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
  • 累計人數:49771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21
  • 回應數量:0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楊繼東  
聯絡地址: 花蓮縣光復鄉大平村中山路3段116號  
聯絡電話: 0928118896  
傳真電話: 03-8703052  
社區暫無圖片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花蓮縣光復鄉大馬太鞍社區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1994-02-04
負責人: 楊繼東 聯絡電話: 0928118896
聯絡人: 楊繼東 傳真: 03-8703052
組織人數: 152人 E-mail: dilongyang@msn.com
聯絡地址: 花蓮縣光復鄉大平村中山路3段116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社區
社區網址:
所在位置: 花蓮縣 光復鄉
社區戶數:
社區人口數: 650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300人
主要族群: 阿美族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一、文化傳承:
馬太鞍傳統歌舞以豐富華麗著稱,社區婦女自發性組成舞蹈團,保存記錄傳統歌舞、研編符合時代脈動的新歌舞,除在社區表演之外,更因響譽而應邀多處表演,形成新的表演事業。而傳承也益見成效,馬太鞍美少女隊於93年成軍,年齡層也於今年下降至國小。
2.馬太鞍部落是個人文發展與大自然共榮共存的生態部落,地方耆老以口述傳承部落文化,以部落生態專才、及人文資料彙編專才,與光復國小合作,彙整編印學習手冊,應用於學校環境教育課程,並將馬太鞍獨一特色傳統捕魚,發展成畢業體驗活動。實施至今已邁入第6屆。
二、環境保育:
1.馬太鞍溼地是馬太鞍部落傳統農耕之地,位於中央山脈集水區山腳下,芙登溪蜿蜒貫穿,湧泉處處,生態相豐富,尤以水生植物著稱,都由部落專才紀錄建立生態資料庫。
2. 因芙登溪水泥化而消失的馬藻,不但以多年的時間復育成功,因90年底桃芝颱風危害,原有之水生螢火蟲黃緣螢也因之消失,於94年黃緣螢能於野地自行繁殖,復育成功。
3.馬太鞍的活古蹟,satack(很冰涼之意)環山湧泉,具有汲水敬老的文化意義,由拉福樂年齡階層認養以山上平整的石頭砌出取水平台,造福取水民眾。
4.馬太鞍古屋,是最能展現馬太鞍住的文化的古屋,至今已有82年的歷史,仍保存完好,於93年3月由花蓮縣謝縣長深山命名為馬太鞍古屋。因之凝聚了部落共識,以13棟屋齡50年以上的古屋為點,串聯成馬太鞍古屋群,並以部落工作室所在較多、及馬太鞍古屋所在之武昌街為文化造街之據點,以連接武昌街街尾之軍營(豐年祭會場)、花蓮縣原住民族文化產推展中心等地,營造老部落新風貌、並推動部落經濟產業。
5.由天主教及基督教會多年來在部落推動資源回收,已有成效,教友將可回收品集中於教會,再請專人回收,94年配合花蓮縣無毒政策,推廣廚餘堆肥,由10戶示範戶使用廚餘桶、並規劃有機蔬菜試作區,95年將擴大試作。
三、經濟產業:
1.推展樹豆產業已邁入第5年,結合商家及部落,多元發展樹豆產業,如:馬太鞍一口酥、馬太鞍豆酥、樹豆創意美食、樹豆簡餐等等;編印樹豆美食食譜,供應民眾食用樹豆能料理得更美味。
2.94年3月於預約黃金花海活動時,與宗泰食品產業結盟,期以與大企業的攜手合作為部落帶來新的商機。
3.94年7月起大馬太鞍社區發展協會借使用花蓮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中心,協助出版中英雙語原住民部落導覽書「花蓮,活生生的天堂」,推展部落生態旅遊、籌辦各項部落工藝匠師展覽及系列活動,期以發展出原住民部落的經濟產業。
4.94年7月起至今,凝聚部落一群熱忱的工作者,研發將傳統美食賦予新生命,結合文化與美食,迎接花蓮縣觀光時代的來臨。
5.配合原委會部落e化政策,屬於馬太鞍部落的網站亦正積極建構中,不久就可邁入e化,建立新的里程碑。
發展困境:
部落青年在部落沒有工作機會,顧及發展前途,年輕人口外流,推動部落工作人力不足。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以馬太鞍部落兼具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有與大自然共榮共存的生活觀、及擁有豐富的人文與生態樣貌為基礎,以推動部落文化經濟產業為動力,打造更溫馨舒適的部落環境。  
社區簡述: 馬太鞍部落涵括現在光復鄉大平、大馬、大同、大華四村,現在部落活動大部分由大馬太鞍社區發展協會辦理,近年來極力發展部落人文生態旅遊,稍有績效。
本社區自92年10月起,成立馬太鞍部落工作團隊,共有52位成員,依個人興趣、專長及工作崗位,分為經濟發展組、文化傳承組、自然資源組、活動組四大組。
93年11月成立生態保育隊,成員60人,以推動部落生態環境及部落事務、認養馬太鞍濕地、芙登溪環境為己任。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