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社區通粉絲團
會員中心
RSS 訂閱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
:::
:::
搜 尋
社區故事館

從農村培力談農村再生

發布日期:2014/07/30

從農村培力談農村再生

文‧圖/林奠鴻(大二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P1070161

1.農村培力

 

長久以來,台灣的社會結構,一直朝都市化發展,鄉村結構轉型,鄉村青年人口外流與鄉村高齡化現象,加上政府單位偏重都市的決策模式,更加速城鄉差距擴大。而台灣加入WTO之後,農業開放與自由化使鄉村的發展受到極大衝擊,鄉村內部的特色亦逐漸一步一步流失中。人力素質的提升、人文素養的深化、鄉村環境的建設管理、在地文化的認同,創造鄉村經濟活力,及終身學習的機會,激發居民熱愛鄉土的情懷及自主建設新故鄉的能力,均是未來鄉村發展的重要課題。
 
2008年馬政府上任為落實競選承諾,透過農委會水保局提出農村再生計畫政策,並且為了維繫政策的永續性,於99年8月4日透過立法院三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條例除了編列1500億元「農村再生基金」外,為了協助農村社區由下而上,自主完成個別農村社區的「農村再生計畫」,農委會水保局同時規劃與設計協助社區提案的「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基於營造人心的基礎上,加強農村再生概念、改善鄉村規劃的過程與實質內容,建立居民參與鄉村規劃的機制,培養鄉村規劃及水土保持的知識與技術,並期透過鄉村地區現有組織如鄉鎮公所、村里辦公室、社區發展協會、農漁會與學習組織等,共同致力於人力培訓之推動,期透過地區鄉村整體發展共識的凝聚,培訓鄉村居民依據地區既有資源,並進一步規劃發展特色性之故鄉規劃。
 
農委會水保局「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規劃四個階段社區居民的共識過程,並且委託專業團隊進場協助社區。團隊首先透過「關懷班」讓民眾理解農村再生計畫的目標與精神,以及想關的法規與參與程序,當然觸發居民的想像力與行動力也是重要議題。接著為協助社區認識自己的社區資源與社區議題,規劃「進階班」21個小時的共識營,及5小時重點社區見學活動,透過居民會議、討論與踏查及社區見學,一起完成社區資源地圖與社區議題分析。社區完成進階基礎各項檢核工作後,水保局於第二年規劃「核心班」24小時社區農村再生願景工作坊及12小時的實作計畫(含社區空間改善或社區活化活動),社區將依據進階班所掌握的社區資源特色與議題,透過工作坊的討論與共識,以及實作計畫的操作經驗,共同完成社區的農村再生的初步構想與願景藍圖。第三年團隊透過「再生班」12小時行動策略與方案的共識討論與12小時的實作計畫,並且模擬社區居民會議,共同完成社區農村再生計畫初稿。水保局為了落實「由下而上」、「社區自主」及「先軟後硬」的概念,課程進行的過程同時規劃「農村再生專員班」針對社區推薦幹部,分別於四個階段進行幹部重點培力,希望這些專員班幹部會到社區能過帶領社區成員一起討論,一起完成社區自己的農村再生計畫。「農村再生培根計畫」理當是帶領農村朝向一個以「人、生活、產業、環境」共同織理而成的豐富生活而努力。並且以培訓鄉村營造人才,提升鄉村人力素質。發掘鄉村資源,開發鄉村多元特色。促發農村休閒活動之創生性經營,關心鄉村生活環境。推動居民參與鄉村規劃,共同思考由點而線而面的活性空間策略。以日常生活及使用機能取向之願景發展與共識過程。同時深化鄉村人文素養,帶動及孕養鄉村美學與創新氛圍。激發居民在地認同,凝聚整體發展共識。推行不但有「民眾參與」,同時,應重視「集體分享」與「共成行動」。並忠實反應社區現況與需求,從居民生活出發,改善農村生活與環境,整合其他資源等為目標。

100_6128
2.社區的民眾參與

 

IMG_0947

 3.農村空間再生

北宜高速公路開通後,宜蘭納入台北一小時等時圈內,但也因此承受許多衝擊的影響與改變,我們觀察,不僅僅是宜蘭,台灣許多地區的農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因此我們對農村有以下的觀察:
 
農村逐漸失去生產及孕育的功能
農村因為社會的變遷與農業政策的改變,逐漸失去生產及孕育的功能,宜蘭的農村自從高速公路開通後,也開始往這樣的發展靠攏。
 
村的認同及主體逐漸流失
當都市的過度開發進入到農村,當越來越多都市觀點進入農村,是在稀釋農村的認同及主體。在這樣的情況下,培根計畫應當在這個時間點,扮演何種角色,是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的,因此我們積極期待培根計畫可以扮演以下的角色:
 
找回農村生活文化價值與豐富的生命力
農村再生計畫,就是以農村原本的發展脈絡及特色資源、人力資源,重新生產農村才有的生活文化及價值與豐富的生命力。
 
觸發在地居民對於農村發展的想像力與能量
培根計畫的定位即是一個農村再發展之行動計畫。有關農村發展與再生之關鍵,便會牽涉到在地居民對於發展的認知、意願,共生發展之想像力與能量。
 
培力在地居民的對話能力
透過常民化、日常性、生活感的學習與共成過程,來促進在地居民對於發展的認知、意願,共生發展之想像力與能量,培力在地居民,訴諸於常民本質之日常、生活性運作過程,展開專業知識與常民經驗之直接對話、共同分享。
 
因此我們期待透過培根計畫的操作,可以串聯農村社區,結合各地資源,發掘內部資源,強化農村再生觀念,推廣生態永續理念,開發多元特色,建立策略聯盟,促進交流互動,以建構完整的鄉村營造板塊,共同維護宜蘭鄉村的生活。
 
農村的主角是居民,農村發展方向的擘劃者和參與營造的工程師更是居民全體農村再生工作最重要的基礎是居民的自發性與自主性,農村的主角是居民,農村發展方向的擘劃者和參與營造的工程師更是居民全體。只有這樣,民主的真正內涵-居民當家做主,做這片土地的主人才有可能落實。過去由於政治體制與教育思想的扭曲,原本是居民手中的權利,卻得由公部門的政策來喚醒,原本是居民該主動積極來參與的意願,卻由公部門透過各種工作計劃來鼓勵誘發。這種結構性的矛盾與扞格,對剛萌芽的農村營造工作造成發展上的阻礙,是極待突破的瓶頸。但是,長遠來看,農村的自主性應回歸到民間,農村發展實務工作的推動,應由民間來主導承擔。希望經由培根計畫的執行,為宜蘭在地的農村社區營造模式奠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