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路
自從明天啟五年顏思齊死後,陳德為了繼續完成顏思齊探查原住民生活範圍及山區的地形,從阿里山脈末端三界埔(俗稱頂埔,今水上鄉三界村),一路順著山勢陵線往東北方向走到中埔(今中埔鄉中埔村)、埔尾(今番路鄉觸口村埔尾社區,以出產水柿:牛心柿及加工聞名)及內埔(今竹崎鄉內埔村)等地區,來了解原住民(鄒族,今以嘉義縣阿里山鄉、大埔鄉、南投縣信義鄉及高雄市那瑪夏區生活區域)的動態,做為評估前往開發的根據,因為來台移民人數不多,暫時作罷,該路段當時被稱為「番路」。
直到鄭芝龍掌權,西元1628年接受荷蘭的金援後,同意郭文以「三金一牛」獎勵辦法,招募福建沿海飢民來台,仍以內十寨為基地,選擇相鄰靠近海容易防範外侵的外九莊來擴大範圍建設,為防止鄰近海盜趁機打劫來台商船,同時將楊天生、陳德等兄弟調往澎湖協防,鞏固海上霸權的事業,卻使楊天生、陳德等二人被海賊李魁奇殺死於澎湖。
阿里山山脈:
據傳係以原住民鄒族首領狩獵範圍(今嘉義縣阿里山鄉大塔山來吉、鹿林山特富野及達邦等鄰近地區,大塔山早期又稱為阿里山)取名為「阿里」,後來都將其山脈範圍內統稱為阿里山,清治時期諸羅縣,以平埔洪雅族諸羅山社(形容地形如諸山羅列之美)取名。
位於玉山山脈以西,全長約250公里、範圍面積約三萬多公頃,北起濁水溪河谷南岸南投縣水里鄉龜子山,南至高雄市燕巢區雞冠山,呈現北北東、南南西走向(即震旦走向),包括南投縣(水里鄉、竹山鎮、鹿谷鄉及信義鄉)、雲林縣(林內鄉、斗六市及古坑鄉)、嘉義縣(梅山鄉、大林鎮、竹崎鄉、民雄鄉、番路鄉、阿里山鄉、中埔鄉、水上鄉、大埔鄉)、嘉義市、台南市(白河區、東山區、柳營區、六甲區、官田區、楠西區、玉井區、大內區、山上區、新化區、南化區、左鎮區、龍崎區及關廟區)及高雄市(那瑪夏區、甲仙區、杉林區、內門區、旗山區、田寮區及燕巢區)等地區,主要岩層由砂岩、頁岩及砂頁岩等所組合而成,包含斗六丘陵、嘉義丘陵及新化丘陵等。
山脈高度為三千公尺以下,從北到南二千公尺高山有嶺頭山2025公尺、金甘樹山2091公尺、五叉崙山2187公尺、獅子頭山2104公尺、鹿崛山2288公尺、烏松坑山2268公尺、松山2557公尺、小塔山2136公尺、大塔山2663公尺、前塔山2484公尺、對高山2405公尺、祝山2484公尺、小笠原山2488公尺、石水山2800公尺、鹿林山2862公尺、自忠山2606公尺、東水山2611公尺、北霞山2472公尺、霞山2400公尺、雞子山2398公尺、脈脈山2322公尺、塔乃庫山2033公尺、棚育山2065公尺及棚機山2264公尺等,孕育出新虎尾溪、北港溪(湖山水庫)、朴子溪(大埔子水庫)、八掌溪(仁義潭水庫、蘭潭水庫及鹿寮水庫)、急水溪(白河水庫及德元埤水庫)、鹽水溪(虎頭埤水庫及鹽水埤水庫)、曾文溪(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南化水庫及鏡面水庫)及二仁溪等主要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