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東勢區愛鄉協進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楊晴子  
聯絡地址: 台中市東勢區南平里本街191號  
聯絡電話: 04-25875041  
傳真電話: 04-25875946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拜訪連興利鐵店林錦煌先生
    2010/08/23 14:29 | 本街人物篇
*
文/2010社造駐點同學

0820(五)

這天我們來到連興利鐵店訪問鐵店第三代經營者林錦煌先生
從事打鐵的工作已長達50多年的林先生可說是一本活的歷史故事書
我們問他的每個問題,他都能把故事講得好像就在眼前搬演一樣
他看著本街的興衰,我們問他,本街最繁榮時鐵店有幾間呢
他說本街最熱鬧的時候打鐵舖從街頭到街尾就有十來家哦,
但其實哪裡有務農,哪裡就會有鐵店
家裡在興盛期時總是很忙碌
有時為了訂貨家人甚至從早上四、五點就開始工作了
可能的話還會忙到晚上七、八點

_DSC0134
(打鐵時)

東勢本街的繁榮緊繫著早期的開發工程
大致可以分幾個時期
樟腦油、香茅油的開採提煉與外銷
由日據時代延續至民國三、四十年代都還很興盛
後來四、五十年代左右漸漸由林場的開發為主力
當時有八仙山林場、大雪山林場等等
另外也有幾乎同時期進行的中部橫貫公路開發也是使東勢繁榮的原因之一
依這些不同的時期,鐵店製作的鐵器也會有所不同
這些現在已然算是絕版的鐵器不用說都是超別珍貴與特別的
像是取樟的器械,破石用的鐵器,舉木用的大鐵夾,砍木用的大鋸子等等
提到了鋸店,我們不免好奇那個時候難道街上看到的鐵鋸店是沒有分開的嗎
林先生說當時鐵店服務的範圍很廣,那個手工打鐵的時代
鋸子的工作鐵店也都有在做
而現今會畫分出來,是因為後期行業漸漸走專業化分工
鋸子也漸漸都是工廠製作了,當然不再需要鐵店來服務這一塊的範疇

歲月的變更,林場的停止,又遇上後來的九二一大地震
東勢本街已不再如以前那樣的繁華
我們問林先生他覺得使鐵店漸漸走下坡,影響最大的原因是什麼
九二一地震重創東勢是原因之一
林場開發休止也是原因之一
但他也認為中橫的斷掉影響非常之巨大
中橫一斷,客源流失明顯
來自山區像是埔里的客源因為往東勢的交通不再那麼便利,自然就流失了

提到林業之間,林先生也閒聊了一下造林業
九二一之前到現今造林業還算在繼續進行
林先生感嘆地提到,早期外銷的木頭多是檜木與扁柏
偏偏這兩種樹木又不容易長大
撥經費造林的同時也得撥人力定期去照顧
但開發的範圍與速度早已大於造林,造林的行動著實是來不及
定期的照顧實有它的困難點
自然,造林業的成功率其實一直都不算很高
生態環境維護的這一塊,在資源高度開發的現今,反而更加突顯其重要性

_DSC0135
(打鐵祖師爺,爐公仙師)

對於可能成為末代的鐵店之一
林先生看法很豁然,當然是做到哪算到哪囉
關於傳承的問題
自己的孩子各有各的興趣與天空,他不想去阻礙與逼迫
我們問他學徒的問題
他打趣地說
現在的學徒跟以前的不一樣了啦,教學徒其實很耗費成本咧
以前的鐵店都是手工經營,三、四個人進行打鐵是常見的事情,
自然鐵店請學徒是時勢所逼,然後他們是互取所需
學徒從鐵店得技藝,鐵店從學徒們借力
雖然傳統的師徒制有三年四個月的說法
但林先生說,當時的學徒都很年輕(十來歲有)
天天幫忙天天看師父的動作,自然就會學到一些技術
聰明一點的一年就可以有很好的能力了
而現在跟以前不同
民國六十幾年進了機械
自然不再需要太多的人力
而學徒也越趨年長,多是二十好幾的大人了
要教變成鐵店也要有心理準備耗費大量的成本去讓學徒學習技藝
自然多數人都不會想做這種虧本的生意了

林先生在訪問結束後為我們秀了一段小鋤頭的製程
不愧是老手,只見他一下子切鐵塊,一下子敲打,一下子磨鐵的
速度之快令我們瞠目結舌
成品超級精緻可愛的哦!

1596拷貝
(完成品,小鋤頭)

在林錦煌先生這邊收穫多多
來到東勢本街
別忘了經過連興利鐵店時跟他老先生打聲招呼
請認明「圓云」老字號標章哦!

(p.s.
街上另有一間也是歷史悠久的「四角云」云利鐵店,
追溯其源頭的話其實是圓云的分支哦,
林先生說他的祖父算是云字輩的始祖,
後來半學徒半親戚關係的分支出去開店後,
為區別便有「四角云」跟「六角云」的差別,
最本源的便是「圓云」字號的連興利鐵店,
現今本街上可見的只剩「圓云」和「四角云」)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