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文史學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夏聖禮  
聯絡地址: 231新店區檳榔路96巷2號2樓  
聯絡電話: 2917-6772  
傳真電話: 2917-6772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7
  • 累計人數:558543
  • 發表文章:308
  • 相片數量:97
  • 回應數量:25
  • 網友按讚數:3
社區成果
出版品
刊物標題: 2007台灣地方志影展特刊 
出版年度: 民國年
內容說明: <<2007台灣地方志影展特刊>>
台北縣文史學會出版
定價:100元
隨書附贈紀念性海報:2007台灣地方志影展海報
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圖片可參考\\"影像紀錄\\"網頁中的台灣地方志影展海報

訂購請郵政劃撥,戶名:台北縣文史學會 劃撥帳號:50023285,或2666-6493,台北縣文史學會(e-mail:local.voice@msa.hinet.net)

變與不變的「地方」;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世界」
對於「地方」的瞭解與思維,我大概是從一個地方歷史的時間與空間發展的變化來看,來作一思考與反省。地方的發展,無論你從人事及物的面向與角度來切入觀察與紀錄,當應看出其間的變與不變,在這變與不變的過程裡,我想身為影像紀錄者,他必然會關心何以如此?在一個時代的切片裡,容或有過去永恆的記憶蘊藏著,也許也會在未來的推想與實踐之中找尋或驗證答案,不論在變與不變的一個地方,一個村落、一個社區,甚或一個地理範圍較大的「社會」與「國家」,我一直認為「現在」、「當下」是必要的理解過程,也是我們同步在「生活中」的過程。

「變」的「地方」,它可從諸多現實中的生活事件與議題中去發現或體驗或批判;「不變」的「地方」,它更可從現實的世界的生活經驗裡,瞭解它的特質,瞭解它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質,是生活的特質,也是文化的特質。但變與不變,其論述或紀錄的基礎仍在於對於地方歷史發展的深刻瞭解。從中,讓我們用心、用眼去看這時代、這地方的變與不變交融或分離的而成的社會型貌與生活態度。舉凡一個地方,無論大小疆域、區界或範圍,它的文化風情特質、歷史演進面貌、文化資產、城鄉發展等等的課題,都在觀察者與紀錄者的心思與腦海中,不斷的啄磨著、細細品嚐著、親身體驗著其「變」與「不變」的發展與演變過程,這種思維的過程,也許是社會、文化、經濟、歷史、心理等不同面向的論述觀點,不論你從「變」的觀點出發,抑或是堅持你一向掌握著對其「不變」的視野與思考,我想你的紀錄觀點必然透澈而紮實。

這讓我想起一個所謂「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論點,究竟在變與不變的世界裡、時代裡、生活裡,你看得見什麼?你看不見什麼?似乎我們都少於深入「看不見」的世界。

2007台灣地方志影展在李泳泉、張昌彥、陳儒修、管中祥與陳亮丰等五位評審老師的決選之下,產生了五部動人的好片,計有洪淳修的「河口人」、郭亮吟的「綠的海平線」、郭笑芸的「海棠‧馬沙與珊瑚」、黃淑梅的「寶島曼波」、駱俊嘉的「遺忘的國度」。以及三部特別獎:李鶴壽的「有一個島」、江淑婷的「嘎拉賀」與曾吉賢的「剪粘‧保原師」,以表彰導演創作的精神與努力。八部作品都是好看的紀錄片,無論是我們看見了環境與生活的變化;看見了一個大時代裡台灣少年付出勞力在日本製造飛機的哀喜悲歡;看見了一個災區重建時工程施作的問題;看見了一處幾乎與世隔絕的孤島,受難的島民吶喊無助的場景,還是我們看見了或仍看不見一些隱藏於背後的「看不見」的世界?這都足以讓大家在觀賞這些片子時仔細思索的課題,如此,在談地方的「變」與「不變」時,我們當較有持平且合宜的省思,當也可能指陳出我們可以解讀地方的一條明路。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