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南庄鄉愛鄉協進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
  • 累計人數:118773
  • 發表文章:57
  • 相片數量:114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行政秘書邱秀蘭  
聯絡地址: 苗栗縣南庄鄉東村南庄2號  
聯絡電話: 037-825403  
傳真電話: 037-825717  
地圖導覽

必知產業

必遊景點

必了人物

必吃美食
地理位置介紹 南庄東村景點簡介:
1、桂花巷
目前有熱心的愛鄉人士,於巷道做簡單的植樹、竹編及盆景 之美化工作。巷內有桂花巷工作坊,成立於2000年7月,由曾斐絹與溫嫊鐘等愛鄉人士組成,以「傳遞願景、展示鄉民藝品、籌募基金」為主,其場所也工讀書會、南庄人刊物編輯與愛鄉協進會等組織成員開會、討論之用。工作坊隔壁是經營了一二十年的「桂花巷小吃店」,提供美味的「南庄油麵」與各式小菜,在這裡消費過的人多贊不絕口,因此生意興隆。

2、洗衫坑
位於桂花巷底的洗衫坑(又名水汴頭),在民國49年電力輸送至南庄以前,曾經是水車發電之處,當時的庄長張春華先生受台電委託經營水力發電,就是所謂的「點水車燈」,只能供應電燈泡照明,如果太多戶人家一起點燈時,燈泡就會忽名忽暗地閃爍。這裡也是南庄婦女們洗衣服、清理鍋碗瓢盆、殺雞宰鴨、交換資訊的聊天室。但隨家中自來水的方便取得、洗衣機的使用以及水溝加蓋的普及,婦女在水溝邊洗衣、話家常的景象,已經是難得一見。但在南庄東村的洗衫坑,我們還是可以經常看見勤儉的客家婦女抱著一大家子的衣服到洗衫坑來刷刷洗洗!崁上有一土地公廟,此地客家人稱為「水頭伯公」!

3、水頭伯公
客家人對土地有著一份特別的情感、土地公就像自己的叔婆伯公長輩一樣的和藹親切,或許就是因為這樣吧,客家人就把土地公稱做「伯公」。俗云:「水頭水尾土地公」,早期的南庄是一個純樸的農村,稻米是重要的農作生產,因此在日據時期就已經築有數條供農業灌溉使用的水圳,這些水圳的水源就流經在桂花巷的南端巷口一側,是南庄的重要水源地,因此,村民便在此興建一座「伯公」,希望伯公能夠保佑水源不斷、讓我們能夠年年豐收,這伯公就叫做「水頭伯公」。





4、南庄基督長老教會
南庄在清光緒34年(西元1908年)開始有傳教士進入南庄傳教。 現在則由陳以諾牧師負責宣教工作,而其牧師娘曾斐絹所發起的木笛班,經過十年來的經營,已成為南庄音樂鄉的堅固基石。

5、上崁仔
這裡的舊聚落像極了早期的九份,狹窄曲折的巷弄,外人走進來還容易會迷路喔!根據長輩的說法,早期南庄有許多做山事、挑擔的在這裡落腳依山築屋而居,久而久之成為今日樣貌。

6、永昌宮
永昌宮以祀奉三官大帝為主,是南庄(東村、西村、南江村一帶)的信仰中心。永昌宮創建於日據明治38年,(清光緒31年、1905)。昭和十年(民國24年、1935)因為遭逢中部大地震全倒。乃在廟坪旁、農會後面的空地上重建簡陋廟宇。不知何故,永昌宮每次廟會拜拜請客時,都會下雨,被外庄人譏笑為「南庄人驚人食」。原因是廟基底於民房,廟前又有一水圳通過,地理欠佳云云。改建現址後下雨的情況就改善了。民國75年十月再次重建,79年完成今日廟貌。耗費3500餘萬。
三官大帝俗稱三界爺,就是天官一 上元賜福紫微大帝、地官二品中元赦罪清虛大帝品、水官三品下元解厄洞陰大帝。南庄的寺廟共有二十二間,扣除獅頭山六間,共有十六間。其中主神祀的主要信仰。 又《神仙通鑑》有云:「堯定天時,以齊七政,故為天官,舜劃十二州,以安百姓,故為地官,禹治洪水,以奠民居,故為水官。合稱三官大帝。

7、老郵局
南庄郵局創辦於民國前十二年,已經為民眾服務了一百零二個年頭,今庄民口中的老郵局,位於永昌宮旁,建造的年代約在民國二十四年中部關刀山大地震之後,古樸素簡的風格屬於和風式的建築,今年(民國90年)入選為苗栗縣內十大歷史建築之一。民國93年9月開始整修主體,於94年5月整修完畢,並於94年5月21日舉辦「老郵便局開張了」竣工慶典,「老郵便局」就在大家期盼之下,重新開張了!


8、老楓香
南庄國小以前有三棵百年老楓香,多年前倒掉一棵剩兩棵。今年(民國90年)四月春雨綿綿的一個早上,突然又倒下一棵。南庄鄉愛鄉協進會立即與國小校長一起舉辦一場「為老楓樹祈福音樂會」,並請來老樹醫生為僅剩的最後一棵生態指標,請大家一起來為老樹加油!根據老樹醫生的估計,這棵老楓樹至少已經有一百五十歲了,而且是台灣平地難得的老楓香樹。楓香,在《百川學海本》中記載:「楓香,樹似白楊,葉圓而歧分,有脂而香;其子如鴨卵。二月華發,乃著實,八九月熟,曝乾可燒。為九真郡有之。」

9、乃木崎
相傳明治三十年(1897年),日軍的乃木希典將軍來南庄視察軍務,見永昌宮前坡崁交通不便,於是捐錢五十元以為修路之用,後來居民又集資造路,為了感謝乃木希典的援助,於是將新的連絡道石梯命名為「乃木崎」。

10、南庄老街
南庄老街係指中正路兩邊兩層樓木造的老房子,日據時期昭和10年(1935)台灣中部發生關刀山大地震,南庄街屋也毀於一旦。為了重建南庄市街,遂由當時的庄長(等於今日鄉長)張春華先生,重新就中正路中山路一帶市中心區,邀請建築師做聚落形的整體規劃設計。竟圖設計了好幾種樣式來供民眾討論選擇(這不就是社區營造嗎?),經由討論後居民選擇了目前存留可見的兩層木構房屋。目前大部份已拆建成現代水泥建築,僅存中正路廟坪到桂花巷一段兩側仍可見到完整的舊街屋型態。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