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基子龍廟永昌宮坐落於台南縣佳里鎮子龍里,主祀為 趙聖輔天帝君(即三國名將趙子龍),陪祀有諸葛武侯、玄天上帝、中壇元帥、天上聖母、福德正神、註生娘娘、田都元帥等。
明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鄭成功率兵攻克台灣,經營台灣為反清復明基地,推行寓兵於農政策。有位林六叔(來自於福建省同安縣),被分配墾殖於東勢寮「即今之子龍廟」成為入台創村之始祖。原本一片荒蕪之地,經其開墾之後,人口逐年增加,前後歷經二十年村莊終於成型。其地理位置在佳里興堡(古天興縣)之東南方,西為蕭瓏堡(今之佳里)東為麻豆堡,古稱為台灣府諸羅縣麻豆社東勢寮即今子龍廟也。
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村民為謀求精神寄託,共同決議築壹草寮供奉神明,正巧有位村人「林廷龍」於村附近溪中撈魚,發現溪中一塊樟木盤旋不去,經多次驅入溪流中竟迴流不前,始將該樟木拾起,竟發現此木已被白蟻咬成「常山趙子龍」五字,村民嘆為奇觀,莫不感到神靈有意於此庇佑眾生,遂而建造草寮供奉,早晚焚香膜拜。
不久有位自稱來自唐山泉州之雕刻師蒞臨本地,聲言承趙將軍之托夢前來此地雕刻金身,經村民決議即以此樟木雕成大小兩尊趙雲神像。即今在永昌宮供奉之大子龍、二子龍金身,距今已歷三百餘年。兩尊趙雲神威顯赫,對村民施以聖靈教化。旅居外地之村民更以此為精神寄託減輕思鄉之苦。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村民林秋眼見草寮頹廢,會集地方耆老林寅、沈定、楊待等倡議籌資興建正式廟宇坐北朝南,至乾隆二十年興建完成,同年十月吉日恭請 趙府元帥入廟安座。並因趙雲曾被劉備冊封為「永昌亭侯」乃取廟名為「永昌宮」又稱子龍廟。從此原東勢寮庄名亦正式改為子龍廟,此乃全省唯一以古代名將趙子龍之名號為地名之村莊。明鄭時期天興縣治設於佳里興堡,清代亦設巡檢司於佳里興,而當時子龍廟屬佳里興轄區。
據長輩所說當時趙府元帥神威顯赫,有求必應,庇佑村民平安無災難,所以庄社非常旺盛。其間廟宇亦屢有大規模之重修。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原建廟宇陳舊年久失修,董事長林碧池(及前駐日大使現任亞東關係協會會長林金莖之先祖父)副董事長林光粽、林玉抒等,會集村庄耆老倡議改建,協同村民集資重建,作向改為坐東向西。直至民國四十六年間在一次雷雨交加中廟宇屋頂被擊破損,時任董監事立即召開聯席會議磋商重建,決議組織重修委員會,推選林量擔任主任委員,集資進行大規模整修,至民國四十八年歲次己亥年十月重修完成。
民國七十八年由於廟宇建物年久已成陳舊跡象,經本庄信徒多次集會研商決定重新改建,並組織重建委員會,由全體信徒暨重建委員會聘請林金莖任名譽主任委員,推選林先立擔任主任委員,於民國七十九年歲次庚午時月初二日午時,主持破土動工興建。並尊奉 趙聖帝君降駕指示建造方位「坐艮向坤兼丑未」(坐東北向西南)採用南式正五門造型。
於民國八十四年初廟殿重建完成,於歲次乙亥二月十三日子時恭請 趙聖帝君及列位神明入火安座並開光點眼。其後續工程如牌樓、圍牆、庭園造景、環境之美綠化、廟埕鋪造積極推進,前後歷經十年全部工程始告完成。(總工程費近新台幣壹億壹仟萬元。)又蒙 趙聖帝君指點擇定於民國八十九年歲次庚辰二月初九日,舉行落成大典同日祭拜土府大帝、後土尊神等祭典。
基礎工程皆以鋼筋水泥混泥土搗築,建造面積廣達三百二十五坪。廟宇屋頂煵煬剪粘,內部神殿皆用樟木精緻雕刻安金彩繪等,壁堵門柱大小門楣多數採用青斗原石打造雕刻,為節省經費建造裝飾,雖未達盡善盡美,但建造規模之宏偉,亦可媲美其他鄉鎮,可謂為現代宗教寺廟之楷模。
本宮主神 趙聖帝君乃三國名將趙子龍。歷任翊羽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謚順平侯、年古成神仙。尊稱 趙府元帥、趙府千歲、玉敕 趙聖帝君、趙聖輔天帝君。神威廣大、庇佑眾生,受到各地信徒之崇拜。故全省各地廟宇、神壇前來永昌宮進香參拜分靈供奉者逐年增加。
聯絡電話: | 067262348 |
---|---|
聯絡地址: | 臺南市 佳里區 |
相關連結: | http://www.the-bravest.or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