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後龍鎮大山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34
  • 累計人數:144996
  • 發表文章:13
  • 相片數量:594
  • 回應數量:4
  • 網友按讚數:1
聯 絡 人 : 黃金燦  
聯絡地址: 苗栗縣後龍鎮大山里7鄰53-9號  
聯絡電話: 037-433116  
傳真電話:  
社區小故事
分享到plurk 分享到FCAEBOOK
靠海吃海 ~大山腳人牽罟討海
    2010/11/04 11:29 | 社區文史
*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在本地鄉老的口中,山和海是個相對的地方-海裡叫「海底」、海岸以上就稱為「山頂」,到田裡工作叫做「做山的工課」。準此,則早期的大山子民稱得上是「吃山又吃海」。

      從中港溪口到外埔石滬,平直的北埔海岸,乃是上天恩賜村民共「耕」的「大水田」,只有潮汐,没有水旱災。自先民拓殖斯土以來,即是農耕之外,另一個討生活的場所。他們既是種田的「做穡人」,也是捕魚的「討海人」,上山下海兩頭忙。但也帶來了雙重收入,除非「山窮海竭」,否則,互補之下,生活多了一分保障。

  民國六十年代以前,台灣海峽魚源豐沛。「牽罟」每網動輒以千斤計,甚至上萬。因此,這種捕魚方式,在本地歷久不衰。進入牽罟季節,一半以上的村民,移師海邊,另闢戰場,往往獲得豐碩的戰利品。魚貨賣錢,以給家用;分魚烹煮,「菜鹹」(配飯之菜肴)不缺,既是生活資源之所賴,豈敢不辛勤耕耘?

      如今,北埔海岸的牽罟捕魚,已然走入歷史,但在漫長的歲月中,它曾是大山里民重要的產業,也是四五十歲以上民眾難忘的回憶。撫今追昔,儘管潮流難逆,狂瀾既倒,但我們仍樂意描繪這段勞苦中充滿希望的牽罟情景,讓走過的留下痕跡,並使後生晚輩,了解這段曾與鄉民生計息息相關的歷史,並體會前人與大海搏門,艱苦養家的勇毅精神。

(一)與大海拔河-牽罟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