395餘年歷史。

中庄七角井原為王平後代族親相傳十二代的主要水源,據傳原井水帶鹹味,每逢冬至前拜紅圓習俗,終年甘甜源源不斷,現今則歸為柯姓人家所擁有,而且井水至今仍保持清澈甘甜,相當具有歷史性的價值;顏思齊來台前,王直在日本住宅中有口六角井(鄰近為岩石地形)及顏思齊大陸福建家鄉青礁也有七角井,到台灣後在水漆林地形以沙質居多,施作七角形的井容易又穩固,後來移民逐漸往內陸屯墾,像在笨新南港土質較為穩固,配合地型且材質變多,有九角井及後來普遍性圓型古井。

七角井

吳雁門

溯源二井繫新詞,為感先民渡海時;

但得水深通地脈,漳泉故土有餘思。

七角形井壁有角不滑溜,萬一跌落井中,尚有攀附而上的依靠,不致淹沒,井壁的磚塊互相牽制,增加支撐力,具有科學的創造性,令人不禁讚嘆先人舊物利用與設計的巧妙功夫與智慧,日後使用大陸福建圓磚及隨技術改進,才有圓井普遍出現。

井是早期農業時代民生與灌溉用水的重要來源,民國以後水質污染多改用自來水,雖然水龍頭一開水就流出來,非常便利,現今很難感受到先民汲水使用的辛苦,以及對水資源的珍惜,在漢民族聚落的古早厝很難見到水井,目前僅存的水井多用於洗滌或澆花種菜等方面,要想體驗用鉛筒或木筒汲水及挑水的過程,機會愈來愈少。

汲井

佚名

手挽長繩響轆轤,向晨來往走擔夫;

自嫌不及山居者,接竹分泉引入廚。

竹水車:

水漆林為方便大多自己開鑿水井或池塘,除了作為日常民生用水的來源,加上早期居民都以務農為主,因多沙崙部份地勢低窪莿竹及水草雜生,有埤塘附近多種植水稻、花生、金瓜與番薯等為主,並在農田旁開闢水道,利用莿竹幹管做成輪型水車(俗稱竹水車),為當時的主要灌溉設施;有了水井、池塘等蓄水設施,讓楊經及王平等眾兄弟,將原本荒地開墾成良田,得以耕作有收成,當時為了維護私有家產,對自己耕作範圍不時巡田水,但因來台漳泉州移民爭執水權,導致演變後來的漳泉械鬥。

 

 


回應內容
回應時間
找不到符合查詢條件的資料
回應內容: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