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橫幅
博愛社區
博愛社區簡介 成功鎮共有八個里,其中博愛里為成功最北端,包括重安及宜灣兩個部落,目前人口數為818人(97.10),社區阿美族占85%,是成功鎮阿美族比率最高的里。 重安部落舊名為都威,都威部落於戰後發生流行腦炎、民國35年又發生霍亂,患者高達82人,死亡54人,翌年4月復發生大火,焚屋十餘棟,人心惶惶,鄉紳宋子鰲認為可藉改名逢凶化吉,鎮長林福安遂於民國37年將「都威」改名「重安」,以祈「重」獲平「安」之意。而博愛里是光復後,成功鎮設置的行政區域名稱。 都威名稱由來有三: 原居於秀姑巒溪河岸的阿美族,因為不堪高山番的迫害,於清光緒16年左右開始移來二、三戶,此後漸次增加而成一社。當時移住者想引南邊的溪水灌溉,但因上游一帶,河岸岩石屹立,無法開鑿水路,而感嘆有水不能用(嘆氣的阿美語是tomeyatsu),此遂成為社名。部落北端有瀑布,叫作tomiac(一記tomiyac、tamiatsu),社名由此而來,為「瀑布」之意,漢人擬其音稱為「都滅仔」或「都威」。 tametsu是指踏在石頭上跌倒之意。由於附近海岸有許多圓石子,通行時滑倒的人很多,所以稱tametsu,後來轉成tomiatsu。 博愛社區成立於民國83年10月,約有會員一百餘人,並且設有社區活動中心,內部附設媽媽教室及長壽俱樂部,為了維護社區最重要生態資源「都威溪」,社區更於97年成立巡守隊,隊員以重安部落志工為主,進行都威溪河川守護及生態資源調查,讓博愛社區的希望再度燃起。 百年來重安部落一直是東海岸極為活躍的阿美族部落,豐年祭的舉辦也從未間斷,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人口外流等許多因素,部落人口不斷下滑,許多社區活動也漸漸式微。為了重振博愛社區的榮景,民國92年起,部落於每年清明節舉辦霍亂事件追思會,社區發展協會也漸漸舉辦活動,包括老照片展、母親節慶祝大會、婦女釀酒大賽、部落尋根之旅、部落砲鐘的遷徙及重修等等活動,並且於民國96年正式申請文建會社區營造案,為社區開啟了另一階段的發展工作。 民國97年博愛社區再度申請社造案,成為台東縣進階型的社區營造點,並且執行守望部落生命母河-都威溪計畫,進行部落人才培訓、巡守隊的成立、都威溪的生態資源調查及巡守,並且將進行部落資料建檔工作,一連串的社區營造工作,讓整個部落活了起來。 博愛社區位於東海岸石雨傘風景區北邊,社區有省道台十一線經過,背山面海,擁有豐富的人文及自然資源,包括都威溪、海岸山脈原始林、重安海灘、重安瀑布、部落砲鐘、霍亂事年紀念碑等,而每年七月舉辦的豐年祭更是部落的大日子,而位於太平洋畔的博愛國小更是部落人才的搖籃。改天走訪東海岸時,請記得到石雨傘的北端的部落「重安」,感受阿美族人的博愛精神,認識一種人與土地、河川、海洋的獨特文化。
2008-11-05 21:21:47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