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臺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臺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  
聯絡地址: 台東縣成功鎮民權路18號  
聯絡電話: 089851276  
傳真電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7
  • 累計人數:163185
  • 發表文章:177
  • 相片數量:79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小故事
新住民-林瑪莉「心」的故事
    2013/11/30 18:43 | 地方文史
臺灣故事島(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新住民-林瑪莉「心」的故事
走進成功鎮菜市場「瑪莉雞肉店」的招牌最顯眼也最明亮,人氣當然也是一級棒。店主人林瑪莉是「新住民」、19歲就從「柬埔塞」嫁到臺灣來,13年前經友人介紹認識老公、家人雖是華僑也不願意林瑪莉嫁到這麼遙遠的地方。或許就是「緣份」才有幸作為成功鎮的媳婦。
一開始甚麼都不習慣、哭紅了眼直吵著要回家,在眾多親人的安撫細心照顧下才漸漸適應。公婆年事已高夫妻倆遂挑起這個重擔,不但承襲了30年老店古早味的優點、口味再研發再創新。「瑪莉」的名子是祖父取的、覺得不錯甘脆就拿來當店名,果然生意興隆連旅外的成功人都很懷念家鄉的口味,每天都還要忙著做「宅配」的服務行銷全台。
「風景美、空氣好、人友善」林瑪莉喜歡這裡的一切,一項統計告訴我們:7個新生兒中就有1個是「新住民」的子女,他們已溶入我們的生活圈、我們早已是一家 人了。晚上到附近國小學習中文是林瑪莉一天中最快樂的事,她偷偷告訴我FB臉書的朋友快破5仟人了,多元文化的結構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動力,他們交織而成 「心」的故事、也將成為我們社區群體共同的記憶。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王河盛「文史歲月」的故事
    2013/11/30 18:36 | 地方文史
臺灣故事島(自己的故事自己說)
王河盛「文史歲月」的故事

從一位患有老人癡呆到後來變成
擁有 【成功鎮文史活字典 】雅稱 的王河盛老師
神奇際遇故事

王河盛18年次,出生在基隆,在民國23年,父親應魚販邀聘舉家遷徙到新港。

15歲高等科畢業後任新港庄役場工友,經歷戶籍員、戶籍幹事、戶籍課長、戶政所秘書等職。民國62年被鎮長宋賢英延攬轉任公所秘書,歷經三位鎮長的秘書。退休前生了場大病動了兩次手術,康復後卻發現自己患有「老人癡呆症」必需要靜養。於是民國83年辦理退休。

但在隔年阮昌銳教授委請王河盛著手【原住民族譜】建置計畫。接下工作以後說來有點神蹟,原來虛弱的身體逐漸康復、癡呆的智力也完全清醒,並且只用短短幾個 月時間就完成計畫,這也太神奇了!。之後來自於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對生命的頓悟,希望自己可以「為家鄉留下歷史」,便向鎮長侯武成建議編寫「成功鎮志」。於 是公所擬定計畫申請,經上級審核通過後,王河盛便展開為鎮志努力的「文史歲月」。

對家鄉的熱愛、對人文的關懷,用熱忱、用4年的時間,王河盛在93年初完成一套六部的「成功鎮志」。讓我們的歷史故事得以流傳。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人與魚用生命尊榮的對決
    2013/10/31 23:41 | 地方文史
今年的「東北季風」比往年來的是早一些、但鏢到的「旗魚」比往年卻少很多,討海人的命真是一年比一年辛苦。這種人類「體能極限」的海上運動、只有在成功小鎮還能看得到,但無可避免最終也要走入歷史成為人們追憶的「鏢旗魚文化」。
海洋是他們生活的所在、冒著生命的危險來跟魚、跟大海搏鬥,這是一場結合落空、失望、狂喜的精彩好戲。若沒有「離厝千里」不會瞭解甚麼叫著「回家真好」,若沒有經過「大風大浪」不會瞭解甚麼叫著「人生浮沉」。這種滋味討海兄弟的感觸當是「銘心刻骨」。
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相互依存、在大家印象中總認為海洋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想不到面臨「無魚可捕」的噩夢這麼快就來到。當鏢魚手這一竿「鏢 射」出去時心情「五味雜陳」,有時候祈禱沒射中讓魚群能「逃過一劫」有喘息繁殖機會,但想到一家的生計完全都繫在這一鏢時,又希望能射中「滿載而歸」全家 歡笑過好日子。
有人用「最後的海上獵人、歷史最後守護者」來形容台東新港追風戰浪的鏢魚手,傳統的「鏢刺」漁法雖然是最有利於海洋的「永續經營」理念。但終究敵不過現代化「趕盡殺絕」的流刺網作業而「暗然下台」。
這一場人與魚用生命尊榮的對決是最「公平」的比賽、「鏢旗魚」這項產業注定要消失是我們這一代的損失遺憾,但「鏢旗魚文化」若沒有好好的傳承而中斷將會是 我們永遠更大的損失遺憾。傳統的歷史文化記錄著那個年代曾發生過的事、值得我們珍惜保存。「旗魚的故鄉」-成功鎮面臨浩瀚壯闊的太平洋、除了蘊含著大自然 的力與美外,還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海洋風情文化」,讓每一次來造訪的好朋友都會有不一樣「心」的「感動」。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靈昭誠佑」的小港成廣天后宮
    2013/05/01 23:26 | 地方文史

「靈昭誠佑」的小港成廣天后宮







「靈昭誠佑」的小港成廣天后宮


每到一地參訪總是對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無論是宮廟或教堂特別感興趣,因為從這裏我們至少知道三件事。
(一)聚落開發的年代、(二)當時經濟的能力、(三)建造工藝的水平。

民國前40年福建人士劉進來奉派擔任成廣澳地區通事一職,
臨行特別前去鹿港天后宮請求「媽祖分身」護駕東來。
先穿越中央山脈循「八通關古道」來到玉里,
再 穿越海岸山脈沿「安通越嶺道」在長濱南竹湖落腳。
因語言隔閡與宗教信仰不同導致政令難行,幸得精通三種語言
(阿美、閩南、客家)陳阿珠女士(平埔族人)居間協助化解溝通。
因而締結這段姻緣一時傳為佳話。


民國前37年移居至當時東海岸漢人最大的聚落成廣澳、
並興建台東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
香火鼎盛神威顯赫是早期移民心靈的寄託。
劉進來擔任通事任期長 達30年、
除了促進各族群間的融和外也利用成廣澳天然港的優勢拓展貿易,
克服諸多困難引進新的種苗新的農業技術提高生產力,
並鼓勵發展『製糖』「煉樟」高 產能經濟作物奠定日後繁榮進步的基礎。

日治末期大力推行「皇民化」運動、嚴禁民眾傳統宗教的信仰,
並將「媽祖廟」改為「聚會所」。
民國29年「廣恒發」商號少東溫鼎貴回家省親,
接受鄉民委託把藏匿在山上的「媽祖神像」攜帶至北部避難。


直到光復後才迎回供奉。

在媽祖返鄉過程中曾發生「一痣點醒夢中人」的軼聞,
返鄉前特將媽祖神像送去「粉面」「重裝金身」,
佛具店老闆覬覦神像年代久遠價值不斐,
當要取回時竟佯稱 在店裏眾多神像中忘了那一尊才是你的。
幸好媽祖顯靈託夢告曰:「頰上有痣、切記勿忘」,
當下果真有隻蒼蠅就停留在「成廣澳媽祖神像」的臉頰上、
才能圓滿平 安回到這裡。

民國38年10月遭受大火波及「茅草屋頂」全被燒毀,幸好媽祖金身、
牆壁結構安然無恙,民國42年重建完成為朱瓦燕尾鋼筋水泥屋頂。
正殿中間主祀媽祖、兩 旁兼祀岳王、灶王千歲等神。
上方懸掛有「港華鐵工廠」吳石麟、吳寬義所捐獻「靈昭誠佑」匾額。
這與台東市天后宮光緒皇帝所頒「靈昭誠佑」匾額字義相同,
但 少了皇帝加持價值落差甚大。



民國79年外觀重新整修、特別聘請台中潭子師傅劉昌武設計,
屋頂為「閩南式三川脊」、正脊燕尾翹翅飾以「雙龍朝三星」,
樑、柱、壁堵皆為泥塑彩繪。
民國 83年欣逢天后宮120週年慶時、曾重新著漆上色,
但因廟頂過低通風不佳、殿內通樑、斗拱上的彩繪早已被香火薰黑。
「開基媽祖」金身供奉在正殿鐵柵欄玻璃 龕內,
相傳這尊「木刻」的「開基媽祖」神像底座曾被「信徒」削去薄片、
作成「藥引」能治百病相當靈驗。


有人居住才會有文化的形成、文化是人群生活軌跡的累積,
140年前先人篳路藍縷開創新天地,留下許多「歷史建築」與許多「生命故事」
、連結成大家共同的記 憶。成廣澳到處都有祖先身上掉落的「灰塵」。
站在百年古廟小港成廣天后宮前、看看有幸過往的旅客請放慢您的腳步,
除了欣賞大自然美麗山水之外、也聽聽一則 則在地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東海岸獨特的文化地景值得我們「細心去體驗」、相信會給我們留下「永恆的悸動」。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14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