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90
  • 累計人數:577905
  • 發表文章:35
  • 相片數量:204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楊忠俊  
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4號  
聯絡電話: 093283856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王得祿與「靈昭海表」匾
    2010/02/19 16:33 | 未分類資料夾
王得祿與「靈昭海表」匾
    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八日凌晨四時,在湖下楊氏家廟奠安前,先在雙忠廟內遍尋不著此匾,由族人提示引領下,在湖下雙忠廟左側前建物地下室一隅,覓得此匾。此匾原來掛在湖下「天后宮」,宮址在村前東南隅海濱,創建年代不可考,民國初年遭祝融傾倒,內供祀媽祖等神像,寄祀於雙忠廟棲身,合享香火,護佑信眾平安。湖下「天后宮」昔時極為靈驗,凡大小帆船渡輪行經宮前海面,應先靠岸蒞廟膜拜,祈禱風平浪靜,行舟安全。相傳鄭成功佔據金門對抗清廷時,屢次開征出航前,必至湖下「天后宮」膜拜祈神,期盼大軍早日勝利凱旋歸來。金城南門天后宮是由湖下「天后宮」分香,每年廟會巡境時,必先到湖下雙忠廟向老媽祖婆請神,祈求海域航行平靜,閤境平安。湖下「天后宮」遭祝融傾倒後,而「靈昭海表」匾則就近寄放「代天府」。「代天府」,俗稱王爺宮,主祀溫、蘇、白、丘,增祀朱、邢、李、伍等八尊王爺,廟址也在村前東南隅海濱,創建年代不可考,與「天后宮」相距不遠。「代天府」約在民國二十年左右漸塌廢,內部神像也寄祀於雙忠廟。湖下「天后宮」廢址因風水奇佳,被村中某富僑擇選建築為祖墳。民國三十八年「古寧頭大戰」時,國軍為構築防禦工事,開鑿壕溝備戰,「天后宮」和「代天府」原址均已被毀壞及被泥沙覆蓋。  

    湖下村南面臨海,村民在農稼之餘,從事石蚵養殖採收,或捕捉魚、蟹、鰻苗等漁撈,及撿拾海菜自食或餵養豬隻來貼補家用。湖下海域除了是村莊的經濟命脈,其軍事戰略地位也及為重要,現在雙忠廟前因鄉村整建構築水溝時,挖掘出兩門古砲,古砲上標示製造緣由出處,其一為:「清南王造貳仟斤大砲    順治十三年八月吉日」。清南王即是耿精忠,「三藩之役」反清復明時,將古砲贈予鄭經防止清軍來犯。另一門為:「嘉慶十一年夏奉    閩浙總督部堂阿    福建巡撫部院溫    鑄造大砲位重二千四百觔」。嘉慶十一年(一八○六)五月,阿林保由湖南巡撫遷閩浙總督;嘉慶十四年(一八○九)七月,改任兩江總督,十二月死於任上,諡號「敬敏」。嘉慶十一年(一八○六)二月,江西與福建巡撫互調,溫承惠改任閩撫,十月,溫承惠署直隸總督,以病未任。溫承惠在嘉慶十二年(一八○七)九月實授直隸總督;嘉慶十八(一八一三)年九月卸任,專辦糧台;十月被革職。後來王得祿為欽命福建水師提督時,巡駐島上期間,曾經利用海面退潮時,身騎駿馬在沿海沙灘漫步,觀賞海面落日及視察海岸防務,途經湖下媽祖廟前,座騎竟裹足不前,任憑馬鞭策打吆喝,駿馬不進反退,如此反常行徑,下馬以觀究竟,不料馬匹竟自動跑落泥灘中翻動,馬背因沾污泥而不能騎乘,於是徒步將馬匹牽回營地,當時將此怪異情事告知左右。下屬向鄉老描述此事並訊問得知,該處有座媽祖廟,平日十分靈驗,認為行經該處未下馬膜拜,有藐視神靈之禮儀,故施以薄懲。王得祿得知原委,擇吉日特備豐盛祭品,前往虔誠膜拜,並獻「靈昭海表」牌匾一面,以資答謝。「靈昭海表」匾為黑底燙金,時間在「嘉慶貳拾年歲次乙亥梅月穀旦」,落款為「欽命   提督福建全省水師軍務統轄台澎水陸官兵事務二等子世襲軍功加伍級   王得祿   敬題」。嘉慶貳拾年為西元一八一五年,梅月為四月,穀乃善也。穀旦又稱為穀日,泛指吉時、好日子,就是良辰吉日的意思,故此匾已經有一百九十三年的歷史,現在保存狀況良好。  

    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峰,別號慎齋,祖籍乃是江西南城縣。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因朱一貴反清事件,其曾祖父王奇生隨軍渡台平亂,戰死於鳳山,賜恩騎尉,之後家人便遷入諸羅縣溝尾村(今嘉義縣太保市)。王得祿生於清乾隆三十五年(一七七○)五月二十一日巳時,天生聰穎,好兵法之學。王得祿自幼頑皮,不得父母歡心,父母早逝,由哥哥、嫂嫂撫養成人。年少時,終日無所事事,四處遊蕩,惹事生非。有一次,流浪至府城(今台南市),夜宿於廟中,夢見一老翁指點,說如果能從軍,必定前途無量。醒後疑信參半,此時又巧逢有募兵訊息,加上大嫂鼓勵,毅然決然從軍。十五歲入武庠,投身軍旅,為清代臺灣籍戰功最著,官位最高的水師名將。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十一月,彰化林爽文作亂,諸羅城猝陷。初隨總兵柴大紀麾下,隨軍征戰攻林爽文之亂,之後成功募得義勇五百人協助清軍作戰,因募勇從征,獲鞍馬、旂幟、兵械,軍前立下首功得把總。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陝甘總督福康安大將軍統領大軍來台,王得祿隸參贊海蘭察麾下,本來想要進兵前往諸羅城,林爽文卻聚集在「諸羅城牛稠山」包圍福康安,幸王得祿率義勇軍衝出重圍前往府城,請求支援,於是清兵在牛稠山清除叛軍。十二月,林逆就擒,北路平。後來福康安就重用王得祿,在平定林爽文叛亂之後,王得祿隨其收復諸羅縣,並領軍攻打大里杙,成功奪下該堡壘,奏賞藍翎。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二月,搜擒賊首餘黨,南路平,諸羅乾隆賜名改為嘉義。奏賞花翎五品頂戴,以千總實缺用。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四月,從總督覺羅伍拉納渡臺,平陳周全並俘彰化賊首程文妙,補福建督標右營千總。  

    嘉慶元年(一七九六),奉檄出海先後擊沉賊舟四,王得祿改調水師,從此平步青雲。嘉慶年間,臺灣無事,而海盜時警;閩、浙沿海海盜猖獗,尤以蔡牽、朱濆為首的兩大集團為害最烈,海寇猖狂,燒殺擄掠,劫船越貨,商務阻遏。隨銅山營參將李公長庚在閩浙洋面緝捕,改補督標右營水師千總。嘉慶三年(一七九八)十二月,獲賊目於斧頭澳洋、白犬洋、北關洋等處,擢升署福建南澳鎮右營守備。歷擒牽黨翁吉等十六名於黑水外洋、陳高等九名於金鄉洋,用砲轟斃著名賊目董沐等九十二名於竿塘下目洋。嘉慶七年(一八○二)二月,擢陞金門鎮左營遊擊,旋護澎湖水師副將,時牽有窺臺之意,而澎湖為臺之門戶,孤懸海上,乃籌守備、討軍實、築砲臺,以防侵擾。從總鎮與賊戰大嶝、蟳窟等洋,揮軍士奮勇殺賊,生得賊目蔡協、方臺等十六名。嘉慶十年(一八○五)八月,陞署澎湖協水師副將。嘉慶十一年(一八○六)王得祿大戰海盜蔡牽於鹿耳門,踹入賊陣,沉賊船十一,殺賊二千,生擒賊目林略、傅琛,獲偽印刻「正大光明王」五字,砲械無算,蔡牽自是不敢復窺臺灣。十二月,奉旨補授福寧鎮總兵。嘉慶十二年(一八○七)六月,調補福建南澳鎮總兵,七月又敗朱濆於大雞籠澳外,九月與楊廷理再破朱濆於蘇澳。十二月王得祿隨李長庚圍剿海寇,長期以來王得祿都跟著李長庚攻打海盜蔡牽,未料在戰役中,李長庚中砲戰死。嘉慶十三年(一八○八)春正月,李長庚遺缺由王得祿與邱良功二人分別接任福建、浙江水師題督,總轄閩、浙海兵船,繼續勦寇。嘉慶十四年(一八○九)八月十七日,邱良功圍剿攻擊蔡牽於浙江台州魚山外洋,時近日暮,邱良功恐蔡牽趁夜色遁逃,奮勇急攻,以自己座船逼近蔡牽綠桅大船,兩篷相結,雙方陷入死鬥,時颶風怒號,濁浪排空,戰況慘烈,邱良功左股被賊鎗戳傷,仍然裹傷擂鼓,毫不退懼,最後蔡牽彈丸用盡,以番銀代替炮子點放,並以碇擊船,企圖同歸於盡。隨後閩師王得祿趕至加入戰鬥並合力圍剿夾擊,十八日,至黑水深洋,賊船節次擊沈,遂併力攻蔡牽船血戰一晝夜,蔡牽只好裂舟自沉,蔡牽及其妻並夥黨數十人俱落水死,一代大盜蔡牽終於被剿滅。王得祿、邱良功,兩人同心敵愾,協力奮追盜賊,殲除首惡,為李長庚壯烈復仇,故成此大功。王得祿額角、手腕各受重傷,仍奮不顧身,趕攏賊船,致該逆登時落海,厥功尤偉。王得祿因平亂有功,因而獲嘉慶皇帝賜賞戴雙眼花翎,著加恩晉封二等子爵。邱良功左腿受傷,本船被賊撞壞,不能前進,勞績稍遜;著加晉封三等男爵世襲,並各頒賞珍物有差。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十月,進京陛見,復蒙垂諭頭目等處傷痕,特恩賞給一品廕生。之後,王得祿繼續追勦其餘海寇,每有斬獲,海疆因而漸趨平靜。  

    道光元年(一八二一)正月,調浙江提督。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六月,王得祿在粵洋積受瘴氣、染患頭風,右目生翳,近復得翻胃之證;在傷病交發,奏請解任,回籍調理。道光五年(一八二五),王得祿倡修台灣第一座石城──鳳山城垣,獨捐銀二千兩,並捐運津米濟荒、捐建義倉,奉旨交部優敘。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張丙起事,王得祿以召募鄉勇平亂有功,詔加太子少保銜。亂事平定後,因嘉義城垣已毀,乃倡議重修,並捐建義倉六十間,存貯穀石二萬,以備兵荒。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二)六月,與邑令單瑞龍合力勸捐,重新建造當時台灣最牢固的磚造嘉義城,開支近十二萬兩銀子。王得祿居鄉時,頗有義舉。在晚年更是極力獎掖文教,重新興築嘉義玉峰書院。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倡修新港登雲書院,延師主講,教化百姓。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嘉義沈知亂民,藉歉搶糧劫掠,他因守城有功,著晉加太子太保銜,仍交部從優議敘。道光二十年(一八四○)時回台助台灣道姚瑩協防英軍,習於兵戎的老將對防衛能力有獨到的膽識與謀略。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中英鴉片戰爭後,奉令駐防澎湖以防英軍來襲,由於操兵演練,事多繁重,積勞成疾,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卯時,病逝澎湖行營,享壽七十有二,臨死前遺囑諸子:「此身雖歿,此心不灰,生未能殲逆夷,死當為厲鬼擊賊。」清朝廷以其對台海穩定居功厥偉,清廷追贈伯爵,加太子太師銜,照提督例賜卹,並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