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慶雄訪談紀錄 ::: 文化部臺灣社區通 :::
部落格橫幅
廖慶雄訪談紀錄

那幾年,我在市公所工作-廖慶雄訪談紀錄

一、如吉普賽人般的求學生涯

廖慶雄,昭和11年(1936年)1月6日出生於民雄,才三天大的時後就隨家人搬至嘉義市。及長,就讀於崇文國小(創立於日治時期,1898年為嘉義市公學校,1919年改制為嘉義市第一公學校,1932年改制為玉川公學校,1941年改制為玉川國民學校),不過念了一年就因父親工作的關係遷移至上海,在上海住了一年又搬去南京。

民國34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隔年廖慶雄隨父母回到台灣,又回崇文國小就讀,讀至五年級時又轉徐至民雄國小,不久又回嘉義市就讀垂楊國小,因此在小學階段,前後總共念了七所小學,因為每所學校就讀的時間都很短,所以畢業後並沒有半個要好的同學,大陸那邊的同學也都失聯了。

初中就讀於嘉義高工,高中則就讀於嘉義高農,之後讀的是嘉義農專,學的是獸醫,當年的獸醫科並不好考,錄取分數頗高。其實當年廖慶雄原本大算嘉工畢業後是要保送升學的,不過那時候家裡很窮,擔心付不起學費,便把畢業證書拿回來,而去報考台南師範學校,那年是民國41年(1952年),考試當天卻遇到水災,曾文溪橋被沖毀,雖克服萬難赴考,考試卻已過了兩堂,因此當年無法考取,只好回來就讀嘉義高農。在讀書的時候廖慶雄常拿獎學金,畢業後參加特種考試,考取公務人員資格,便被派至嘉義市公所服務。

二、擔任獸醫的點點滴滴

廖慶雄考取的是畜牧獸醫,因為錄取成績高,他優先選擇離家近的單位。民國45年(1956年)2月1日來到嘉義市公所服務,在建設課擔任獸醫工作,直到民國48年(1959年)8月30日離開,轉調至位於中山路與吳鳳路交叉口的嘉義縣農會服務,一直到民國89年(2000年)12月31日提前退休,退休後則常在嘉義地區擔任志工,生活充實而自在。

回想起當年在舊嘉義市公所服務期間擔任畜牧獸醫的工作,主要的業務就是幫動物治療,有時候會去部落,幫豬、狗等動物打預防針。此外,以前的耕牛是要發身分證的,政府頒布「耕牛保護措施」,明令耕牛未滿13歲齡不得屠宰肉用,所以每一隻要登記,每年要對耕牛施行檢查,在身分證上蓋一個印戳,在角上烙印,牛隻如果沒有用印,就如同汽車沒掛牌行駛將處以罰責。

此外,耕牛如果生病了,農家會通知我們去鄉下幫他們的牛隻治療,耕牛的生命比農家的家產更值錢。記得有一次在嘉義市下埤里的鳥岫庄裡,農家發現有許多蒼蠅在他的耕牛身上,他就往牛隻身上噴農藥,企圖趕走蒼蠅。不料這一噴,那隻牛因農藥中毒而奄奄一息,在牛隻還沒斷氣前,農家便急急忙忙地跑來叫我過去幫他的牛看病,不過一到他家牛舍還來不及救治,那牛便死掉了,全家因此哭得死去活來,非常可憐。為何哭得如此傷心﹖這是因為那耕牛是他們的生產工具,當時一隻牛要一萬四千元,而我那時的薪水一個月才兩、三百元,所以農家必須要向土地銀行貸款買耕牛,然而貸款還沒還完,那牛隻便死掉了,豈有不哭得傷心的道理。

三、一個從工友當上市長的傳奇故事

廖慶雄在嘉義市公所服務的時間前後共有三年四個月,當時的嘉義市長是何茂取(1900-1980)。何茂取原是民雄人,住中央村,他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

廖慶雄與何茂取相熟識,他說道:「何茂取並沒有念過正規的學校,我爸與他為隔壁村的朋友,以前我爸在民雄江厝店就讀江厝店公學校(戰後改為興中國小)時,何茂取是學校的工友。後來何茂取去開碾米廠[1],也做期貨買賣,但因為經營不善,不久便破產,隨後在林務局杉池那裡謀了一份當鈎木材工人的差事,當時他就曾經說過,以後他一定要當一個穿著白襯衫在辦公室裡面拿筆吹電風扇的人,而不要在外面風吹日曬雨淋的,想不到他後來真當上嘉義市長了。」

事實上,何茂取非常的上進,他不甘僅做一名工人,於是他便自學中醫,後來在公明路開一間漢藥房,名為「御煎齋」。由於他的熱心助人,常有沒錢看病抓藥的病患來就診,他也不急著跟窮人收錢,若遇到患者過了些時日卻沒回來複診,他便騎著腳踏車去看病人問明原因,並協助解決問題,因此獲得許多好評。

民國43年(1954年)何茂取獲國民黨提名參選嘉義市長,對手是尋求連任的無黨籍市長賴淵平,不過賴淵平最後卻被國民黨當局以違反競選規則為由,撤銷其參選資格,雖然最終投票結果,賴淵平獲得一萬餘票,卻都成為「廢票」,由僅獲得六千餘票的何茂取當選嘉義市長,從此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一路上從嘉義市長、台灣省議員,一路當上了嘉義縣長,可謂是一段傳奇的從政故事。

 

四、當年舊嘉義市公所的建築與環境

民國43年(1954)舊嘉義市公所落成的時候曾舉辦農業展覽會,以慶祝市公所的啟用。而在民國四、五○年代,舊嘉義市公所為一棟兩層樓的建築,進入大門左側是收發室,還有值夜班睡覺的地方。再進去就是樓梯,經過樓梯往前走就是財政課,財政課櫃子隔著後面,一間小間的就是人事室,再過去便是廁所,廁所旁邊有福利社。L型的格局,轉過去以後第一間是兵役課,第二間就是戶政課。市民代表會在二樓,包括代表會的辦公室及會議室,大禮堂就是代表會開會的議場。再進來一間小間的就是主計室,樓梯上來的角落空間就是市長室,市長室旁邊則是市長會客室。二樓還有民政課及建設課,建設課的組織裡有土木工程、工商服務、農林組,獸醫屬於農林組。再往往三樓走去則是頂樓大陽台空間,在三樓平台上有一支旗桿,早上有時候會到三樓升旗或做早操,市長也在此召集員工訓話。

當時在市公所前的廣場並沒有圓環,是柏油的廣場。廖慶雄還記得當年獸醫工作的時候有配置機車,全嘉義市公所只有兩部機車,都是獸醫在使用,那時候機車很稀罕,同事們都想借騎一下,有的人騎車不熟悉如何煞車,便擦撞到牆壁,甚至有時候會騎上樓梯,真是醜態百出。

在舊市公所的周遭景色主要是當時垂楊路還是一條河溝,河溝上面還有違章建築,多是外省家庭在此賣麵或點心。在市公所上班的人常會來河溝上的小攤喝酒、吃麵及魯熟肉等。不過後來何茂取為了要淨化市容而將之拆除。此外在市公所前面有一個移動式的郵亭,郵局人員會在那裡賣郵票。而民族路與民生路口附近有一間腳踏車店,主要在修理腳踏車,腳踏車店後面則是一個廣場,做為腳踏車停車場,那個年代沒什麼機車,更沒有多少汽車。

而在舊嘉義市公所還沒興建之前,在市公所大樓後面,靠近西榮街旁邊有一個屠宰場,大致上是在舊衛生所那個地方,為日治時代興建的屠宰場。廖慶雄微笑地說道:「那時候衛生所在做身體檢查,由於人手不夠,我們獸醫也曾去協助支援。」

在笑談當中,我們也看到廖慶雄沈浸在過往對舊嘉義市公所的回憶當中,那一幕幕的畫面不時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1]米絞(bí-ká),碾米廠、精米廠。將稻穀壓碎或者除去穀殼的場所。

2016-11-09 19:31:48分享到facebook分享到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