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文史協進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
  • 累計人數:432068
  • 發表文章:2
  • 相片數量:337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1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莊麗卿 秘書  
聯絡地址: 基隆市七堵區福一街39號  
聯絡電話: 24517289  
傳真電話: 24516329  
社區成果
社區工作成果
年度: 民國95年 計畫主持人: 曾子良 
計畫名稱: 水湳洞口述歷史暨影像紀錄 
補助金額: 0元
計畫概要: 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
『水湳洞口述歷史暨影像紀錄』工作企畫書

壹、前言
在「觀光造市,文化造產」、「發現在地價值,凝聚地方資源」 的號召下,全國各地「地方文化館」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在眾多的地方文化館中,「黃金博物館園區」無疑的是最為成功的案例,她盡力地蒐集整合九份與金瓜石地區現有歷史、文化、藝術、觀光、生態資源,以充分發揚地方文化特色,為國內旅遊帶來無比豐富的內容。
早期基隆郡包括現今之金山、萬里、七堵、瑞芳、平溪、雙溪及貢寮等區域。而臺灣礦產目前已知者約一百餘種,重要礦產泰半集中於此一區域,如金、銀、銅可謂全出自金瓜石、瑞芳附近面積僅數十平方公里之地。因此現今黃金博物館針對園區附近進行口述歷史調查,對於臺灣礦業歷史的全貌,自是意義重大。
為建構礦業歷史全貌,繼黃金博物館口述歷史第一期就老礦工生命歷程、金瓜石地景及廟宇民俗歷史,第二期就日式宿舍居民的生活印象作訪談記錄後,第三期將以水湳洞聚落人文歷史以及當地居民對金瓜石的生活印象做為調查研究標的。


貳、計畫目標與基本構思
一、計畫目標
在討論計畫目標前,首先得回顧水湳洞的歷史。水湳洞,或稱「水濂洞」,原指現在製鍊廠(十三層)廣場右側巨岩旁若干個海蝕洞。洞旁邊有溪流自山上流出,早期在洞旁形成「湳仔地」(濕地沼澤),所以稱做水湳洞。本計畫所含地區則包含水湳洞、磺窟仔、宿舍、銅礦仔、後崙仔等地區,位於今北部濱海公路與金水公路(即金瓜石至水湳洞公路的簡稱)的交會口附近,也就是九份溪出海口兩岸,屬台北縣瑞芳鎮。由於每年東北季風直接灌入,風雨強勁,不適人居,一直到日治初期十三層礦場設置後,才有人陸續遷入。過去居民以農耕與捕魚為生 ,據「威遠廟史錄」說,宜蘭人許裕來自宜蘭,屬漳州籍,未遷移至現址前的威遠廟位於哩咾,即為許裕與簡先生等所捐建。
1933年日人大規模採掘金瓜石礦山時,曾於水湳洞建設每月能處理六萬噸金銅礦砂之浮選礦場及精化裝煉廠,進行浮選與冶煉;更於六坑外建設無極索道,收礦石運至水湳選礦場。並於1935、6年間建造輕便鐵路由水湳洞先至米庚子寮,再伸展至基隆市之八尺門 ,以配合礦砂裝航運日本。
台灣光復後,金瓜石礦山於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成立「金銅礦務局」經營,民國四十年恢復銅礦之採選,所得銅精砂,送日本冶煉成金屬銅。民國四十四年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易(簡稱台金公司),業務以採選金、銅礦為主,並副產銀及硫化鐵,最豐盛時期,年產金五百公斤,金屬銅二千五百公噸。金砂自煉成金,銅精砂及沉澱銅仍送日本煉或電解銅後,運回台灣銷售。及至民國六十年於水湳洞興建煉銅廠,以反射爐為主,煉成鑌銅後,仍送日本代煉,嗣後逐漸建吹煉爐、精煉爐與鑄銅機及電解場,於是銅精不再運日本代煉;可獨立自行煉成電解銅並遂漸擴建銅加工廠及金、鋁線廠,於是形成採選、煉、加工一貫作業系統。復於民國六十年至六十二年擴建完成一萬噸一貫作業煉銅廠及附設硫酸廠,稱為「禮樂煉銅廠」 ,以自產及進口銅精砂為原料。迨至六十五年左右,本礦因歷經九十餘年之開採,金銅礦之品位及儲量均屬低貧,當時除小部份露天開採金礦外,地下金銅礦之開採已完全停頓。禮樂廠委由台灣電力公司設立「銅樂處」代為經營,多從國外進口銅精砂加以冶煉。
水湳洞因台金公司進駐,帶來數以千計的員工及眷屬,於是區內濂洞國小向上遷移擴建,並於長仁里設立分校;台金醫院亦設立水湳洞分部,可謂繁榮一時。但隨著禮樂煉銅廠的棄氣污染,以及台金公司的關閉,人口大量外移,如今濂洞國小長仁分校早已廢校,空留二大間破損教室,長仁里亦已併入濂新里,區內以金水公路為界,只剩濂新與濂洞兩里,在地人口不到1000人。
雖然,礦業蕭條,廢氣污染,幾乎帶走了水湳洞的青壯人口;但隨著黃金博物館的開幕,座落在濱海公路入口處的水湳洞,以其交通要道及寬廣的停車空間,已成為大型公車的接駁站,加上金銅礦產業文化為觀光資源的風氣正在勃興,也為水湳洞區域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因此,配合黃金博物館整體開發計畫,調查水湳洞聚落人文歷史、定位水湳洞在基隆礦業發展史,甚至台灣金銅發展史中的地位,並比較當地居民與附近,尤其是金瓜石的生活印象乃是本計畫之目標。

二、基本構思
聚落之人文歷史,應以自然環境、歷史背景、人口結構、宗教信仰與交通設施等為主,因此本計畫的基本構想,是希望透過區內重要設施,以及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者逐一登錄、蒐集資料、拜訪耆老並進行口述歷史。
重要設施如十三層、禮樂煉銅廠、永久煤礦;與人民生活有關者包括學校—濂洞國小、廟宇—威遠廟、金福宮與濂福宮,透過台北縣志、瑞芳鎮志、濂洞國小校史、臺陽公司八十年志、臺金公司歷史等蒐集相關資料;並挑選曾服務於台金、台陽、禮樂等公司之耆老以及本市礦業前輩如林再生先生等進行口述歷史。
在以上的基本構想下,進行口述歷史時,對歷史背景的瞭解有助於採訪重點的掌握。有關訪談內容重點之「受訪者對台金、台陽公司的印象」,應可順利進行無虞。至於「職員與員工的往來、礦工間大哥級領袖人物的印象」、「與周遭環境的互動狀況」亦是本重點的延伸。
至於水湳洞地區的聚落地景與文化信仰,本團隊將在第一期與第二期的工作成果上,挑選曾在水湳洞工作,如於臺金醫院水湳洞分院擔任職員的李高寶玉女士、耆老陳春木先生外,另擇適當人選,如水湳洞威遠廟主持李榮乞、祭典組黃仁和先生、臺金公司職員林定源先生等,進行深度的訪談,再配合史料的記載,相互印證,以求得更完整的樣貌。
此外,黃金為貴重金屬,人人喜愛,採掘亦具刺激、傳奇性;當年此地必定流傳著許多與採金有關的俗諺或民間故事,本團隊亦將加以搜錄,以活化導覽之用。
 
計畫成果:  
關聯性社區組織:  
協力團隊或大專院校:  
備註: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