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金寧鄉湖下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
  • 累計人數:577536
  • 發表文章:35
  • 相片數量:2043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2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楊忠俊  
聯絡地址: 金門縣金寧鄉湖下村4號  
聯絡電話: 093283856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湖峰的由來和傳說
    2010/01/06 22:05 | 未分類資料夾
湖峰的由來和傳說
【湖峰古地名由來】
地名的訂定,大多和當地的住民、地形、位置、風俗、信仰、歷史傳統、生活方式等,有著密切的關係。
「埔邊」、「頂埔下」的“埔“表示此三地位於平原的附近;「水頭」、「烏沙頭」的“頭“表示此處為一凸出的灣澳;「金門城」、「瓊林」則又和歷史的發展息息相關:「蚵殼墩」更標示昔日住民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古地名的探究考察,可以帶給我們許多寶貴的先民資訊,留給後人許多想像的空間和生活的智慧。
湖峰的地名歷經各個朝代的更替,以及行政制度的變動,現今所見之地名大多迴異於往昔,難以從地名去追尋玩味過往生活的痕跡!昔日的徐厝下、大埋邊、祖厝後、溝口等地名,如今完全被統一成制式的湖下村某某號,流於數字的結合罷了!雖然偶爾仍可以從父執輩的言談之中聽到這些頗富意義的古地名,只是當上一代凋零之後,恐怕古地名也將走入歷史,無人聞問了。為了免除此種遺憾,特將中較為殊異的地名略加陳述,讓湖峰子弟更熟悉家鄉之事。
【湖峰村名由來】
昔有安歧湖(一說湖尾湖),係金門五大名湖之一;但現已成陳跡(按五湖分別坐落在古岡、安歧、山外、東村、東店等位置,其中山外湖據聞僅有三擔水量,但任何乾旱,從不乾涸)。湖尾村位於湖之南端,故名湖南;湖下村位於湖下之端,故名湖下。直至明朝初年,有十七都官澳村楊公建業,因逃避倭害,輾轉來此,(湖下村)定居,子孫繁衍聚族成村,名曰[湖峰]。清朝時屬同安縣馬巷廳翔風里十九都古湖保,現屬金門縣金寧鄉湖埔村。(本文為楊宏龍老師撰寫)
【煙墩山】
此山位於村莊的東北側,為本村地勢最高處,居此可以覽盡村中各個角落,極具戰略價值。明清以來,寇賊、海盜為患沿海諸省,由於政府的防衛力量有限,基於保鄉衛家的目的,遂於此山上構築煙火台,由村中人士負責守衛。遇夜寇至則舉火,畫寇至則舉煙,村民一見山上主煙火齊升,便得以預作準備,趨吉避凶 ,遂將此山稱為煙墩山。
【龍舌頭】
中國的風水和地形密切相關,尤其龍脈更是視山的稜線走向而定,湖峰村的地脈來自村後煙墩山,煙墩山的稜線發達,直向西往海邊延伸而凝緊分成兩處紅岩礁,相距約百公尺,形態神似一對龍舌,雌雄相對,故傳稱為龍舌頭。地勢挺秀寬敞,有如猛虎下山之勢,活躍奔海,為一極優異的風水寶地。
【沙坪】
村前瀕海公塚,俗稱沙坪,由溝沙尾向東延伸,經王爺宮口至天后宮舊址西勢附近。該地因皆為沙地,不宜耕種,乃闢成公塚,範圍原本不大,無法容納日益增多的墳瑩,後有地方善心人士增購附近數塊土地,方成今日所見的大小。沙坪一名的由來,標示這是一處沙地,「時」為閩南語用法,乃長條狀的沙地,可見沙坪一詞,即說明此處為一片略呈長條狀的海濱沙地,和公塚無關,名稱應起於成為公塚之前。
湖下風水
龍穴 湖下風水穴,位於龍舌頭(湖下村地脈來自村後煙墩山,因脈絡極旺,向西延伸至慈湖海邊而凝聚成兩處紅礁岩,相距約百公尺,形態宛如一對龍舌,雄雌相對,故有此名),此穴地勢寬敞挺秀,有如猛虎下山,氣勢萬千,該兩龍舌之正中上端為穴眼所在,構成雙龍搶珠之穴。據聞邱良功本來相中此風水寶地,欲以此為死後長息之所,後因地理師謂葬此穴者,其子孫會往外發展(居不著), 遂放棄此念頭。後來,此穴為湖峰楊家四房祖所葬,該墓背山面海,環境幽雅,地理、座向、格局皆屬上乘。該房子孫果如地理師之言,在漳浦的佛潭橋發展、繁衍。留在金門的四房族人大多人丁單薄,甚且無嗣為繼,現湖下村內已無四房裔孫居住。
據當老所言:四房祖有一年輕裔孫,獨操竹筏出海捕魚,忽遇大霧而迷路,船竟往廈門的方向駛去,後飄往佛潭橋,為廖員外所救,便在廖家負責養鴨的工作。當時廖家生活富裕,家中請有地理師、算命仙、以及家庭教師等,該青年頗重人情,經常請他們吃鴨蛋,大夥關係日佳;而眾人卻反倒替他擔心,因為這樣的行為定不被廖家所允許,一旦被逮,豈不苦了此青年嗎?青年笑言:「廖員外不知鴨母的產蛋情形,以為一隻鴨母每天只產蛋一顆,然此鴨母寮為一『入水鱉』穴,鱟多卵,故鴨母寮的鴨母特別多產,每日可生蛋二顆。如此 IOO 隻鴨母,扣除繳交給員外的 100 顆蛋外,其餘的 100 顆蛋就可餉眾人,怎有危險之虞呢?」眾人這才釋懷!
過了一些時日,眾人見其已屆娶妻之齡,遂興起助其成家之念,孰料該青年竟以貧窮相辭,眾人曰:「吾等可為你說項,只要你說出意中之人,當戮力為之!」。後來果真覓得佳偶,遂同住於鴨母寮旁,夫唱妻隨,農牧自給。其妻亦得此穴氣(入水鱉)之益,胎生9胎 , 獲子18 。妻、兒、屋、財」皆備之後,乃興蓋祖厝之念。時地理師又為其覓一「蜜蜂出巢」穴;於此蓋祖厝後,子孫果興旺,並四出於佛潭各地繁衍子孫。
龜穴 湖下風水穴,位於湖下村東南山面,即赴金城公路過長抉北勢(現富鄉積儀社背後),有座俊秀篤實小山,外形似龜狀,因名曰:「龜山」。該山每至晦夜,常可見盞大紅火,徘徊閃爍其處,登高遠眺,清晰可見。或有好究者,沿此火光一探究竟,至則杳無蹤影,怪哉!相傳葬此穴者,其後世子孫會有良好的發展,即所謂「龜頭出總兵,龜尾萬人丁」是也。意謂:葬於龜頭者的子孫中會有人官至總兵之職。此穴為楊華之祖父楊士所葬,楊華果然屢獲戰功,步步晉陞,累官至蘇松鎮總兵,署江南提督。葬於龜尾者會有萬人丁,即子孫眾多。此穴為四房祖之裔孫於返鄉祭祖時所相中,遷其先人於佛潭之墓至此穴位,果真四房祖一脈子孫日益昌盛、興旺!
鳳穴 湖下風水穴,位於頂埔下,鳳尾延伸至黑士溝,鳳尾最尾端即海岸邊,有許多石頭,卵相傳即為鳳所生之卵。
蛇穴 湖下風水穴,位於沙坪。據當老所言,此穴之穴氣能令屍骨完整不腐朽。沙坪係湖下公塚,葬有許多先人,因年代久遠,大多瑩墓已無人祭掃,頗為零亂。此次湖下海堤工程所挖出的 20 餘具枯骨,果然具具完整,非常特殊。據聞此海堤之下尚有眾多先人的遺骸,由於未能不日施工單位確實的溝通,遂令諸多先人遺骨長埋堤下,步於堤上,有種悚然之感 。
 
湖下昔日之產業
      湖下鑿井業
  湖下鑿井的歷史和住民的生活及農作息息相關,至於何時開始有鑿井的活動則難以尋究。據族老言清同治八、九兩年 , 金門出現大旱,數月滴雨未落,河湖乾,固枯竭(古崗湖亦酒),民掘草根,煎乾葉為食,飢荒處處。當時湖下數位家境較優涯的農民,便僱請工人連同家人,一起投入挖井的行列,據說這是湖下鑿井數較多的第一時期;也相當程度地、解決了當時的困境。
  鑿井數較多的第二時期為鴉片種植、時期,由於鴉片的成長過程需要充沛的 、水源 ,為了呵護此價值如金的作物,只好廣鑿淺水井,以滿足這些高經濟作物的需求。
 鑿井數較多的第三時期為民國四十二年左右,由農復會逐年編列預算,分批補助金門地區農民鑿建農業灌溉及飲水供應之淺水井。湖下的原有淺井於古寧頭戰役前後被國軍基於軍事上的需要,將井中用以強固井壁的石條、石塊悉數、取走,造成許多古井就此明毀,因此得知政府此項措施,農民們便立即申請開鑿新井,湖下目前有不少此時期所構建之井。
  湖下鑿井的歷史,從鑿井方式上也大致分成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為「挖井」 , 清末民初的鑿井方式皆屬於此種。挖井的困難度極高,不同的土層和地質,就有相異的挖鑿方式。先由工人白地面往下挖掘,並把沙土置於井口四周,若地質為土層,且堅硬穩固者,則由上而下,一直挖到合水層即可。若土質鬆軟,則須於井的周圍砌築磚石,防止井壁的明陷。如果地層為沙質,那麼必須先挖出更大口徑的井(較土質為大),井壁周圍須以更多的磚石強固,井口附近的沙土亦須回填至井壁周圍的隙縫,頗為費力、費時。
挖到一定深度後通常就會有水湧出,此時仍須將湧出之水百出,以利於續挖的工作,一直要挖到清沙,水質清澄時,才算竣工(最後必須加入明礬)。此種挖鑿的方式通常井深不大,稱為「淺水井」,湖下村前的海岸及周邊田地等大多開鑿淺水井。
  第二個時期為「環井」,即以水泥印製的水泥環作為油井壁的建材,取代原本以磚石砌築井壁的方式,速度、效率提高了許多。早期的環井口徑為八十公分,空白莫小,易於開鑿;中期以後,隨著村民食水量、灌溉量的增加,於是口徑增加為一百公分、一百二十公分、一百三十公分等三種規格。至於政府委託的部份,如電力公司、酒廠等,則增加到二百公分之譜;放置水泥環時必須要以吊車吊入井中,方能順利進行。
  環井的開鑿通常分成幾組人員,分別負責印模(水泥環模卜挖井等工作,因此常需要許多的人員一起合作),湖下大部分從事鑿井的人,皆於此時期投入,「打井村」的名稱也就不腔而走,享譽金門。
  最後一個時期為「打井」,即以人工操作機器來鑽打深水井。大約於民國五十八年,湖下就開始有人引進此種先進的技術,之後由於效率、成本皆遠勝於環井,於是逐漸取代了環井而成為湖下目前主要的鑿井方式。
  湖下從事鑿井的工作,本來純粹是村民因民生及農作的需求而自行挖鑿,並非由特定的人士或團體來負責的,後來隨著經驗不闊的需求才逐漸吸引許多村民先後投入鑿井的行業。湖下最早從事鑿井業的人首推楊炳春先生之父楊連生先生和其徒弟楊金叩先生,兩人於日據時代便從事鑿井的工作,當時仍以挖井為主。民國三十五、六年,楊鴻禮、蔡永旋等人也加入鑿井的行列,此時的鑿井已經逐漸出現環井的方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