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社口社區代表圖像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蘇玉樹  
聯絡地址: 未公開  
聯絡電話: 未公開  
傳真電話: 未公開  
社區小故事
鹿港擔埔社的典故補充修正
    2014/04/02 21:48 | 社口的故事

鹿港擔埔社的典故補充修正

    鹿港擔埔社,據傳係嘉慶中葉(1815年後)以來,至清光緒年間開禁而番害較少的挑鹽擔貨的路線。清廷開放可以入台屯墾與貿易,於是先民紛紛移民或來台灣做生意,當時內山最為缺乏的民生用品就是鹽和米,於是米.鹽成為當時與原住民以物易物的理想貨物。

    古語「鹿港擔埔社、打米石七八」。意指從鹿港挑至埔里社的挑夫,需要有挑七、八石將米或鹽之能力,昔日以此俗諺來描述貿易的景況。

早期山城民生必需品皆從鹿港肩挑,由水沙連南北二路入埔,

     ※北路入埔。大致由鹿港-秀水-花壇(番仔屯-三春(台灣民俗村)-崩崁-社口-芬園-寶藏寺-縣庄渡船頭-石頭鋪(草屯石川)-下茄荖-頂茄荖-草鞋墩-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北勢湳-南埔崁-土城屯園子-雙冬-大堀底 湳仔小崖-龜溝(龜仔溝)-柑子林(外國姓)-北山-烏牛欄-埔社(今杷城一帶)。

俗稱「內南投道路」,迂環迴繞,涉溪越嶺,中途打尖換鞋,往返四天旅程,挑擔單程長達八十餘公里路,以魚脯、布匹、油及鹽等日月貨品為輸入大宗,又以鹿皮、中藥及山產等為輸出貨物,商旅往來備極勞累。

 

     ※南路入埔,係於乾隆53年(1788)後,由來自社察、集集,越土地公鞍嶺循田頭社-水社-日月潭-五城堡的審鹿社-白葉嶺、珠仔山而北上埔里盆地-覆鼎金、茄苳腳來到埔社(今杷城一帶)。

    今於貓蘭社附近原邵族聚落處,遺有「鹽仔田」、「番仔田」等地名,證實鹽商挑鹽擔至此換取貨物,而原水沙連山道被冠以「鹽路」的稱號。


                                                                          感謝網友提供相關典故資料補充




漫談社口村與好漢廟
    2013/09/03 21:59 | 社口的故事
此為代表圖像



漫談社口村與好漢廟

據好漢廟常監委員蘇塗發先生指出;好漢廟為社口附近聚落的信仰中心,近年來在前主委呂正富先生即現任主委陳育進先生帶領的管理委員會幹部與志工,在各項祭典、社團活動配合辦理日見規模。希望能打造一個具有文化傳統與地方產特色的...

閱讀全文...




認識社口中正老街
    2013/09/01 21:22 | 社口的故事
此為代表圖像 早年鹿港擔埔社( 附註說明)的興起,因地處當年貿易巔峰的鹿仔港與貧瘠的深山埔里社中途,往返港口至深山, 社口是一處非常重要的補給休息站 ,造就了社口老街的風華繁榮, 因為挑夫布商、鹽商翻山越嶺運銷華洋百貨、山產獸皮;來到社口也累了。需要吃飯休息補給,,因此商業應運興起,漸漸形成...

閱讀全文...




6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