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齊尺、思齊屋-顏思齊
(莿竹)
早期在水林鄉莿竹叢生林立,顏思齊於明天啟年來台屯墾,莿竹除了當成各種建築、農器具等用途外,也成為計算數量或日期等最佳刻劃材質,由於顏思齊是裁縫師,就地取材將莿竹剖平做量尺,做為建屋等量取放樣的工具,有長、有短方便攜帶,該竹尺被廣泛粗製使用,做為實際量測放樣標準數量之足尺,也是信用的表徵,當時又被稱為思齊尺。
天生我材必有用,竹子在台灣的用途非常廣泛,除了長出來的筍,可以食用外,全身都是寶,例如像用竹子製作的竹筆,寫起字來非常好看,像書法般的流暢,這些都道出台灣歷史歲月的痕跡。
現以竹子做成戒尺,同時在竹片上面雕刻弟子規、千字文、三字經、心經、大悲咒、誡子書、大學、中庸、論語、師說或詩句等文詞,用來擺放警示或欣賞等用途,成為眾人喜愛把握文創商品。
在佛教也用戒尺(兩木:一仰一俯)為法器,稱呼:尺,舉行歸依、剃度、傳戒、說法等法會時,用以警覺大眾或安定法會秩序的法具。
戒尺:
尺有間尺或界尺,用來量取長度或劃線,對木工(魯班尺)或做衣(裁縫師的良心尺,大小長短合舒全靠它)等師傅是必備工具,戒尺(Ferule,俗稱教鞭)則為特殊用途,清中期私塾或漢學先生,通常擺放於桌面,以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對學生施行無過警之、有過懲之(打手心)準則所用的木板、竹片或籐條(以金黃之色為高貴);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戒尺也是學生對老師的拜師禮(又稱禮成戒尺),以紅盤呈上戒尺(亦稱戒子),請老師來嚴教,所以師法與家法是不同的,同時被形容心中自有一把尺:道德與律法等規範。
師說
唐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爲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爲聖,愚人之所以爲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