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59390
  • 發表文章:12
  • 相片數量:411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鍾寶珠  
聯絡地址: 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六街133巷7號  
聯絡電話: 03-8510512  
傳真電話: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 成立時間: 2007-08-22
負責人: 夏禹九 聯絡電話: 03-8510512
聯絡人: 鍾寶珠 傳真:
組織人數: 30人 E-mail: chuinsan@gmail.com
聯絡地址: 花蓮縣吉安鄉南華村南華六街133巷7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
社區網址:
所在位置: 花蓮縣 吉安鄉
社區戶數:
社區人口數: 130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30人
主要族群: 客家、閩南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綜合類、其他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社區簡述: 初音山下的聚落
水圳兩旁的大樟樹透露了水圳的年紀以及年代,它映照出綠蔭,想!這水是奇萊山上下來的,灌溉吉安無數的農田,吉安的農產就靠這條水脈。忍不住取一瓢水冷冽清澈,彷彿看到山上的雪。

老一輩口中的牧場的聚落,早期涵蓋了干城與南華兩村,棋盤狀的街道、整齊的屋宇,聽耆老們述說開墾的故事,有很多是我們難以想像的,原來每個村落都有著自己的故事,這故事藏在許多人的記憶裡,等待我們發掘…

一百年前,日本政府為了安定移民的心,照顧農民,提供穩定質優的農業用水,作為農業生產、維持環境生態、美化生活環境之需求,於明治四十三年(191利用初音發電廠尾水,以人工挖鑿水圳,奠定了吉安鄉農業穩定之基礎設施。

至今已歷經百年的吉安鄉初音水圳,灌溉吉安鄉大小村落,共分吉安圳水圳、宮前圳、薄薄圳、主權圳、三仙圳、城前圳、城後圳,及嘉禾圳等八條系統,於民國六十八年重新整合改編,成為吉安圳及豐村圳兩大系統。建立優良之灌溉排水系統,初音百年水圳,水源頭吉安鄉南華干城--貫穿吉安鄉大大小小聚落與社區,孕育了豐富的人文。

原本小橋流水、穿梭初英山下干城南華兩村,是一個非具有特色兼具人情味濃厚的聚落,但是民國六十年左右政府積極推動的社區建設,將吉安鄉境內的村落排水溝、傳統砌石圍牆,以水泥取而代之,於是水變成陰溝、圍牆變成了兩旁行道樹不見了,也阻隔了人心。

以前南華、干城作為為台九線往鯉魚潭、木瓜林區重要的結點,因此木瓜林區南華工作站、廢棄的初英車站、或者是中華紙漿廠廢棄鐵道,都是以此為一核心專運站,如何透過此計劃,再次將兩大聚落成為耀眼的初英山下的聚落。

近兩年積極推動客家聚落文化環境營造,將吉安鄉之自然及人文資源,透過營隊與體驗營的課程設計,推動社區、生態、人文、教育之觀念,打破水泥空心磚圍牆,讓居民與學員學習如何與生態共容,建立客家、外省、原住民族群社區之整體參與合作機制,促進社區居民團結及向心力,共同營造具自然生態及人文歷史的新社區;未來除了以生態、文化、健康、結合干城運作,讓社區了解水圳的歷史與移民開墾的故事,也將推動南華干城農村心靈風貌的營造計畫,能夠儲備解說人才,一方面繼續以村莊老師父為首,帶領青壯輩。將規劃生態觀光解說員訓練,以發展水圳生態人文示範區為未來願景。同時為營造區域性空間之意象,更期待能藉由計畫執行將吉安鄉之田園風光分享給外地遊客,結合運動、教育、賞景、觀光等休閒活動,並引導觀光客進入社區了解社區的水圳、菸樓等基地,創造社區衍生之複合化消費型態,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經濟契機。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