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安樂區鶯歌社區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3
  • 累計人數:302223
  • 發表文章:57
  • 相片數量:1976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3
聯 絡 人 : 林秀容  
聯絡地址: 基隆市20448安樂路二段145-1號2F  
聯絡電話: 02-24319614  
傳真電話: 02-24333888  
不知不可-節令
 
七月十四 放水燈
類別:風俗民情

七月十四  放水燈

時間:農曆七月十四日下午7-10

地點:基隆市區、北寧路望海巷

 DSC01539

將近廿年來,放水燈隊伍都在信一路整隊,右轉義二路出發繞行市區後,在劉銘傳路仁一路口各自解散。各自姓、燈首的「水燈頭」分別趕往望海巷海邊集合後舉行「放水燈」。

民國40年代以前,放水燈是由慶安宮出發,繞行代明宮、主普壇、奠濟宮、義二路鬧區後,沿港邊到達城隍廟前放下水燈,漂浮於漆黑的基隆港內,岸邊人人心中默禱、目送那燭光搖曳、點點昏黃的水燈屋,漸行漸遠……,何等詩意!

水燈

1956年,港務當局以「放水燈會火燒港內船隻」理由,命令移到外港倉庫後方碼頭(約今老爺飯店)放水燈。1957年又被海軍三軍區趕離到三沙灣防波堤外、1958年再遷到望海巷現址至今。

隨後政府在加上一紙「節約拜拜」命令,硬將七月廿六基隆中元的傳統活動「統一」成七月十五。原本月底此刻,水燈遊行正值基隆港內滿潮,老人們都說是「好兄弟也上岸來看熱鬧」。九點半到達城隍廟前則正好退潮,所以水燈頭無不一一平靜安穩的漂往外海、燭光照亮下的水燈點點起伏於幽暗的基隆港內……

如今是時刻不對、地點更不適合,望海巷屬外海淺灘本就浪高風大,加上漲潮時段,水燈離手就被海浪捲回岸邊或打翻,之後「放水燈」也演變成了今天的「燒水燈」,完全失去了招安基隆港內水域好兄弟的「淨港」美意。而慕名趕來觀賞放水燈者,花費整晚的時間等待只換來不到30秒的「燒燈燦爛」,無不讓不知就裡的外來客都有被「莊孝維」的感覺,更難於合理訴求「無形文化資產」的內涵。

「燈篙」招引陸地上的好兄弟,「水燈」則在邀請水域孤魂同享普渡,因此浩浩蕩蕩的「迓水燈」,繞經市區(新店、草店尾一帶)的四大廟加持之後,再放下水域通告周知以示誠意。這就是基隆放水燈的本意,不容置疑。

放水燈的制式行列:字姓當年的理監事爐主、頭旗、開路鑼鼓、燈排(照路用)、北管樂團、水燈頭。既稱「制式」當然是依據「陣仗禮儀」的規範,除輪值主普的字姓隊伍會加進各式額外陣頭外,其他各字姓在「非主普」與「儲備能量」的前提下,本不必多費心機,因此十幾個字姓陣頭走下來「看來都一樣」的感覺也是必然的。這就是「傳統」的精神所在。

100-0016_IMG

 

100-0021_IMG

 

DSC03521

 

DSC03537

 

100-0017_IMG

近數年來,基隆市政府力主觀光導向,引進國外嘉年華概念,除要求各宗親會「拼陣頭」外,還邀請各單位社團設計「花車」加入行列。或許是經費分散,都沒有發揮出夜間的設計效果,甚至出現廣告、政令宣導等不倫不類的粗糙表徵,實在難登國內外版面,反而拉長遊行時間而耽誤了放水燈的時辰。

因此排在後段的宗親會乾脆把水燈頭擺在陣頭前,「迓水燈」變成了「送水燈」。甚至半途就離隊趕往望海巷而去,丟下街頭一群「無主」的陣頭行列,也不知在「迓?」、「送?」,毫無章法可言。

燈篙」要豎越高越好、「水燈」要飄越遠越旺。2008年,「雞籠中元祭」榮獲行政院文建會登錄為首屆唯一的「國家重要民俗」。戒慎恐懼之餘,當思一昧追求膚淺的創新,絕對不是「源遠流長的真諦」,維護傳統思維的堅持,才會是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

 

 

 

日期範圍: 陰曆 7月14日 ~ 7月14日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相關連結: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