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四張犁文化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137967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451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聯 絡 人 : 陳玲珠  
聯絡地址: 台中市北屯區后庄路970號  
聯絡電話: 04-24220003  
傳真電話: 04-24220041  
不知不可-景點
 
台中市古蹟-文昌廟
類別:人文景觀

      

台中市四張犁文昌廟


    第三級古蹟

 


資料來源:台中市重慶國小

【台中市四張犁文昌廟】

文昌廟小檔案
等 級:第三級
類 別:祠廟
公告日期:民國74年11月27日
地 址: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
聯絡電話:04-24225845
開放時間:上午6時30分至下午8時


壹、沿革
文昌廟座落於中市北屯區仁美里昌平路2段41號 (舊地號北屯庄「四張犁」街東南方),為地方社學發展而成的寺廟建築。昔時因其屬儒教文祠性質稱為「文祠」或「文昌祠」,日治時期,因日人習慣用語不同,改稱為「文昌廟」。

昔日「四張犁」包括今北屯區仁美里、四民里和仁和里一帶,其地名的由來係因初期開墾的農田約有二十甲地,而每五甲地稱「一張犁」,所以命名為「四張犁」。再溯源至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靖海將軍施琅在台打敗鄭氏王朝,奏請朝廷正式將臺灣納入清國版圖,獲准。是年,清國頒布渡台禁令,但仍無法阻止閩、粵移民冒險橫渡「黑水溝」來台開墾,大批漢人相繼進入臺灣中部移墾。當時,從彰化縣(半線)到葫蘆墩(今豐原市)有一古道,沿路必須經過犁頭店和四張犁等地。彰化城門,往往於天黑後關閉,來往行人如果不能及時進城,就必須在城外歇腳,住上一宿,直到天亮,再進城。熙來攘往,犁頭店便成為彰化城北門外的第一大站,商業繁榮自然不在話下。相對的,在交通要道的另一端,也形成一個商業聚落—那就是四張犁街。

四張犁街,雖然發展較晚,但因所在地位置特殊,一直是彰化縣和葫蘆墩古道南來北往的交通據點。街上商家小舖林立,飯館,旅社一應俱全。移墾居民大多來自福建漳州,這點可由該地區早有地方性守護神「開漳聖王」廟宇奉祀證實。
一般而言,清代臺灣地方性文祠(廟)之倡建,多半起源於地方仕紳、儒者感念地方上文風不振,為表揚儒術,培養鄉民識字、讀書能力,進而得以參加科舉而創設。台中市四張犁文昌廟之創建,亦具有前述之性質,其倡建的前身,即為當地儒者所創立的文蔚社和文炳社。


依照日治時期台中州大屯郡寺廟臺帳記載,「文蔚社」是嘉慶3年(西元1798年)四張犁地區儒者曾某為提倡當地文風,募集會員籌備基本財產而設立;「文炳社」則是嘉慶5年(西元1800年),當地儒者黃正中、林宗衡等人在現今廟地附近開設書房,教授漢學之「學會」組織。後來,二社取得共識,各自募集社員,籌聚資金,以倡建文昌祠為志。道光5年(西元1825年),奉旨倡建文昌祠,二社社員成立「文昌會」,奉祀文昌帝君,由爐主當值在家供奉。同治2年(西元1863年),資金籌募充裕,於現址開始建廟;同治10年(西元1871年)竣工,奉祀文昌帝君為主神;同時,開辦社學,教育當地鄉民。建廟所餘資金則用來購置田地,收取佃農耕作部份收益做為廟方資產,以供廟宇祭祀、修繕之用,餘額則分給社員當作紅利。當時,該廟雖由二社合資興建,但實際上仍以各自名義分擔廟務並且分別管理各社社員財產分配。

日治時期明治37年(西元1904年),文昌廟內龍虎爿護龍曾經無償提供給日本政府作為四張犁公學校(即今北屯國小)分校之用,左右齋房則作為教師宿舍。昭和10年(西元1935年)因文蔚社經營不善,宣告解散,改由文炳社獨立負責文昌廟內一切事務。

參、建築格局
文昌廟座落方位為坐北朝南,略偏東,格局方整;是一座三埕空間屬性,正身護龍前方再建一三川殿,又護龍沒有與三川殿連接故無四合院的格局,屬二進三合院的合院建築。

一、寬敞的三埕分為「外埕」,「中埕」和「內埕」
(一)外埕:臨街面外門樓、外圍牆及照牆與圍牆內三川殿、龍虎爿小門樓、內圍牆界定為「外埕」。
(二)中埕:以三川殿、龍虎爿小門樓等與三合院前地面界定為「中埕」。
(三)內埕:正殿、拜亭、護龍等合院建築體內祭祀空間界定為「內埕」。


二、二進三合院
整座建築為中軸線對稱配置格局,主軸線由正殿、拜亭經內埕、中埕、三川殿、外埕到照牆。建築空間,由入門起依序為外門樓、三川殿、龍虎爿小門樓、拜亭、正殿、龍虎爿護龍及左右齋舍等。外門樓、龍虎爿小門樓為主要出入空間;龍虎爿護龍為教學或社區民眾聚會空間;拜亭與正殿為主要祭祀空間;左右齋舍則為辦公、儲藏等附屬使用空間。

三、屋頂、屋頂材料與間架
建築空間     屋頂    屋頂材料    間架
龍虎爿小門樓   硬山馬背    筒瓦     單間五架
三川殿      硬山三川脊   筒瓦     三間九架
龍虎爿護龍    硬山馬背    紅板瓦    三間九架,前單架出檐拜亭
歇山捲棚     翹脊      筒瓦     單間六架
正殿       硬山翹脊    紅板瓦    五間十三架,前單架出檐
左右齋舍     單坡懸山頂   紅板瓦    二間六架,側邊單架出檐。


◎註:「爿」音ㄅㄢ四聲


肆、建築特色
文昌廟建廟迄今已百餘年,原創匠師因年代久遠,已不可考。根據文獻記載,廟方曾經多次修復,最近因受九二一大地震影響,剛整修過三川殿。儘管大木架構因年久失修及天災影響必須汰舊更新,但為保存文昌廟特殊歷史文物價值,匠師在修復過程中大多保留原有建築風貌和型式。尤其是原始建廟的建築特色包括空間的環抱觀,古樸的石作雕刻,精緻的交趾陶,和防禦門板等措施,更是逐一保留清朝同治年間建築的原貌。


一、三川殿
(一)中港間:
牌樓面大楣木架構採「五彎連枋」做法,橫向支撐屋頂,枋上有草花彩繪。
門簪為獅頭造型,雄武,威嚴,寓意「驅邪、護衛」。
門扉採用秦叔寶和尉遲恭傳統門神彩繪。該門神彩繪,畫風樸實,武官不佩帶弓箭,慈顏敦厚,不怒而威,這可說是文昌廟門神彩繪別於其他宮廟的一大特色。
固定門板的門枕石為「石鼓」造型,緣因文昌廟為文廟有別於一般武廟的石獅造型。該「石鼓」為清朝中期精典石雕作品,整座石材均為泉州白石,三垂直面都是富有寓意的精美浮雕。「石鼓」的兩側均呈捲螺狀,造型渾厚,線條流暢;龍爿「石鼓」內堵下刻有雄虎、錦雞寓意「英雄奪錦」,外堵刻有螭虎團;虎爿捲螺「石鼓」內堵下刻有錦雞、茶花寓意「錦上添花」,外堵刻有螭虎團。龍虎爿石鼓正立面有石雕「垂巾」雕飾。龍爿「石鼓」「垂巾」下刻有「龍馬」;虎爿「石鼓」「垂巾」下刻有「神龜」,合稱「龍馬負河圖,神龜馱洛書」。易經繫辭:「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書經:「河圖,八卦。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疏注:「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感,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孔安國以為河圖則八卦是也,洛書則九疇是也。宋人以太乙下行九宮式為洛書。九宮者,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櫃檯腳皆為「螭虎吞腳」造型,線條細膩精緻。該門枕石,不論造型,手工,圖案寓意,皆可說是上選名作。
(二)門楣,身堵與裙堵上的裝飾藝術:
門楣 身堵 裙堵
龍爿 上有草花彩繪,人物教化彩繪「小兒答」木作透雕作品。正堵為「螭虎團爐」造型,四隻螭虎環繞,中有蝙蝠倒懸磬盤以表福慶。偏堵上,亦置有木作透雕作品,花瓶及四季花卉「蓮花」表出污泥而不染。泉州白石,浮雕作品「松間鶴舞」。雌雄雙鶴,嬉戲於松蔭下,雄鶴揮舞靈芝草,戲弄雌鶴;雌鶴含情回眸嬌怯樣,令人憐愛。遠山群巒疊起,或遠或近,松間毬果綻放,太平盛世,王健【閑說】詩:「桃花百葉不成春,鶴壽千年也未神」。以鶴松組成「鶴壽松齡」紋樣寓意「長壽」。亦有南極仙翁祝壽之隱喻。
虎爿 上有草花彩繪,人物教化彩繪「懷橘遺親」 木作透雕作品。正堵為「螭虎團爐」造型,四隻螭虎環繞,中有蝙蝠倒懸磬盤以表福慶。偏堵上,置有木作透雕作品,花瓶及四季花卉,「菊花」視為君子,希望後代能夠見賢思齊泉州白石,浮雕作品「竹下鹿鳴」。竹節蒼勁挺拔,雙鹿悠閒,棲息於石澗,仙風傲骨,躍然竹林間。「竹」「鹿」音寓「得祿」晉爵。「竹下鹿鳴」又有「麻姑獻壽」的隱喻。
(三)龍虎爿小門樓:
龍爿小門樓,門匾額上題字「圖書府」;虎爿小門樓,門匾額上題字「翰墨林」,兩邊字序由外向中書寫,此為文昌廟「文字環抱觀」的特色之一。

二、龍虎爿小港間:
(一)牌樓面大楣木架構採「三彎連枋」做法,橫向支撐屋頂,枋上有
草花彩繪。
(二)門簪為圓形,內刻「團鶴」造型,寓意「長壽延年」。
(三)門扉上繪有弟子敬茶,敬果等門神彩繪,隱含「尊師重道」之意。

三、龍虎爿對看牆:
(一)內部
身堵 裙堵
麒麟堵 交趾陶作品,「麒麟望日」造型。龍、鳳、麒麟和龜在民間代表祥獸,謂為「四靈」。祥獸出現,太平盛世。 交趾陶作品,「牡丹、錦雞」造型,寓意「錦上添花」
鸞鳳堵 交趾陶作品,「鸞鳳和鳴」造型。寓意「天下太平」。 交趾陶作品,花鳥堵,「桃」、「菊」、「鹿」「猴」等造型,寓意「君子」「進祿」「萬里封侯」等涵義。


(二)外部:
身堵 裙堵
龍爿 交趾陶作品,「博古堵」造型。上有吉祥的香爐,花瓶,孔雀羽毛等型樣。書案,花瓶,取其音寓意「平安」。 交趾陶作品,「螭虎團爐」造型,旁邊環繞四隻蝴蝶,取音「賜福」之意。
虎爿 交趾陶作品,「博古堵」造型。上有花瓶內插蓮花,另有大象置鼎,上有代表三多;多子,多福,多壽的石榴,佛手瓜,壽桃等型樣。 交趾陶「螭虎團爐」造型,上有如意造型的蓋子,旁邊環繞四隻蝴蝶,取音「賜福」之意。

四、拜亭
屋頂為「捲棚歇山」式,內部由四點金柱支撐大木結構,以雙獅疊斗支撐捲棚屋頂。龍爿通橢上刻有牡丹、鳳凰寓意「富貴吉祥」;虎爿通橢上刻有錦雞、茶花寓意「錦上添花」。柱樑和垂花間的插腳是栩栩如生的「丹鳳朝陽」造型;多彩多樣的垂花吊筒或做「牡丹」狀,或做「蓮花狀」,或做「菊花」狀,變化多樣,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前簷牡丹垂花吊筒上豎材雕有一對「倒吊獅」,身背琴、棋;和三川殿步口垂花吊筒上豎材的「倒吊獅」身背書,畫,合稱「琴棋書畫」四藝。匠師的巧思,令人叫絕。整座拜亭,可說是集全廟木雕精華為一處,一個「讚」字形容。

特別值得引介的是前簷下方的「御路」,係為清同治年間石雕作品,泉州白石石材,「坐龍」造型,蟠龍居中,威風凜凜,龍爪左持玉璽,右掌龍珠,海水江芽,氣勢磅礡,龍威凜然,千古留芳。

壽樑上掛有一匾額「誕敷文德」,係清光緒14年冬月戊子舉人呂賡年敬立。呂賡年,名汝修,神岡鄉三角村人,光緒14年中式戊子舉人,授文林郎,時有「海東三鳳」美稱;為中部地區望族,其祖宅即為三角村的「筱雲山莊」。


五、正殿:
(一)正殿和拜亭屋頂接連處,共用一「天溝」,做為下雨時的排水措施。「天溝」下有一通橢相接,上有瓜筒,交連處置一大斗出栱。台基上,神殿空間比拜亭略高,表地位尊卑。在正殿與龍虎爿護龍交接處各有一座磚造的花瓶門,門上有牡丹花圖樣,寓意「富貴平安」,稱為「平安門」。

(二)正殿龍爿面牆上有泥塑書卷額「鳶飛」,與虎爿面牆上泥塑書卷額「魚躍」相呼應,其字序由外向內書寫,又與文昌廟「文字環抱觀」相應照。對聯「文在茲乎玉牒琅函可達」「蔚然秀美卯山假水之靈」與「文昌乃主考選銓衡祿籍」「炳社專為育才興學修齊」,道出文昌廟建廟溯源典故。其木窗「螭虎團爐八卦窗」,又為一建築特色,八卦木作造型,寓意驅邪,「螭虎團爐」寓意「香火鼎盛」,八隻蝙蝠環繞在八個角落,寓意「雙賜福」。

(三)正殿內,為區分神明與世俗的空間,立有一「隔屏」做區隔。隔屏壽樑上置有一「一斗三升」的斗拱,橫向支撐屋頂。樑柱間有「龍型」插角。正殿門堵為「三關六扇門」,兩邊分別為格扇,格扇內置有遮板,遮板下方有一半月栓,可用來鎖定遮板做為擋風防盜之用。隔扇上分別置有「四聘」木作雕刻,謂為「堯聘舜」,「商湯聘伊尹」,「渭水聘賢」,「劉備聘孔明」。中間門扇為傳統天官門神彩繪,天官分別執壺,執酒器;寓意「天官晉爵」,「天官進福」。正殿門神老身與小生。三川殿門神武將與正殿門神文官相對應,此係傳統門神彩繪中另一個特色。

(四)正殿裡「大房」房間內,單一門窗上就置有格扇窗,櫺木栓,窗扇板等三層防禦措施;門檻設有「伏兔」三處,並備有門拴三枝;門窗上方還開有一個驅敵用的「觀測窗」,做為觀測及防禦盜賊潛入房門之用,平時則作為「樓栱頂」儲藏物品的進出口。房頂開有「氣窗」,後牆開有「後尾窗」,甚至在牆下留有一個供家貓進出捕捉老鼠的「貓仔孔」;特殊裝設可以推測建廟當時地方社會的民俗風情。這實在也是參觀古蹟令人玩味的地方。


伍、結語

文昌廟除見證本市北屯區四張犁一帶之人文與歷史發展外,因供奉「文昌帝君」、「文衡帝君」、「孚佑帝君」、「朱衣星君」與「魁星星君」五文昌,每年各種國家考試舉行時,均見大量學生前往祭拜,祈求五文昌保佑其金榜題名,為文昌廟之最大特色。民國74年內政部公告文昌廟為第三級古蹟。
 
資料來源:台中市重慶國小介紹第三級古蹟【四張犁文昌廟】
聯絡電話:  
聯絡地址:  
相關連結: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