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
社區通粉絲團
會員中心
RSS 訂閱
常見問題
加入最愛
:::
:::
:::
搜 尋
社區故事館

都會中的一條溪

發布日期:2015/08/31

臺北第一條封溪護魚的河川-四分溪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專員 陳思安

 

這是一條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溪流,清澈的水泉從南港和文山的交界處緩緩流入久如社區,茂密的樹林給予溪流中的魚蝦們最好的保護,水流過了大小壺穴的河床,大石頭和小卵石的河床,裏面的苦花魚、馬口魚、鱸鰻、溪哥和螃蟹恣意的遊走,流經過竹林、小茶園、古道、十八羅漢洞和天然崩崖,來到中游,因為早期曾經河水暴漲沖沒了許多人的家園,做了人工堆砌的生態工法河川整治,整齊堆疊的石頭成了一道道小型的瀑布,水岸兩邊是住家、菜園、公園、廟宇和登山步道,再往下游走河床是三面光的水泥牆,河岸兩邊是公園、住家、軍人公墓,流經過中研院之後就進入了不見天日的地下,直到匯入大坑溪。從上游到下游,流過九如里、中研里、中南里及新富里,古名為茅草埔、湖仔內、舊埤仔、新埤仔,因此這條溪被命名為「四分溪」。

 

四分溪的遭遇一開始和發展中的都會河川並沒有什麼不同,人們為了有更多的生存空間、畏懼河水暴漲所帶來的災害,在靠近群聚的住家旁,河道用水泥砌成又高又深的牆,或用水泥當蓋子將小時候的記憶上蓋,為的是不想重溫颱風來時水淹腳底的記憶。因此水的記憶,逐漸離人們遠去,四分溪似乎只剩下水溝的功能,誰也不想知道溪水從哪裡來,以前又是如何陪伴爺爺奶奶的生活,在一棟棟公寓的興建之下,四分溪的記憶也和在地的人們逐漸脫離。

四分溪封溪護魚誓師大會(巡守隊員與陳章波老師)

四分溪封溪護魚誓師大會(巡守隊員與陳章波老師)

但是,住在四分溪中上游的久如社區居民打破了這樣的狀況,因為上游有個不定時不定量排放廢土的工廠,常常在下雨或晚上,暗暗的排放有毒的廢水和廢土,讓整條溪流變成白色,裡面的魚蝦都翻白肚浮在水面上,原本能灌溉菜園的清澈溪流一夜之間變了樣,於是久如社區在民國98年舉辦「四分溪封溪護魚親山淨溪誓師活動」與廢土場開始了長期的抗爭,為了監督水質社區自行組成河川巡守隊日夜巡邏,並且聯合中下游的社區、南港社大、區公所、公燈處、水利局、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等相關單位在民國99年組成四分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共同面對勢力龐大的廢土場以及尋求四分溪的未來發展方向。

四分溪淨溪節和踩街活動

四分溪淨溪節和踩街活動

而為引起更多社區居民關注,久如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做為四分溪環境教育場域,將四分溪空照圖、數值地形圖、區域盤點照片放置在牆面上,使社區居民能隨時討論,另外社區也與南港社大開辦四分溪大家談講座,邀請中研院學者、魚類專家、居民和委員會成員一同討論四分溪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社區大學也開辦PPGIS、走讀四分溪等課程,帶領學員走入四分溪,用照片和文字記錄魚類、鳥類、植物等生態資源並把google map做為照片記錄的平台。而對於社區的高齡長者與婆婆媽媽們,則是開辦老人關懷據點、烤麵包、餅乾、手工皂、跳舞和唱歌的活動,吸引他們走入四分溪環境教育場域中討論,並且把他們的手藝送給社區中的獨居老人享用。於是在眾多人士的奔走下,從民國97年抗爭至101年終於使廢土場停止運作,還給四分溪一個乾淨無污染的生態環境。

四分溪淨溪實際情形

四分溪淨溪實際情形

但也因為階段性任務結束,社區組織面對議題轉型的課題,發展出環境永續發展與人的關懷兩大軸線,先以「魚兒回來了」為主題辦理上游、中游、下游的四分溪踩街和淨溪活動,邀請四分溪流域的居民共同慶祝乾淨的河水和小魚小蝦回來,也推廣由乾淨河水所澆灌的綠竹筍和週邊無毒蔬果給在地住戶,減少食材到廚房的碳足跡,也能成為支持山上的小農們持續耕作有機、無毒的蔬菜。在人才培育方面以四分溪巡守隊轉為導覽員,也透過開設社區廚房在地食材製作麵包、菜餚、手工皂等,未來朝向推廣社區產業並回饋四分溪的永續發展。

社區民眾與議員一同為四分溪河川議題抗爭

社區民眾與議員一同為四分溪河川議題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