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橫幅
吃當季及吃當地之環境教育概念

~吃當季及吃當地之環境教育概念(健康生活指南-文 許慈恩 營養師)
         天氣漸涼,又到了柳丁、柑橘、草莓等冬季水果的盛產期,冬天的橘子總是甘甜多汁,草莓總是鮮紅欲滴,飽滿甜蜜中帶點清爽的酸味;大廚們的料理也紛紛將四季入菜,在每個季節推出限定期間的食令菜餚。「吃著時」才是人們最高級、最優雅的享受。
         隨著農產品關稅降低和農產品全球化的流通,世界各地的人現在已習慣吃進口食物,但卻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製造許多污染。
食物里程(Food Mile)這個概念在1990年首次由英國學者提出,指的是食物從生產地送至消費者手中的距離,是用來評估食物對環境衝擊大小的數值;食物旅程越高,表示食物經過漫長的運送過程,一路上交通工具所消耗的汽油,和隨之而生的二氧化碳,破壞了環境。
       的確,日本水蜜桃又香又甜,紐西蘭奇異果營養可口,不少消費者對進口食物很捧場,但看到專家眼中,這也是製造污染增加了環境的負擔。舉個實際數字,根據英國的研究,1公斤的奇異果從紐西蘭空運到英國,竟製造了5公斤的二氧化碳。(註1)
      食物飄洋過海或用人工方法使它們生長期變長,這些過季和進口食物都製造了許多二氧化碳。因此當我們選擇買進口蔬果大快朵頤的同時,也選擇了對地球造成傷害。
         吃當地,不但可以避免蔬果在長途運輸過程中產生碰撞潰爛的耗損,還有利於營養素的保存、維持最佳新鮮度。例如水溶性的維生素C或B群,很容易在運輸的過程中流失。
        吃當季,才能真正吃進營養健康,大自然的運行有一定的道理,吃進季節盛產的蔬果,對人體健康絕對有正向的幫助。她舉例,冬季盛產的柑橘類,即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幫助增強免疫力,在寒冷的冬天能預防感冒;而夏季盛產的蔬果,水分含量特別多,則可補充人體在酷熱夏季中流失的水分。
        吃在當季是對大自然的尊重,吃在當地是向我們的土地致意,更是對在地農民的支持;與其捨近求遠去買高價的韓國水梨,不如細細品嘗台灣新世紀水梨。

(個人曾經在研習時聽老師分析:國人大部分喜愛喝高山茶葉、吃高山水果及高麗菜等農特產品,本來是件美好的事情;但農民們取得豐厚收益後,還會更加在山上濫墾濫伐,造成土石流山崩走山等災害,國家得要付出千、萬倍的公帑防治與復建,我們消費者千萬不要當間接幫凶喔。)

 

2015-01-21 16:14:53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