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臺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臺東縣成功鎮愛鄉協會  
聯絡地址: 台東縣成功鎮民權路18號  
聯絡電話: 089851276  
傳真電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0
  • 累計人數:163208
  • 發表文章:177
  • 相片數量:790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小故事
4月26日豫見幸福-傳統戲曲宅急便到成功演出
    2015/04/23 15:13 | 快樂志工

在「成功」鎮我們……….豫(遇)見「幸福」
肩負後山(花蓮、台東)村落文化紮根發展重責大任的「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去年曾把「豫劇藝術直達列車」開往台9線獲得熱烈驚奇的迴響。今年則把這「傳 統戲曲」宅急便送到台11線、「行動舞台車」就在你家巷子口廟前大廣場表演,經典戲曲一次奉上看得夠、讓所有鄉親找尋消失早被遺忘、一起看戲的「共同記 憶」。
中國五大劇種排行第一的「豫劇」雖源始於大陸河南,但來台經過六十餘年默默耕耘,豫劇也融合了台灣特有風土民情,改造成嶄新的表演風貌。這次演出的劇碼特 別挑選貼近生活,集結最受戲迷喜愛的精采片段:《白蛇傳•盜仙草》《默劇武打戲‧三岔口》,並以「戲劇變臉」的方式,跟民眾近距離接觸互動,透過短劇演 出,認識傳統戲曲的場景、音樂、故事情節。
就在4月26日快樂美好(星期日)晚上7點半、成功鎮民代表會馬路旁、好戲就要開鑼登場,「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成功鎮公所」、「成功鎮愛鄉協會」誠摯邀請閤家光臨、大家一起來發現豫劇美學精采生動的世界,用滿滿的「掌聲」祝福「演出成功」!

對啦~~來!來!哩來都對啦~ 我們成功鎮演出時間是4月26日星期天的晚上7點半,地點在中山路(代表會前的大馬路也就是 慶濱大旅館的前面馬路廣場),共有20位演員大陣仗演出,希望大家帶著小朋友一同前來觀賞。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海洋生態小旅行-基翬潮間帶
    2015/01/14 14:43 | 快樂志工

來趟「海洋生態小旅行」-認識基翬潮間帶


前年夏天成功鎮愛鄉協會舉辦「海洋生態小旅行」-認識基翬潮間帶活動、特別邀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趙世明老師帶領大家來探尋美麗又奇妙的海洋世界。
基翬位於三仙台風景區南邊、所謂的「潮間帶」就是介於高潮線(漲潮)和低潮線(退潮)之間的區域,是我們親近海洋最先接觸的地方。「潮間帶」豐富的生物就是自然教育最好的教室。
山好近雲好低海好藍、有人用「海岸生物的樂園」來形容基翬潮間帶,純淨零污染透明的海水與美麗珊瑚礁岩,宛如「人間仙境」。趙世明老師曾在墾丁海域長期作研究、後來便愛上基翬再也不走了、因為這 裡所發現的生物無論種類或數量總是令人驚艷。
基翬海域 因受地形位置影響,平時本處浪況平穩,適合作浮潛及深潛水域活動。但在夏秋季颱風來臨前後及冬季東北季風增強時,可說是衝浪者的天堂,基翬海域的浪、捲有 力+浪型優、更是全國難得一見的漂亮左跑浪,(右腳在前、背向大海,浪由右向左崩潰的浪) 困難度 較高適合進階衝浪選手做高難度動作。民國96年「第一屆挑戰盃衝浪邀請賽」就在此地舉行,是國內第一次 A級珊瑚礁地形的專業衝浪比賽。
三仙台外海有「黑潮」經過漁業資源豐富、設有「定置網」當地人稱作(狀元穴),民國75年在基翬闢建曳船澳,曳船道900平方公尺,每天上午八點下午五點,皆有漁筏出港到三仙台捕捉定置網裡最新鮮的漁獲。
基翬地區在日治時期就有來自綠島、恆春移民來此定居,從事半農半漁的清苦生活。老船長張旺仔拿出民國47年結婚時的「大合照」、背景就是當時就地取材建造 的「咾咕石」(珊瑚石灰石)礁岩屋前、歲月的流逝如今「人去屋空」只剩下一面牆,隱沒在荒廢草叢中供人們追憶懷念。
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營(我們所說的水鬼蛙人)、結訓前的魔鬼克難週,抵達終點必須爬行通過最艱難的「天堂路」、就是用銳利無比的咾咕石鋪設而成的。
喜愛低碳旅行的好朋友、交通部觀光局東管處在這裡細心規劃一條「基翬自行車專用道」全長1.5公里寬約3公尺沿途皆為海岸林與珊瑚礁、景色優美也是一條海岸生物的「生態廊道」。常有寄居蟹爬上岸、請各位騎士經此路段千萬要小心車輪下小小的生命。
「旅行是心靈的閱讀、閱讀是心靈的旅行」,結合「悅目、生態、環保、綠能、健身、賞心」的基翬海洋生態小旅行、來台東成功走走是不錯的選擇,竭誠歡迎您的到來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成功」在望
    2015/01/13 14:52 | 快樂志工
「成功」在望

成功鎮「海洋文史志工服務隊」在國立成功商水職校楊長鉿校長大力支持與葉靜惠老師細心籌劃下、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培訓的課程,這是美麗的起點和希望的開始。
在那「青澀」求學的年代、自己對土生土長的故鄉相當陌生,只知道擁有「世界級」美景的東海岸、除了老天爺賞賜的「自然」元素外、「人文」氣息並不多。
「社區總體營造」的推行已屆滿20年、從早期的救國團、社教工作站、家扶中心展愛隊、成功鎮文化志工隊、到近期的愛鄉協會、體育會,舉辦過多場各形態的 「活動」、進行中看似熱鬧如同嘉年華般的每一場活動,在活動結束後社區居民「得到的」是甚麼?也是我們最想知道的。
「活動」只能算是一種策略、真正的目的是要讓社區居民在活動過程中先去「學習」(感動較難),進而調整想法改變行為方式、希望活動結束後能真正「融入」生活。養成一種習慣並不需要特別的去思考、或刻意去表現自我,而是很自然的反映在生活行為上。
有了這批成功鎮「海洋文史志工服務隊」青年生力軍的加入、讓我們看到這顆「老樹幹」又長出許多的「新枝嫩芽」,看到無窮的新希望。期盼「文化紮根」後能一步步成長茁壯、終能成樹成林。讓成功小鎮的社區營造能永續發展、帶動地方的繁榮進步。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新港建港-阿美族朋友「血淚交織」的故事
    2013/05/01 22:32 | 快樂志工



日治時期新港地區的開發、無論是海岸公路的修築或新港漁港的興建,
都大量徵召阿美族朋友服「勞動役」。表面上是有給付工資、
但扣除工具費、吃飯錢實際所得少的可憐。但懾於日警的嚴苛、
溫馴的阿美族朋友大都敢怒不敢言眼淚只能往肚裡吞。






新港漁港在民國18年開工、不久因故停頓,隔年再度復工後、
為了工期趕進度一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2小時
晚上也只能睡工寮生活條件相當清苦。

在機械缺乏的年代、港區挖掘的工作都靠人力,
表土之下就是咾咕礁岩與大石頭、最底層的岩盤更是堅硬無比。
從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上半身赤裸的阿美族朋友下半身也只有簡單的遮掩。
稍一偷懶日警就集合眾人排成一列、用「扁擔」往每個人屁股重重打去,
很遠就可以聽到這種讓人「心寒」的拍擊聲、久久不能忘懷。

將挖掘出來的土方裝入台車、利用簡便的鐵軌靠人力推到外海倒棄,
疏通水道浚渫的工作、也是先由阿美族朋友挖掘到水深及腰的地方、
再由高雄港過來的「馬公 號」挖泥船與「旗山號」運砂船合力完成最後階段。
民國21年10月完工整個漁港的興建所動用人力達42萬7千人次、經費84萬日圓,
可見工程的浩大與艱 鉅。





新港漁港興建完成帶動地方的繁榮與進步,阿美族朋友貢獻良多
,在此我們要向這群默默的「無名英雄」獻上我們最誠摯的敬意。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實現「兒時夢想」的宜灣卡片教堂
    2013/03/18 22:31 | 快樂志工

實現「兒時夢想」的宜灣卡片教堂





實現「兒時夢想」的宜灣卡片教堂

日治時期整個「博愛里」包括重安、宜灣地區都叫「大濱」、
意謂這裡有廣闊美麗的海邊。
民國39年來自「新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林川明牧師
與當地人陳志豐宣道師在這裏開始宣傳福音,很快就得到族人熱烈回響。





原先建造克難式教堂、被強行徵收作為里辦公室,
信徒只好強忍悲傷與憤怒重建新教堂。
大家一起到海邊搬石頭、一起到山上砍竹子、割茅草,同心協力短時間就完成。
並在民國41年7月20日舉行「獻堂式」定名「大濱基督教長老教會」。


民國63年夏天那場 颱風整座教堂被摧毀必須重建,教友賴明德從小就有一個「夢想」
,靈感來自聖誕卡片中彷彿有座美麗的小教堂隱藏在森林山間。
施工期間無論搬運、砌磚、粉刷全 是信徒自動自發。
獨特「歌德式」歐風建築、方形尖塔圓形拱門,外牆以白色浮雕花紋裝飾。
「小而美」的卡片教堂民國64年呈現大家的眼前,「美夢」終於『成 真』。
重新定名為「宜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民國92年已列入「歷史建築」,
我們來到這裡除了欣賞景點的建築之美外,
再聽聽「在地有生命的故事」、
相信我們這趟旅程一定更加豐富增添更多的繽紛。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88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