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東勢區愛鄉協進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楊晴子  
聯絡地址: 台中市東勢區南平里本街191號  
聯絡電話: 04-25875041  
傳真電話: 04-25875946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0702(五)2010社區服務同學首次踏訪本街
    2010/10/13 01:14 | 來逛舊街路
*
文/2010社造服務同學

(此篇為同學第一次踏查概略的所見所聞,裡面提到的可以點閱其他文章閱讀)
0702(五)
第一次來到愛鄉協會的所在地--本街
由孟芳姊帶我們本街走一遭

待在愛鄉協會現址本街191號,前身是富山旅社,更前身曾是豆腐店
歷經了921震災但有幸保存下來
豆腐店可以追溯到日本時代,這時可以發現191號的建築前後有一些風格上的不同
楊執行長說前面經營豆腐店時就已經存在,而後半差不多是民國52年蓋的,
這建築從外觀看來不高,像是一層樓又多半層樓
不過走進去就大有玄機
裡面本身就像藏有許多樓梯的小迷宮,轉個彎就有許多小房間
外人看來是地下室的空間其實要算是一樓
這樣的建築特色主因在河階地的地形
河階地的許多坡檻階梯都是由當時的工人從大甲溪運石頭來奠基
用想像就覺得超累人的……

圖一


問楊執行長的記憶
早期旅社開了許多間,除了富山之外也有八仙、東勢、關山,但這些店都在921重創
旅店最繁盛時的客源多是開採木頭或到後來橫貫公路開發等等高風險又久久才下山一次的勞力者
富山旅社早期隔間就隔了11隔間,通常是由小小的空間再去隔迷你空間的方式,
給人休息的房間因為迷你,裡面也幾乎都是超單純的單人床
問當時的價錢的話,一晚休息大概60元左右
當時繁榮的本街,酒家林立見怪不怪
旅社經營帶出的灰色文化自然也就不稀奇
客源若與酒家做區別大概就是身份地位財產的不同
旅社的趣聞與當時盛行的文化我們可以從
楊執行長指著建築內的「氣窗」與「逃生門」所講的生動故事中一窺究竟

本街上還可以見到保留下來的河階地建築,像是南片巷隔壁的林照相館、大元眼鏡行、新清涼冰果室等等

我們接著來到新清涼冰果室拜訪王昌敏老闆
王老闆請我們吃了特別的梨子冰,聽說7月10號才會正式開賣呢
我們邊吃邊聽在本街長大的王老闆說故事
從本街早期的印象與歷史,聊到冰果室的趣聞,聊到老闆自豪的產品
聊到同是河階地型建築的歷史,聊到店裡擺設的舊照片每一張背後的故事


休息時間又從孟芳姊和楊執行長那邊聽了很多故事
像是何謂細手染
細手的意思有客家人做工巧,東西細膩意(客語說ㄙㄟ  ㄋㄧˋ)
我們也看了一些成品,愛鄉協會也努力想找尋發展這一塊領域的舞台

再來說說歷史
本街=舊街路(Qˋㄍㄟ ㄌㄨˋ)
伐木業沒有後就迅速退掉熱潮,而921更是受到重創
客家音屬大埔腔

東勢算是一個「轉運站」,也是原民與漢人的交接處,
泰雅族民族性強,而漢人入侵,他們當時會以「受冤要洗刷冤屈」為由而舉行出草
當然漢人的家人若被砍頭,也想要回砍回去,所以在當時有這麼一段段血腥又無理性的歷史故事
「社」的地名多是「原住民」住的地方,
而本街前身叫大馬林,有「墳墓」之意,後來一些漢人就是利用這個含意讓原民離開而霸占下來

談談民間宗教的話,河洛人多拜媽祖、客家多拜三太子
東勢本街的廟宇:太子爺廟(要去砍頭前所拜的戰神)、
三山國王廟(客家的原鄉信仰,但在產業發展下反變次要的信仰)、
巧聖先師廟(木匠)與施琅帶人來台有關的故事。

東勢在民40多年是台中有名的五鎮之一
主要在於樟腦的開採(現還留存的腦館在林照相館對面)、大雪山伐木時期和之後的橫貫公路開發帶來的潛力
在這些重勞力高風險的工作,工人時常久久下一次山,每一次的工作可以說是拿命換來的,
以當時物資「一次性的補約」,物產像是豆腐、內衣褲的都是大量批發,果真帶動經濟榮景呢

拜訪本街的一路上,若有遇到居民,偶會聽到孟芳姊與楊執行長發出像是「勞力」閩南發音的招呼,
經孟芳姊解釋原來這有「謝謝」的意思
說是謝謝,不同腔的客語也有分(有聽過另一種說 "ㄚ"  "ㄗ"  "ㄒㄝˋ"、而大埔腔則是像「勞力」的閩南發音)
另外又聽到一個,「ㄉㄨㄥˇ    ㄐㄧㄤˊ」這個有「漂亮」的意思,
又像是客家語沒有ㄨㄚ的音
這些知識對不是客人的我們來說都非常新奇呢

接著從本街往大甲溪的方向下到文化街
(聽聞文化街是從房子中間橫切過拓寬的路,在孟芳姊小時候文化街超窄的像是人行道那樣)
拜訪東勢極為重要的巧聖仙師廟
921之前此為三級古蹟,因為震災全毀,非常可惜。
進廟前首先會看到外圓內方的「規矩」,正是要我們做人要學會外圓內方
廟裡面可以看到「巧奪天工」看似陽刻實是陰刻的扁額,那可是古時皇帝命人刻的哦,歷史悠久
現在的仙師廟供奉有巧聖仙師(木匠)、爐公仙師(鐵匠)、荷葉仙師(泥水匠)
仙師廟的周邊牆上有許多圖案,有取樟腦油的過程等等……
說到這間巧聖仙師,在早期是為當地的政教中心,極為重要的地位
東勢一帶墾首之一劉啟東與其子劉章職的豐功偉業也很值得一書

圖二

接著我們拜訪鯉魚伯公廟(永安宮)
為什麼說是鯉魚伯公廟的話
其實是因為廟裡的那個土堤形狀從某個角度來看極像一尾鯉魚

地方有個「金螃蟹與金扁擔」的傳說:
鯉魚伯公祠下方是東勢水源地(自來水公司東勢營運),
東勢營運所昔日原為一池天然水潭,盛傳水潭裡有一隻「金螃蟹」經常在夜裡活動,但無人捕獲。
相傳在清道光20年間(西元1840年~),有位自鹿港登陸的英國傳教士,在沿大甲溪傳教時,
無意間發現了東勢水源地水潭內的金螃蟹,並以紅布袋網獲,且將水潭中的金扁擔也取走,
從此大甲溪經常山洪爆發,沖毀不少田園房舍,東勢鎮的風水也因此遭破壞,以致無法發達起來;
但任憑大甲溪水勢如何凶猛,洪水始終不曾沖襲鯉魚伯公祠一帶,使東勢先民得以長年安居樂業,
當地居民為感謝鯉魚伯公護洪有功,特將鯉魚伯公「祠」升格為永安「宮」。

鯉魚伯公前的明珠大石,當地居民尊稱其為「石母神」,
東安里許多人家的小孩會讓給東安里鯉魚祠的「石母神」做義子,
祈求神明護佑,讓子女在成長過程中,能順利平安。
東安里的客庄居民每年會帶家裡的小孩到鯉魚祠戴絭及換絭,
「絭」為「紅絲線」,直到小孩滿16歲轉骨後,會去脫絭,脫絭表示小孩已長大。

(引號內文章摘自「臺中縣大甲河聚落文化發展協會-鯉魚伯公祠」一文
http://archives.hakka.gov.tw/blog/taigabhohakka/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BlogArticle&articleId=NDM3NDU=)

所以形似鯉魚的石堤是個美麗的誤會

本街首次踏察的最後我們又經過了土地公廟、福安伺、太子爺廟。

小小的區域越有超級豐富的故事哦,這是本街第一次踏察結束後的感覺。
謝謝楊執行長與孟芳姊的熱情招待。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