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8
  • 累計人數:578033
  • 發表文章:35
  • 相片數量:204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楊忠俊  
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4號  
聯絡電話: 093283856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繁華落盡見真淳-金門湖下聚落
    2010/05/22 13:27 | 未分類資料夾

繁華落盡見真淳-金門湖下聚落

2009/09/26 21:26

從前金門有許坑、安岐、東店、七尺、湖頭等五大名湖。這幾個湖,除了現在被稱為古崗湖的許坑湖,還保有原本的規模之外,東店、七尺、湖頭三湖都已廢,而安岐湖仍殘留小部份,不過從現在金門的湖尾、湖下的地名依舊可看出湖區過去的位置,其中的湖下即是位處安岐湖下端而得名。傳說這個聚落中有龍、鳳、龜、蛇四大名穴,因此胡下的人丁不但興旺,海內外也都有良好的發展。

湖下主要以楊姓人家為主。明朝初年,十七都官澳建業公因為逃避倭害,輾轉來到此地定居,後來子孫繁衍聚族成村,村名「湖峰」,「湖下」是以地理位置為名,明清兩朝屬同安縣馬巷廳翔風里十九都古湖保,現屬金門縣金寧鄉湖埔村。聚落中有兩座楊氏家廟,除了大宗家廟外,還有三房五柱小宗家廟。建業公共生八子,所以湖下楊氏分為八房,依序為天、地、人、日、月、星、君、臣。家廟前的一對旗竿座,則是向世人宣告湖下楊氏先祖曾有的榮光。

湖下的四大名穴中,龍穴據聞本為邱良功所相中,但地理師言葬此穴者,子孫居不著,會朝外發展。後來此穴為湖下四房祖所葬,果然該房子孫之後在在海浦的佛潭橋發展繁衍,流再金門的四房族人人丁單薄,一直到裔孫返鄉祭祖時相中龜穴,相傳此穴位是「龜頭出總兵, 龜尾萬人丁」的好風水,四房遷其先人楊則公於佛潭之墓至此穴位,果真四房祖一脈子孫日益昌盛興旺,甚至出了蘇松總兵,署江南提督楊華。

楊華故居用材講究,裝飾細膩,第一進墀頭處的泥塑人像,昂首負重的有力形象,正是屋主武將出身的強勢作風。

楊家人在湖下聚族衍殖之後,也逐漸向外拓展,大約在清道光十年(1837年),開始有人往南洋去發展,主要以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為主,尤其以新加坡的人數最多。剛開始時由於交通不便,湖下人落番不多,直到金門與廈門間的金星輪客輪開航,湖下人可以從金門到廈門後,再轉船到南洋發展。

新加坡之所以成為湖下人的聚居地,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河及紅燈碼頭一帶常有巨輪停泊,但是大船需要靠小船接駁才能上岸,善於操作舢舨的湖下鄉親自然可以勝任,也因此鄉親紛紛往新加坡會集,人數日益增多。

慈湖路邊的「三間樓仔」洋樓,見證了湖下鄉親在僑匯時期對外發展的輝煌歲月,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南洋,發達後在故鄉建洋樓光宗耀祖的心卻是一致。

金門四周環海,而湖下是個濱海的聚落,顯耀發達後自然也免不了引來盜匪的覬覦,但是旅外的鄉親沒有忘記故鄉,捐款集資購買了大砲放置在聚落面海的地方來守護家鄉,人在外面打拼,心中卻永懷家鄉,不定時的返鄉探親或匯錢捐輸家鄉事宜。先行者在外也不會忘記照顧後進,小有成就之後便興會結社,成立海外組織,海外的「湖峰社」便因此成立。為了心靈的安頓,他們也會迎請家鄉的神明在僑居地配享香煙。

守護湖下的不只有大砲,風獅爺也在村境鎮守,為鄉親掃除邪佞。雖然提督衙後方的石刻風獅爺早成為歷史陳跡,但湖浦國小旁的泥塑風獅爺依然盡職,從民國43年重新站立之後,不但終止了戰亂時因拓路毀損風獅爺所帶來的損丁之災,更讓村里連添男丁,鎮煞添丁的風獅爺成為村民最好的守護者。

國共戰爭後進駐的部隊為聚落帶來了不同的面貌,隨處可見的牆上標語,見證了那段兩個政治實體劍拔弩張的年代,所謂的軍民一家,是一種時代的迴響,時至今日,巷弄中穿梭的綠色身影成為過往,駐軍漸漸淡出湖下的舞台,就像牆上的字跡般,逐漸地在人們記憶與歷史長河中風化淡出。

走過了不同時期的光輝歲月,湖下回歸了庶民的儉樸友善,漫步聚落間,處處可見歷史的痕跡,整齊的砌石、溫潤的紅磚,年代久遠的出磚入石,多變的牆面,就像是湖下在歷史上多變的面貌。無論怎麼改變,人心的真淳依舊,就像是過往輝煌的累積,湖下人有其他地方少見的大氣,不刻意張揚,也不刻意閃避,永遠回報遊人一個友善的微笑。

湖下四大名穴中,蛇穴位於海濱沙坪,據說此處地氣能讓大體不朽,因此成為湖下的公塚。只是這樣的好穴位在湖下海堤興建後被破,當年施工時掘出的屍骨果然具具完整。

如今登臨海堤,蛇穴的地氣或許早已散去,夕陽卻是另外一種形式的不朽,浪花掏盡英雄,餘暉依舊將天際染紅,而湖下的繁華與真淳就如紅霞般,永遠留駐過客心中。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