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鸚哥石文化夢想協會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2
  • 累計人數:114610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855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陳秀美  
聯絡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181號  
聯絡電話: 02-2670-0818  
傳真電話: 02-8678-0011  
關於我們
第三期鶯歌社區報
2006-12-07
鶯歌社區報第三期報導加入社團與學校主題:
ㄧ版報導大漢溪水文史與地質。
二版報導鶯歌奇人-神童張栩,搭配社區社團介紹與鶯歌南雅夜市報導。
三版報導文化資產新生命海報與社區兩所小學簡介與活動報導。
四版報導百年土地公廟文資與生態特色-變色樹與鶯歌花海。

大漢溪水文史與地質
在通往三峽和樹林的沿途上,舉目可見的除了琳瑯滿目的陶瓷特色外,還有一條曾緊繫著鶯歌發展命脈的大漢溪。身為鶯歌人,不可不知大漢溪;現在就讓我們來一趟大漢溪探索之旅吧!
大漢溪原名「大嵙崁溪」,古稱石門溪,全長72公里,流域有1163平方公里。偕同新店溪和基隆河,匯聚流入淡水河。其中大漢溪為淡水河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品田山及大霸尖山。進入台北盆地後與新店溪會合於江子翠,成為淡水河本流。

大漢溪的變遷
大漢溪的形成,共經過入海、遷徙、侵蝕、襲奪四個步驟。在台北盆地形成前,古大漢溪和古新店溪是獨立入海的兩條河,它最早期經桃園石門鳳山溪出海,由於地殼運動,經過四次的河川遷徙改道。直到「桃園台地」形成,才促使河道被林口台地擋住而停止,最後由今日南崁出海。台北下陷成盆地後,古新店溪加速了上游的侵蝕作用,源頭切割山谷,於是越來越靠近古大漢溪。就在距今三萬年前,古新店溪在今天鶯歌一帶與古大漢溪接上了。地勢較低的古新店溪,下切、側蝕出一系列的河階,並將古大漢溪襲奪過來,形成了今天的模樣。

鶯歌和大漢溪命脈相連的關係
早期台灣的道路交通尚未開發,河運與城市之發生、興起與轉變關係甚深。淡水河沿岸所流經的城鎮,皆與早期航運息息相關。當時人和水的互動關係可以說決定了鶯歌的地域空間。大漢溪不但提供作物生長和人民生活所需,更成為最重要的聯外交通線。清代時,鎮內的屯墾區集中在大漢溪畔,形成沿河岸帶狀發展的聚落。而二甲九碼頭(今二甲、南靖一帶),更肩負著運輸的重任。之後日本人在此興建糖廍,每天往返的船隻近百艘,因此「蔗廍」也成二甲九碼頭別稱。直到日本人改建鐵道路經鶯歌,部分航運由鐵路取代,鎮內人口分布大量擴散到各地。加上桃園大圳的開鑿完成,導致水量驟減,泥沙呈現造成不利航行。最後航運完全被鐵公路取代,這才改變了鶯歌和大漢溪命脈相連的關係。

地質觀察的絕佳場所
1964年六月石門水庫興建後,大漢溪得不到砂石的補充,加上原本砂石的開採,河床底部砂岩與頁岩層裸露,仔細窺探還能發現奇石與古生物化石(貝化石最多)喔!福德宮後方坡地碼頭遺址,亦可見礫岩與地殼板塊擠壓隆起的地質現象。還有陶瓷業用的陶土地質,在這裡都可以輕易看見。所以說,三鶯大橋邊的河濱公園及河床,是開發地質觀察的絕佳場所。

結語
儘管鐵公路的發展及河道的變化,使得大漢溪的航運價值不再。但是經由板塊隆起和溪水沖刷的交互作用,讓我們藉此得以一窺大漢溪中下游的河階與洪水平原的地形特徵。正所謂十年河西十年河東,今日鶯歌地區的飲用水皆來自大漢溪,即使少了早期使用價值的大漢溪,還是有許多體驗價值等著大家去發現呢?
圖片向左捲動按鈕
圖片向右捲動按鈕
相關圖片

社區剪影
社區快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