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代表圖像
聯 絡 人 : 偕淑琴  
聯絡地址: 970花蓮市中美5街73巷3號  
聯絡電話: 0921037486  
傳真電話: 03-8234319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2
  • 累計人數:25682
  • 發表文章:0
  • 相片數量:2
  • 回應數量:0
  • 網友按讚數:0
關於我們
組織基本資料
組織名稱: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成立時間: 2003-08-16
負責人: 潘朝成 聯絡電話: 0921037486
聯絡人: 偕淑琴 傳真: 03-8234319
組織人數: 30人 E-mail: hcna@ms43.hinet.net
聯絡地址: 970花蓮市中美5街73巷3號
社區基本資料
社區名稱: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社區網址: http://pataronang.com/
所在位置: 花蓮縣 花蓮市
社區戶數: 50戶
社區人口數: 400人
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 30人
主要族群: 噶瑪蘭族 
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人文教育、環境景觀 
工作重點與發展困境: 1.新社部落族老逐漸凋零,傳統知識保存不易。
2.大量的年輕族群到都會工作,部落傳承恐有斷層之虞。
3.1990年代中期,僅有3-5位老工藝師從事傳統香蕉絲編織製 作。
4.2004年之前,香蕉絲編織缺乏公部門有效率的關注。
5.新社部落缺乏染、織、設計、研發、銷售等人才,不利部落展產業發展  
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 鑑於花蓮縣豐濱鄉新社部落擁有台灣原住民族當中獨一無二的香蕉絲織布民族工藝,2005年,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在新社部落成立了-「新社香蕉絲工坊」(全台唯一以香蕉絲作為染織材料的工坊),透過有組織的訓練、研習計畫、作品發表展示等工作,讓工藝師在學習與創新的過程中,分享分憂與集體參與機能。

我們從基礎傳統香蕉絲編織技術紮根工作到發展之過程,具體擬定「編織東岸香蕉花園-10年5階段發展目標」,希望在既有基礎上有效率的發展。目前已經實施第1階段與第2階段上半期(96年):

1、第1階段:傳統與技術紮根期(94-95年):
珍惜老藝師才能、傳統紮根、香蕉樹栽種管理、中價位與普通價位產品開發、木雕、藤竹編技術的開發、聘請染織學術與專業人才、工藝技術提昇、引進機具、建立部落文獻、人才組織培訓、產品販售、閒置空間再利用、戶外景觀改造、美化部落等。

2、第2階段:人才、技術提昇與產品開發期(96-97年):
聘請香蕉絲染織專業人才、傳統香蕉絲編織製作、傳統香蕉絲編研發創新、研習、編
織機具改良、文化交流、改善展示空間、香蕉絲編織作品展覽等。

本年度將朝向第2階段下半期發展,就是傳統香蕉絲編研發創新、研習、編織機具改良、文化交流、改善展示空間、香蕉絲編織作品展覽等。未來發展重點或願景將依照「編織東岸香蕉花園-10年5階段發展目標」執行,如下:

3、第3階段:部落環境改善與行銷期(98-99年):
改善部落環境、行銷訓練、建立東岸香蕉花園環境雛型、國際文化交流、適度行銷。

4、第4階段:拓展與內部經營期(100-101年):
拓展市場發展文化產業、建立東岸香蕉花園環境、服務訓練、吸引有品味的觀光客來部落作深度參訪旅遊。
5、第5階段:部落經濟自主發展期(102-103):
保留傳統特色開發多樣化產品、加強服務品質、改善部落經濟。  
社區簡述: 1.民國92年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是由花蓮縣境內噶瑪蘭族後 裔籌組,成員與幹部均為新社(豐濱鄉)、立德(豐濱鄉)、加禮宛(新城鄉)、東方羅馬(新城鄉)等部落族人。並於93年度首先承辦內政部補助辦理:城鄉地貌改造-創造台灣城鄉風貌示範計畫「93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噶瑪蘭族「部落風貌」社區風貌營造計畫」,開啟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傳承與文化產業工作。94、95、96年,連續三年承辦行政院原民會重點部落計畫,對香蕉絲編織之文化產業發展助益甚大。

2.協會把瀕臨斷層之虞的噶瑪蘭族香蕉絲編織,從基本傳承 工作逐步發展到文化產業研發階段。

3.協會與部落組織合作以取得管理與人才網絡:
協會/頭目busia (部落會議主席/歷任頭目/副頭目)
?
協會幹部/長老/部落顧問(lovan/paRyan)/ 社區組織
?
計畫專職與雇工/長老/中青輩/部落婦女組織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