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0
  • 累計人數:376270
  • 發表文章:146
  • 相片數量:1065
  • 回應數量:2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板陶窯  
聯絡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灣子內42-3號  
聯絡電話: 057810832  
傳真電話: 057810146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2005-08-31
負責人: 陳忠正 聯絡電話: 057810832
聯絡人: 板陶窯 傳真: 057810146
組織人數: 31人 E-mail: q7810368@yahoo.com.tw
聯絡地址: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灣子內42-3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嘉義縣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
社區網址: http://www.bantaoyao.com.tw
所在位置: 嘉義縣 新港鄉
社區戶數:
社區人口數: 75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30人
主要族群: 農民.工藝師.學生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環境景觀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課題〈一〉環境景觀建築材料的方便取得及各式材料的引進,台灣的農村早已失去黑瓦
紅磚的古早味,取而代之是各類塑膠的浪板及鐵皮屋,我們無法禁止這些材料的漫延,唯有透過社區意識的發響集合眾人力量,用集體力量影響個人才能將社區風貌導向一個方向,協會因此提出「請帶我去.板頭剪粘藝術村」的願景。
課題〈二〉傳統技術剪粘及交趾陶也受到中國大陸的影響,在價格上受到很大的波動,低價的產品不斷的進入台灣,甚至是魚目混珠的橡膠材質也標示著傳統工藝,這都讓社區產業面臨更大的危機,教民眾辨識真正的傳統工藝,彰顯價值才是首要之道,因此結合社區入口意象,讓民眾共同參與才有出路。
課題〈三〉隔代教養一個老人與小孩居多的小村,很多的時候都是在等待中渡過,等待兒子回家探望老父,等待爸爸回家帶回新玩具,在社會經濟快速變化下,離鄉的青年想返鄉卻找不到回家的路徑,只好將小孩送回故鄉讓老父老母養,也形成農村內隔代教養的問題。
課題〈四〉青年返鄉曾經為了學藝粘交趾讓許多的青年離鄉,但20年前也有一波回鄉潮,是因為傳統工藝的技術,讓他們能回鄉工作定居。時代轉換的過程中,都市人對鄉土的味道對工藝手感的表現湧現出一種渴望,是否青年可以在自己的家鄉經營休閒產業,而原來手工傳統的工藝朝向是休閒工藝發展,展取而代之我們提供都市所沒有的生活節奏「慢.舒活」體驗diy「放手做自己」享受著只有鄉村才有的氣味,這樣的美景是協會的夢想,而我們正在往前邁進。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形塑新港交趾鄉、剪粘村意象,意圖為台灣第一座剪粘藝術村。
〈一〉透過傳統工藝的推動讓社區環境景觀改善注入美感教育。
〈二〉試圖讓傳統工藝有新的風貌,形成社區產業帶動青年返鄉。
〈三〉將傳統工藝導入公共空間,讓傳統與現代結合。
〈四〉使社區老人與小孩有新的期盼,有新的話題在社區巷弄間談論。〈五〉讓做夢人由一人,擴大成一群讓「板頭剪粘藝術村」夢想成真。  
社區簡述: 嘉義縣新港能目前是台灣319鄉中剪粘及交趾陶從業人員最多之處,是台灣廟宇材料的生產重鎮,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門古老技術正快速的凋零中,因此結合藝師共同成立「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由陳忠正藝師擔任協會理事長,推廣交趾及剪粘這門工藝技術,希望透過社區居民的參與及各種活動的推廣,將這門傳統技術尋出路,使交趾陶能成為新港的象徵處處有交趾,而板頭村能成為「板頭剪粘藝術村」為台灣特色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