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名稱: | 新竹市北區金竹社區發展協會 | 成立時間: | 2002-12-14 |
---|---|---|---|
負責人: | 林秋涼 | 聯絡電話: | 0986-336962 |
聯絡人: | 林秋涼 | 傳真: | |
組織人數: | 108人 | E-mail: | JN32013201@YAHOO.COM.TW |
聯絡地址: | 新竹市武陵路288-1號 |
社區名稱: | 新竹市北區金竹社區 |
---|---|
社區網址: | 無 |
所在位置: | 新竹市 新竹市 |
社區戶數: | 戶 |
社區人口數: | 2176人 |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 23人 |
主要族群: | 高科技 普通家庭 閩族 |
發展重點: | 社福醫療、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 |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
一工作重點.運用在地資源,推展環保理念,營造清潔、舒適及合乎生態原則的生活環境。 二.發展困境.1.志工招募不易 2.經費有限 3.大家都忙於生活 |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
1.能妥善運用現有的資源 2.加強宣導愛鄉觀念 3.提倡環保意識 4.河濱公園已由綠手指協會開發家社 現已是一座非常漂亮的戶外公園 5.能與舊社國小合作 6.多強化居民的閱讀習慣提升孩子們的文化氣息 |
社區簡述: |
金竹里為新竹市北區之一里,古稱金門厝,與舊社地區鄰接,屬於新竹市政府規劃社區營造工作下士林聯里(共十三里244鄰)的一部份。 依清末地方志的記錄,竹塹城北門外有水田莊、水田尾莊、南子莊、舊社莊與金門厝莊,其中金門厝莊有記錄曰:「縣北四里,戶四十一,丁口一百六十」(新竹縣采訪冊69, 75-76),當時應即屬中型聚落。相鄰的湳雅,即上述南子莊,在清代為古官道的必經地點,為竹塹城越過頭前溪來往竹北地區的重要路口,此外,地方志記載本地有一金門厝義渡,也叫湳子河義渡,在十八世紀末即由當地平埔族竹塹社及殷戶共同設置,以後陸續有重修(新竹縣采訪冊,123-4)。以上資料顯示自有歷史記錄以來,此地的發展以聚落的成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與原住民曾落腳處為其特色。 日本時代以後迄今最直接相關的歷史記錄為行政建置的調整。明治三十四年(1901)新竹設廳時,包括湳雅、金門厝、舊社等等聚落合併設立湳雅庄。大正九年(1920)新竹改廳設州,湳雅庄改為大字,併入新竹街直轄。民國三十五年(1946)廢大字設里,分為湳雅和舊社兩里。民國八十一年(1992)經國路開闢,人口發展快速,割湳雅街以東另設金華與光華兩里。金竹里原屬舊社地區,因里境西部金門厝地區在民國七十年代以後發展快速,到民國八十三年(1994)里民超過二千戶,因此另設金竹里。里境有0.8332平方公里,人口約四千多人(此數據在台灣地名辭書中有兩處不同,姑記)。至於「金竹」之名,據云取自金門厝及新竹各一字為里名。某志工表示不同意見,認為是金門厝跟竹巷各取一字。 金竹里主要的社區型態為居住區,近數十年來移入人口造成人口大幅滋長,加上附近有大潤發賣場、光華國中、舊社國小,以及新竹市聯外交通要道的東西向快速道路及溪洲大橋,另外還有不少新建案的工地現場,現階段討論最多的公共議題為老人及學童的交通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