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安溪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5
  • 累計人數:75538
  • 發表文章:24
  • 相片數量:275
  • 回應數量:177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蔡朝忠  
聯絡地址: 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70-5號  
聯絡電話: 05-6323326  
傳真電話: 05-6323365  
社區小故事
社區劇場
    2019/03/04 11:31 | 文化推廣
有趣的培訓課程



106年度安溪社區手路菜
    2017/12/23 11:47 | 社區景觀及產業

1.  推廣「安溪社區手路菜」美食文化。

2.  互相切磋不同背景美食手藝,讓安溪社區美食文化發揚。

3.  民以食為天,社區居民透過本計畫的學習,用本土在地特產所烹調的社區手路菜

    多變的菜色,開心滿意的笑容,讓家庭氣更和諧

4.  營造社區居民在社區活動所建立連結及相互關心照顧之情感。



3C產業絕頂齊安樂
    2016/12/15 10:19 | 社區景觀及產業


一個社區可以做很多事很多社區可以一起做一件有趣的事。


安溪頂溪堀頭埒內及北溪社區同好聯盟組成共同行動方案希望辦理社區故事文化推廣活動讓社區民眾共同參與了解鄰近社區的特色進而帶動燈會鄰近社區現有觀光產業。


透過不斷的開會討論課程安排每個社區說出自己的故事安溪的宗教信仰慧日講堂觀世音菩薩安溪共同的信仰天上聖母-媽祖和陣頭-中軍班。以十二生肖的老鼠為首延伸出有趣的故事。北溪有一個公雞水撲滿為了宣傳節約用水有備無患的觀念便以公雞和毛毛蟲為花燈主題並以鐵雕古亭畚小燈將北溪特色展現於小燈籠上。頂溪的屋頂上的貓在社區內四處可見並享譽國際已然成為社區的象徵代表。堀頭社區最有名的古亭畚與鱉再加入農村當中最重要的牛為元素以象徵春耕的開始--春牛為主題。而埒內社區標誌代表為龍自然以龍為主題。


透過本次聯合計畫和明年106年台灣燈會在雲林結合。 每一社區皆製作一主燈及120個小燈,頂溪主燈為貓,安溪為中軍,北溪為鐵雕古亭畚,堀頭為牛,埒內則是龍,每個主燈皆由專業師傅及社區居民共同完成,製作過程由師傅及里民一起討論,里民共同參與,通時也有2名返鄉青年合力完成主燈之製作,而小燈則由社區居民發揮創意自行製作,每一小燈都相當具特色,期待2017雲林燈會點燈那一刻,照亮各社區的每個角落。

各社區擁有各自的特色資源,結合2017雲林燈會與這次的聯合提案,將每個社區的特色串聯,帶動社區間的觀光、產業效益,透過社區聯合共事的經驗,瞭解彼此的優缺點,促使社區面對挑戰並共同成長




「慶祝『中軍班』成立100週年
    2011/09/21 09:43 | 文化推廣

 

雲林縣虎尾鎮安溪社區「慶祝『中軍班』成立100週年暨

2屆安溪社區文化節9年一度普渡」活動照片

節目開始百人大合唱「安溪里歌」

 

 

 

 

 

 

鑼鼓震天引導中軍班入場

回應 (1)




慶祝「中軍班」成立100週年暨第二届安溪社區文化節 /九年一度普渡會
    2011/08/09 14:49 | 文化推廣

橫式布條2

計畫緣起

安溪社區屬於風俗純樸務實鄉村、人口約兩千一百多人。早期從大陸福建省遷居來台,絕大部分為務實農民,具有宗教信仰傳統歷史文化。信仰包括媽祖、王爺及中元普渡。其他在民俗藝陣當中有「中軍班、振興舘、布家金獅陣、還有布馬陣」安溪社區現今保有文化藝陣;振興舘、布家金獅陣。其中最具有價值的文化藝陣、從民國元年成立至今,將有百年歷史「中軍班」是本社區節慶神明最重要前導之職司。每年農曆元月二十一日安溪社區迎媽祖和農曆四月份,六房媽祖過爐皆唯「中軍班」為前導護駕。另外虎尾地區大崙腳普,安溪社區以九年一度大普渡為重大節日。九年舉辦一次大普渡暨藝術文化之傳承。早期中元普渡家家戶戶都以殺豬捯羊、祭拜七月民間所謂亡靈,謂中元普渡。民國91年為慶祝九年一度普渡祭典,社區擴大舉辦了一次非常成功「中軍班」傳承表演文化節。

    中華民國一百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特別辦理台灣民間慶典藝術節補助活動。安溪社區「中軍班」為慶祝成立一百周年,也將延續辦理九年一度中元普渡「中軍班藝術文化傳承表演」活動。                                                                         

    安溪社區明年是九年一度,農曆727日中元普渡活動。為響應「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同時舉辦「全民祈福 百年安康」~安溪社區九年一度中元普渡「中軍班」傳承表演文化節~。為國家為社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帶來社會平安、祥和、快樂!

目標:

一、建立安溪社區文化節傳承模式,提升在地文化推廣.民俗藝術陣興。

.二、民俗藝陣人才培養計劃落實:




23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特色快照
社區分類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