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44
  • 累計人數:1085266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宗教文化傳承來我家-船仔媽(湄洲三媽、湄洲五媽)
    2015/10/04 17:23 | 船仔媽

宗教文化傳承來我家-船仔媽(湄洲三媽、湄洲五媽)

(進香路:半線到笨港、會香路:大甲到笨港)

明天啟元年顏思齊與日本大船上船仔媽(湄洲三媽、湄洲五媽,明嘉靖三十一年秋於湄洲祖廟雕刻分靈→日本、海上→水漆林→笨港→笨新南港)等具有國際觀的神尊,隨同顏思齊等移民由水路進入笨港溪登陸在台灣水漆林、笨港及外十莊等地區屯墾,從此在台灣落地生根、遍地分靈,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前,全省各地分靈媽祖進香及媽祖廟會香等宗教文化活動特別熱絡。

由於洪陞郭文、陳衷紀、劉定國、劉禮國及高貫等多人,受大陸家鄉對宗教信仰特別深,凡遇到重要事情及節慶等都會求神問卜來解決,所以由自日本來台船上  媽祖,請來主寨(顏厝寮)恭奉與祭祀,做為精神的寄託。

在主寨恭奉  媽祖等神尊,以湄洲五媽」為主神,當顏思齊死後,經媽祖降乩指示由高貫將「湄洲二媽(軟身,俗稱八掌媽,今嘉義縣水上鄉璿宿上天宮)請往水上三界埔尖山駐駕,主寨神尊則前往後庄(蓋媽祖宮王爺廟工作由郭文、劉定國及劉禮國等負責,郭文將顏思齊隨身配劍,恭放在媽祖身旁,象徵兄弟情誼與媽祖同在),明天啟四年末(西元1624)以後  媽祖則由內十寨、笨港等地區輪流奉請。

隨著笨港地區逐漸繁榮,於西元1652年郭文死後往內陸移居,且清康熙三十八年(西元1699)笨港溪做大水被河床改道後,內十寨、笨港及外十莊等居民集資於清康熙三十九年(西元1700)在笨港地區建「笨港天妃廟(今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後更名為笨港天后宮,每逢元宵節遶境、進香團及媽祖誕辰祭祀慶典等非常熱鬧,笨港縣丞於元宵遶境時在縣署門口分送平安餅,給大家來分享喜氣。

笨港進香詞

林慶賢

欲迓神庥樂自忙,年年此例習為常;笨南笨北春風路,攘往熙來是進香。

笨港進香詞

神輿抬去各分班,共涉洪濤若等閒;寄語世間忘本者,請看天后每南還。

風吹旂動響金鈴,香火千秋聖母靈;路上拾遺無敢匿,以神設教勝嚴刑。

 

香旗:

    對信徒而言,以虔誠的心,手中拿一支香旗,踏上會香路程,藉此身心運動,沿路與各地住民彼此互相認識、關懷,了解民俗風情,它不再只是傳家寶,也具有家族香火傳承的意義,讓人心靈獲得平靜,有保家庇佑的象徵。

笨港天后宮:

郭文為了開發笨港,於天啟四年(西元1624)與族親遷移至笨港居住,郭文於西元1652年死後,水漆林日漸沒落(原至後庄請媽祖習俗也於清朝末期停止),由劉定國、劉禮國等兄弟將後庄  媽祖(湄洲五媽:大尊,今新港奉天宮開台媽祖、湄洲三媽:大尊,今新港奉天宮、湄洲大媽:小尊,今板頭厝長天宮縣署媽),遷移至郭家笨港家中奉祀(約今北港鎮西勢街),並由許媽及劉定國等後代子孫協助祭祀事務;郭家後代號召水漆林、笨港與外十莊等信眾,鳩資於今北港溪東岸河川地農田(延續早期大陸福建建媽祖廟,多選擇在鄰河川或港口等土地,加上笨港當時屯墾人口多街道擁擠,故選擇多為沙洲農田,加上材料簡陋,也是造成受水患侵襲,每次受損嚴重原因之一),由信士陳立勳提供土地來蓋笨港天妃廟(清康熙三十九年屬龍:西元1700年落成,因受清康熙皇帝敕封為天后,廟名改稱天后宮,今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西南側),成為分靈的開基祖廟,笨港地區宗教因此帶動雕刻、祭祀業(糕餅、香火袋及香旗等行業興起)及陣頭林立,後因笨港溪屢次洪水氾濫,致笨港溪一直在改道,尤其以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將笨港溪主要街道,分成笨北港及笨南港(來往兩岸住民以竹架橋樑或渡船等來往返);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由天后改稱天上聖母時,清乾隆皇帝御賜封號「天上聖母」及神位牌給予笨港「笨港天后宮」(位於笨南港)

平安媽(湄洲三媽)

湄洲三媽(海漂木所雕刻)左手持如意,有「平安媽」或「護船媽」等稱號,據傳為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顏思齊來台有二艘大船,其中主船上船仔媽:湄洲五媽與另一艘開路引航船上船仔媽:湄洲三媽等諸多神尊,登陸後全奉祀在主寨(今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不久因需往返大陸福建補給民生物資,故將湄洲三媽再請往船上駐駕。

明崇禎元年(西元1628)鄭芝龍把內十寨、笨港與外十莊等開發經營權,交由楊經、郭文等眾多兄弟手上,並同意以「三金一牛」龐大資金,用海上船隻來掩護與荷蘭互相制衡,加上船上船仔媽(與開台媽祖同時來台湄洲三媽,俗稱平安媽)保佑,每次都請示媽祖來擇吉日出航,加上以「疏文」與隨同「風雨免朝」黑令旗,都讓楊經、郭文順利回大陸福建沿海招募族親(以漳州府海澄、龍溪、漳浦及詔安縣與泉州府、晉江縣與同安縣人最多),給每人銀三兩及三戶分配共用一頭牛,在水漆林、笨港及外十莊等一帶屯墾,隨移民告一段落,船上船仔媽(湄洲三媽,俗稱平安媽)請至後庄媽祖宮奉祀,以上神蹟該尊媽祖,讓大家尊稱為「平安媽」;後來後庄媽祖宮  媽祖(湄洲五媽:開台媽祖及湄洲三媽)等神尊,於清康熙時期也隨移民一同至笨港開墾,並在當地重新建天妃廟,另外王爺廟也在清乾隆時期前往笨港建慈濟宮,剩餘媽祖神尊也陸續被善男信女奉請,約至清朝末期水漆林後庄沒落而倒塌宣告結束。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十八庄56聚落-笨新南港奉天宮
    2015/07/19 09:34 | 船仔媽

十八庄56聚落-笨新南港奉天宮

(水漆林、笨港、笨新南港-遶境、分靈、請媽祖)

對新港奉天宮而言,擁有明天啟元年  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來台所恭奉  船仔媽(以湄洲五媽、湄洲三媽等媽祖神尊為主),其神尊係王直(徽州府歙縣柘林鎮人,人稱倭寇王,並自號徽王,死於明嘉靖三十八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即西元1560年初)於明嘉靖三十一年秋(西元1552)為當初其六艄新造雙桅商船,特別至福建湄洲祖廟分靈六尊媽祖神像(當年春在福建廈門外海撿拾到一根海漂木,委由漳州師傅所雕刻而成的大、二、三、四、五及六媽等神像),到湄洲島祖廟分靈過爐,各別迎奉於六艄大商船上,以祈求航海平安生意興旺,由於航行海上為家周遊世界各國,庇佑王直貿易經商帶來巨大財富,爾後又讓顏思齊與鄭芝龍等也直接受惠,其中湄洲五媽在當時就有黃金媽祖稱呼,今稱呼為「開台媽祖」或「新港媽」。

追溯王直自大陸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島祖廟,請  媽祖(湄洲大媽、湄洲二媽、湄洲三媽、湄洲四媽、湄洲五媽及湄洲六媽等神尊,祖祠、出生地在賢良港),恭奉於商船上,祈求海上行舟橫渡各國海域平安順利,明天啟元年在日本  顏思齊、鄭芝龍、陳衷紀及楊天生等多人商議向李旦借船來台,故媽祖(主船:湄洲五媽及副船:湄洲三媽等)也隨船經黑水溝(又被稱為「落漈」的海域,今台灣海峽,黑潮)繞外傘頂洲,進入笨港溪(今北港溪)於北岸後寮(今水林鄉後寮)登陸,與顏思齊等先民共同屯墾,先在主寨顏厝寮搭草寮奉祀,後都俗稱為「船仔媽」。

「湄洲五媽:開台媽祖」、「湄洲三媽:平安媽」等船仔媽神尊在水漆林由內十寨住民於後庄建娘媽廟,後被奉請至笨港,再由外十莊住民於笨港溪岸建笨港天妃廟,受笨港溪大水氾濫成災,自笨南港遷移至蔴園寮,後由十八庄(共有56個聚落)信徒集資籌建笨新南港籌建「新港奉天宮」(嘉慶皇帝御賜宮名),船仔媽擁有世界觀,從明天啟元年至今,與其神獸黃金蝙蝠見證台灣屯墾史,期間歷經多次遷移建廟(娘媽祠:水漆林顏厝寮草寮、娘媽廟:水漆林後庄磚木造,原土地公祠、天妃廟:笨港磚石木造瓦頂、奉天宮:笨新南港磚石木造瓦頂,寄居於肇慶堂土地公廟),受到內十寨、笨港、外十莊及十八庄等民眾信仰,香火分靈佑眾生。

十八庄包括笨新南港(今嘉義縣新港鄉宮前、宮後、大興及福德等4)、後底湖、大潭庄、西庄、潭底仔、海豐仔、埤仔頭、竹仔腳(今民雄鄉西昌村)、溪口鄉柴林腳(今嘉義縣溪口鄉柴林及林腳村)、田心仔(今嘉義縣溪口鄉林腳村)、崙尾(今溪口鄉美北村)、天赦(今溪口鄉美南村)、崙仔(嘉義縣新港鄉北崙及南崙、雲林縣元長鄉崙仔)、吳地(湖內、下寮、烏溪寮、頂寮、內寮、客仔厝)、北港鎮三槺榔(頂灣仔內:府番仔、新厝、後溝)、古民、中庄、後庄、板頭厝、下灣仔內、舊南港、大崙、下菜園、洪厝、董厝等地區,即現今雲林與嘉義縣六鄉鎮31個村里

清嘉慶年間笨新南港奉天宮建廟時期,受到鄰近十八庄民(共有56個聚落)獻地、出物資、勞力及捐款等,奉天宮為感念信徒的熱誠,也是成為辦理遶境與給信徒請  媽祖分尊等事宜原因。

    清朝時期每逢農曆過年時期,笨港天后港()、笨新南港奉天宮()等廟四週會張燈結彩,上元遶境前夕會請示  媽祖擲杯決定遶境時辰、請黑令旗(即風雨免朝旗)掛於中庭龍柱及貼香條(遶境經過路線)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