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177
  • 累計人數:1085453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出外的平安餅-鐵餅師傅鄭明玉
    2013/11/01 22:02 | 玉記號

出外的平安餅-鐵餅師傅鄭明玉

(老婆餅的始祖:尪某餅)

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笨港天后宮被大水沖毀,鄭家祖先舉家隨同漳州籍鄉親一起搬遷至笨新南港定居,再重操糕餅業,日據時期開始經營菓子舖(製作新港飴,即老鼠糖,其中以龍眼飴最著名)與雜貨店(柑仔店),並與當地林姓、周姓、莊姓等來互相學習做笨港餅(也有稱呼為八仙餅),成為師傅師的淵源,也受媽祖信仰宗教文化的興盛,進香餅遂成為其主要收入的來源。

 

地方俗語:

食雞,會起家;

食魚丸,子孫中狀元;

食魷魚,生子好育飼;

食芋,新郎好頭路,新婦好大肚;

食甜豆,夫妻食到老老老。

 

環餅

蘇東坡

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月餅

蘇軾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

 

尤其是拿手的尪某餅(取其麵皮表面灑白蔴:妻、黑蔴:夫,故戲稱為尪某餅或夫妻餅),是陣頭選購的最愛,早期的陣頭通常多為夫妻家庭來組成,出外表演賺錢糊口,為了方便又省錢,一般以配麵茶來食用,如果同時配上其祖傳双梅湯,既充飢又顧體力

    民國政府來台前,日人建糖社與五分車鐵道通車後,北港也變得比較熱鬧,後代子孫鄭明玉再搬來北港做餅,正式取名為「 記號」,並以膨餅、鹹光餅、紅龜、壽桃、五仁豆沙、肉餅及綠豆沙等糕餅為主,尪某餅及草仔粿等也只好等有空才製作。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呷麵、奉餅-玉 記號
    2013/11/01 21:59 | 玉記號


呷麵、奉餅-玉  記號

    水林是歷史文化與農業的原鄉,鄭家先祖隨  顏思齊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來台屯墾,早期在糧草寨、後寨等擔任伙頭伕工作,擅長於煮食、製作糕餅甜點,後至笨港一帶謀生延續家族香火,以軟硬兼施全都有,鐵餅師傅在我家,玉記糕餅祭祀興,來傳承食味經典皆在  記號

自清康熙三十九年(西元1700)笨港天妃廟建立後,鄭氏家族也開始以本身專長來製作糕餅、製香等正式來經營謀生,並以專供祭祀用品為主要行業,初期多用鄭家餅鋪鄭家糕店等來稱呼,擅長製作紅龜、草仔粿等傳統美食,尤其其所製作硬餅(乾糧)、膨餅等出外農忙的點心,所以當時人稱鐵餅師。

    隨著時代的進步,傳到鄭旭伸,則以麵食主義用天然酵母來製作,給大家來吃的健康,加上專長水果蛋糕來創意,讓美食更加完美。

 

鄭家庭訓:

流行是樹尾風,祖傳的才是樹根土。

 

鄭玉:

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隨顏思齊來台,大陸福建漳州府龍溪縣人,專長於武術,先負責糧草寨後勤補給,後配合郭懷一開發外十莊,大陸族親多在水漆林、笨港及水上等定居,因笨港溪大水氾濫成災,鄭玉大陸家鄉族親來台後代,則陸續遷移至笨港、笨新南港街鹽館等定居。

其家鄉族親因擅長於糕餅業、製香等,來台後也多以此經營為生。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