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新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4
  • 累計人數:285487
  • 發表文章:337
  • 相片數量:1608
  • 回應數量:6
  • 網友按讚數:3
聯 絡 人 : Linco  
聯絡地址: 220新北市板橋區中山路二段40巷2弄6號  
聯絡電話: 02-29534297  
傳真電話: 02-29535919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105 板橋新線_鐵道變遷
    2010/11/08 20:41 | 板新專刊
*

蛻變中的板橋新路特區-一條條鐵路換新路

板橋新線動工   光緒廿五年動工的板橋新線,是從今天的萬華車站、經板橋江子翠、板橋市中心、浮洲、樹林、山佳、鶯歌再到桃園。台北縣南側的南港、清水坑、三峽等煤田,過去主要則是以萬華、板橋、樹林、山佳、鶯歌等車站為主要的轉運中心,包括1921年完工的萬新鐵路、1967年的板南鐵路(今之板新路)都是主要的運煤鐵路。
舊產業凋零  鐵道王國之稱的台灣,鐵道和產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鐵道因應產業而生,產業依賴鐵道的運輸,鐵道王國隨著這些產業的衰微,這些小鐵路也漸漸消失與淡忘,有的停駛後也不拆除,任憑其漸漸凋零,有的則是早已拆的一乾二淨,被保留下來的,日後也一一成為觀光的景點。
新文化帶動觀光 
昔日產業,期待成為今日的觀光要角,其動力來源除了特殊的地理環境外,主線與支線的興衰,也將帶動新文化創意產業的營造,也可說是產業的興衰與文化息息相關。曾經極盛一時的火車印象,逐漸的經歷沒落,今日回過頭來審視這些東西,又很直得回味與懷舊,所以重新賦予觀光與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因此對於板南線的的起落,能將歷史重塑的起點,重新出發的動力莫過於社區文化產業的營造。
鐵枝路的故事--火車開到板橋來
發現板橋鐵之路的年代 大台北地區的鐵路網路,是在清光緒十三年間(西元1887年)設計,由劉銘傳督導台北到新竹的路線,原始鐵路規劃並沒有經過板橋,而是由台北進入三重到新莊、桃園龜山。清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台北到基隆的鐵路通車,但在同年連續出現兩次颱風,將新莊附近的鐵道沖失,經台灣鐵道當局重新評估,考量鐵路經洪水平原,如大嵙崁溪氾濫,容易受洪水摧毀。兩年後,在西元1893年這條鐵路由基隆經台北、新莊、海山口經龜崙(龜山)而南下新竹;日人據台後,發現新莊到龜山間的山路複雜,維修不便,於是在光緒廿五年(西元1899年),主動把鐵路往新莊方向,採新路線改沿著大漢溪走,迂迴台北城,移往板橋,鐵路是沿城壁南下經艋舺、板橋、樹林、鶯歌;到桃園和舊縣相接,在板橋設有江子翠、板橋、浮州三站。不到一年新莊市況即呈現衰落的情形,也逐漸失去政商、文化中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板橋,就這樣讓板橋成為大台北的交通樞運中心。
主導城市發展   光緒廿五年(西元1899年)動工的板橋新線,是從今天的萬華車站、經板橋江子翠、板橋市中心、浮洲、樹林、山佳、鶯歌再到桃園,與原先行走的新莊經龜山到桃園,距離稍為遠一點,不過所走的路線都是平坦之路,所有工程在光緒廿七年(西元1901年)八月完工接軌後,鐵路真正影響到這些城市的發展,一直到光復後才真正顯現出來。
由萬華到板橋約為六點七公里,板橋車站的站房是木造建築,民國卅七年才改造為加強磚造站房,總面積約六百卅五平方公尺,民國五十年前後,板橋火車站配合增建,還找設計花園新城的修澤蘭設計師,替板橋車站設計新容貌;比較大的改變是在民國七十二年,板橋火車站再度擴建為北部地區調度車站,包括北迴線鐵路等發車點,改由板橋為起點,板橋市的重要性,一次比一次強化。對於板橋市容最大改善的是,七十五年起,鐵路局決定把萬華、板橋間的鐵路地下化,同時配合板橋市未來每日可高達十二萬人次的交通運輸量,規劃新板橋火車站的改建,還有闢建板橋車站特定區,作為台北縣日後的政經中心基礎。
鐵路串聯的礦業文化地景
板南線的誕生   日據時代規劃板橋為鐵路中心後,考量到實際的產業需要,又以板橋為中心,規劃運煤交通網,板橋到中和南勢角的板南線鐵路,就是一個純為運煤專用的鐵路,接著還有板橋往土城大安寮的海山煤礦、板橋到清水坑復興煤礦等專用運煤鐵路,從中和到土城的運煤專用鐵道,這對於台北縣煤礦產業發展有長遠的影響。
在日本發展經年的輕軌電車,在板橋成為鐵路中心,有載貨用的運煤車外,日本明治時期,板橋也曾設置四條軍用的輕便鐵路,分別是板橋到枋寮(今中和)、板橋社后到土城媽祖田、台北到新埔、板橋到艋舺,可惜光復後這些路線都被拆除。日人許可輕便路的施作,由蔡溪商會在民國三年,架設一條板橋到中和輕便軌道,是運煤與載客兩用,民國四十二年也全線拆除。光復後的萬華到板橋的鐵路,由於架橋通過新店溪,沿岸的土地鬆軟,曾有多次意外事故發生,再如颱風季節的新店溪水暴漲,也容易影響到鐵路行車安全。鐵路局考量到載運成本,把本來由萬華到樹林間,還有江子翠、板橋與浮洲三個車站,進行存廢的檢討,光復後政府就依據昔日考量,沒有多久就把江子翠、浮洲兩站廢除,板橋站則擴建成為北部僅次於台北車站的大站。
消失的板南線
數十年來,板橋緊隨著台北轉變,為因應時代潮流,讓北上拚前程的人在此安身落戶;板橋車站送往迎來,交織出的車站影像,一直是板橋人生命中的往日情懷,也見證了北縣的發展與繁華。火車是帶動現代板橋發展的主要動力,當年許多「出外人」在板橋火車站下車,就變成「板橋人」,所以不禁然惠感受到『出外人的新故鄉』的含意,火車帶動板橋的工商繁榮,是『在地人的好所在』,讓板橋人,生活日益富裕,未來也呈現出炫麗的希望。
西元1965年時新店線停駛拆除,至今早已不留痕跡了。全線從萬華站經公館、景美到新店全長10﹒4公里,可說縱貫了台北市南區的精華。在新店線停駛後,中和線隨即登場取代原本新店線的貨運,也改由板橋分歧到中和,僅辦理貨運,但也於1990年走入歷史。
老火車頭的故事
火車的命名     老火車頭也可以稱為黑頭仔,是蒸氣火車頭的代稱,它是最老的火車,是火車的第一代以煤炭燃燒水作為動力,來產生蒸氣推動汽缸,進而帶動整個動輪的轉動。   台灣鐵路史上的第一號名機『騰雲號』,二號機稱為『御風號』雖早已不復存在,但留下來的名字剛好為『騰雲御風』,再加上六、七號車名的『超塵擎電』給予人火車快速飛馳的感覺。火車的命名有很大的改變,今日的命名是指列車車等,而非指某一輛車,如現今台鐵稱作『自強號』、『復興號』等。

清末一台黑頭仔的名字,彷彿是藉由車頭的命名賦予它一個新的生命、新的個體,老火車頭被擬人化的親切感,訴說著鐵路在台灣各階段的故事。
台鐵蒸汽火車的前身---清代的全台鐵路商務總局,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雖然主事者不同,但老火車頭仍是一脈相傳的。

蒸汽火車的編號就是它的識別碼,光復之後才重新編過,不只易於查詢資料,也可以單由這編號了解到一些特性。前兩碼一定是大寫的英文字母,第一個字母種類較多,多為B、C、D、E,代表動輪數,B即兩動輪,C是三動輪依此類推。而第二個字母只有K和T兩種,K屬於水櫃式的火車,行駛距離較短,但倒車較方便,多用於支線上。而T則表示超頭後面還會掛煤水車行駛距離長,用於幹線。至於兩個英文字母後則是1~3位的數字,是依年代編排下來的型號。
 

舊火車頭的保存
 現存的火車頭從西元1887年到1979年,近百年的時光,是蒸氣火車奔馳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風華歲月,也是台灣鐵路極盛的的百年時期。    當火車停駛以後,幸運的十九部蒸氣機車和四部東線窄軌車頭留存下來。 日治時期就已進博物館的騰雲號和九號機車以及復活行駛的CK101和CK124號算是最出名老火車。
CT152和DT561這兩部,和CK101是自從停駛後就被放在嘉義的扇型車庫, CT150這型留在新竹,最珍貴唯一僅存的美國車DT561留置在嘉義,和CT152同成為鐵道公園的兩大主角,算是文化保存上的一大喜事。
   國王車DT650型和女王車CT270型算是鐵路史上貨運和客運機車的一大里程碑,兩型末期的蒸氣火車之大,奔馳起來之氣勢,也可為戰後所扮演的主力機車之角色作為文化之見證。
二水站外的CT278,及在體育公園展示的有宜蘭的CT284,台南市DT652,屏東麟洛DT668等都是它們的『家』。LDT103是舊車線僅存的煤水式機車。
火車相關語
車站分等  分為特等站 、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簡易站、招呼站及號誌站。
列    車  機車電力機車、推拉式電力機車、柴電機車、柴液機車、電聯車、動力車、
柴油客車、客車、貨車及自用車。
車    票  普通票、定期票、回數票、去回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