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竹山鎮福興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4
  • 累計人數:127617
  • 發表文章:3
  • 相片數量:1878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2
聯 絡 人 : 張奭堪  
聯絡地址: 南投縣竹山鎮福興里鯉南路173-9號  
聯絡電話: 049-2712192  
傳真電話: 0911-712207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早期社區產業及社區居民生活概況‧2
    2010/02/05 08:31 | 文化生活習慣

台灣光復後,泉州寮與不知春居民開始種植 菸草,居民劉來春、李日、楊明宗分別建有﹝菸焙仔﹞,菸葉採收後烘焙乾燥的廠房,當時本地居民生活算是小康。

民國四十年五月十八日,因雲林縣﹝草嶺潭﹞崩潭,巨大的洪水瞬間沖下,將六十餘公頃農田流失或覆蓋一層砂石 ,大水過後清水溪五十公尺的河面,變成了四、五百公尺寬,也改變了本地百姓的生活,使得近半數的年輕人必須出外謀生,留再庄內大多是老弱婦孺。

辛勤的居民,費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將流失的田地復耕約三十餘公頃,當時政府從﹝茄苳坑口﹞興建蛇籠至二號堤防,約兩百公尺以保障農田,禍不單行民國四十五年又來了【黛娜】颱風,帶來了大量雨水沖破二號堤防,辛勤復耕的農田又遭逢流失。接著民國四十八年的﹝八七水災﹞和四十九年的﹝八一水災﹞,故四十年至五十年初期,居民幾乎把時間都耗在從事農田整建與復耕,對庄民經濟生活上造成重大衝擊。居民為了生計就到清水溪河床揀拾水流材﹝漂流木﹞,到竹山鎮上販賣,水流材揀拾光了,為了生計就換到山上盜划雜木林,這段時間幾乎天天要和﹝林務局的巡山員﹞和﹝警察﹞玩貓捉老鼠的遊戲。

民國五十年後,竹山鎮興起竹藝風潮,由其以製竹筷為最。本地居民近半數住家購有撞筷子的機械,除了農忙以外,製竹筷成為家庭代工的另一種副業,整個部落,幾乎處處都可聽到撞竹筷的機械聲嘎嘎響,對於農村家庭經濟上大有改善。民國五十三年拓寬中興巷取代鯉南路泉州寮路段﹝台149線﹞,並設置簡易自來水系統,也提高了當地居民生活品質。

地方居民早期飲水,泉州寮庄的水源在﹝灣仔底坑﹞,不知春庄水源在﹝不知春大坑上游﹞。早期沒有塑膠管,是用桂竹將中間竹節用鐵條撞通,然後從水源地一枝接一枝的引到住家【俗稱水景仔】,經常大雨過後或竹管脫節,就要延路尋找阻塞點或脫節處進行維修,甚為不便。泉州寮下庄﹝第五鄰﹞住戶,必須到﹝井仔腳的湧泉﹞挑水過日,來回一趟約三、四百公尺,極為辛苦。

早期居民在﹝井仔腳湧泉處設有洗衫寮﹞,庄民在此洗滌衣物並能聊天,互通訊息和聯絡感情。自從設置簡易自來水系統後,帶給庄民用水極大的方便,往後就少有居民到﹝井仔腳洗滌衣物﹞兼聊天了。

民國六十四年,庄民張佰仟在泉州寮種下第一棵茶樹,開啟地方茶葉的發展新頁。民國六十六年起,劉明正、劉和平叔姪等,相繼在泉州寮東側頂坪旱地﹝一年收割一次、俗稱:單冬仔田﹞改種植茶葉。

民國六十九年劉明正先生泉在州寮中興巷旁﹝今鯉南路﹞,興建起本社區第一家製茶廠,長子劉新全並到﹝台灣省茶業改良場 ﹞接受製茶訓練。本地茶園種植面積﹝含不知春庄﹞原本只有五分地 ,如今種植面積已擴展到五‧六十甲地,製茶廠也增建到二十五家,廠房面積小則五十餘坪,大則二、三百坪不等,成為竹山地區最大的製茶聚落。

從中興巷的拓寬,庄內巷道的改善,簡易自來水系統的興建,及製茶業的興起,帶給地方繁榮的景象,政府又將不知春一號堤防延長,泉州寮二號堤防延長及加強保固,更加保障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文:林信國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