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南區長春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7
  • 累計人數:61855
  • 發表文章:16
  • 相片數量:69
  • 回應數量:1
  • 網友按讚數:0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聯 絡 人 : 梁曼娜  
聯絡地址: 台中市南區台中路42號  
聯絡電話: 22230373  
傳真電話: 22235160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紀錄城市最邊緣
    2010/10/09 18:48 | 無尾巷的人物故事

紀錄城市最邊緣-台中市南區民生路26巷的故事

民生路26巷雖然位於台中市區,卻是城市最邊緣地帶。這裡有39戶住屋相連,都是佔用鐵路用地及河川用地來興建,由於使用面積不大,住屋的後半部都以支架加以支撐,並懸於綠川之上,仿佛是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常見的「吊腳樓」,深具時代及地方特色。

而這種結構建築群,是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國共內戰中大批難民逃亡到台灣暫住,此時台灣的農村人口又大量遷移到都市謀生,在現有建築物不足以應付人口增長下,這種「吊腳樓」型態的簡易違章因而產生。依據台中市政府民政處的統計資料顯示,台中市在1947年到1956年間人口增加40%,當時的台中市長林金標利用台中市柳川沿岸公有水利地,容許為其搭建臨時性收容住所,被稱為「克難屋」,一時間除了柳川沿岸之外,台中市的綠川沿岸也隨後興建這種「克難屋」,在愈來愈多下,政府在有法難管、無力可施下,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由於這些建築物任意興建於河川上,加上生活於此地的人們都將日常生活的排泄物直接排放於河川中,造成河川惡臭、污染,而且其建築物大都為木造結構,若是發生火災就難以收拾。因此,台中市政府從1970年代展開拆除工作,並輔導居住於此地的民眾購買房屋,經過40年歲月,目前台中市區這些「河川違章結構建築群」已經消失殆盡,只剩下台中市南區長春里的民生路26巷的39戶人家、200多位民眾還保持著原有的生活方式,而其獨特的建築結構,也反映出戰後初期台灣社會的都市化發展樣式。

雖然是違章建物,但在歲月及都市發展下,這種建築結構開始為學術界所重視,並稱呼為「蹲佔聚落」,意指位處於一種對一般居民而言較不具價值的邊緣空間,例如廢棄大樓、荒地、窄巷、大樓樓頂、橋下、空地、貧窮坍塌的住宅區等,是都市發展中不可缺乏的一部份。目前全台中市只剩下長春里還保留下39戶,在拆除之後,不但代表著這樣型態的建築物不復見面,更將讓此地住民所衍生的獨特生活消失,因此,民生路26巷所代表的意義不只是都市中的違章建物而已,更特別的是,人們如何在困苦的都市環境中,找尋一種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得以生活的社區。

  <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