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特色生活面向調查系列
一路伴我們成長的柑仔店文化與社區連結
文.圖/熊楊明桂 2013/08/07
提起柑仔店,你也和我有著同樣溫馨的回憶嗎?
在物資很少,人情卻很多的時代,賣雜貨的小店大家都以"ㄍㄢ仔店"來稱呼。時空在變,人心也變了,傳統小店一家家的消失,也少有人記得它的由來。想起小店老闆三不五時的寒暄問候,以及孩子間自然的互動,那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基礎。
農村社區的柑仔店是庄頭社區居民聚會閒聊及聯絡情感的好場所,居住在農村的高齡長者,他(她)們寧願獨居或偶居的留在農村社區,因為這裡有他們熟悉的厝邊和農村社區高齡長者所依存的柑仔店文化,實地採訪居住在三合院的長者,他(她)們不願離開熟悉的老環境及老朋友,過著幾近獨居且能自助互助的農村樸實生活,並且藉由社區居民之間相互關懷的過著在地安老的幸福日子。
老阿公、老阿嬤就是喜歡住在老地方,經營他(她)的雜貨店,有些客人從小買到大,就是喜歡老店的味道,在這裡還有一顆1元的糖果和古早味的小餅乾等,很有傳統味,連櫥櫃都是骨董。 買東西免不了聊上幾句,店老闆可以輕易記住每個客人的名字及服務對象的家族名稱,有這些老厝邊相伴,日子過得才有意思,即便結帳時算錯了或找多了,鄰居們也會自動歸還或換購成各樣的生活用品,我想這大概就是農村聚落居民可愛的地方,與那份濃的化不清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