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燈在我家神氣活現-秘密花園
(用心的喜悅-蕃薯社區營造生態來永續)
讓產業活化,必須從平常居家環境做起,才能落實生態環境的觀念。
蕃薯社區由蕃薯厝老人會會長所提供宅院,來讓社區居民將農具置物間、廢棄豬舍、菜園及水溝等改善,加上舊有南太平洋杉、波羅蜜、榕樹、桃樹等樹木,於101年12月29日(星期六)當日社區舉辦成果展示聯歡會,惜舊慶新大家一同來分享與喜悅,本次活動在社區理事長洪水泉、總幹事洪仁家等社區居民等共同整理下,變成社區休閒的好趣處。
不破壞維持現況,減少人工構造物,讓土地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乎鳥類、螢火蟲、魚群及蝴蝶等一一的重現,展現社區營造已經成功,代表社區居民對未來有共識,保護生態有目來共睹,像 蕃薯寮媽點亮一盞盞燈籠來發光與照明。
歡迎大家來參訪與指導,該地區分蕃薯厝、尖山腳等聚落,鄰近景點有順天宮(站身媽祖)、洪家古厝、碾米廠、鉛筆工廠、聯盟養生雞湯(尖山腳黃重龍)、尖山腳二百年老榕樹(夫妻樹)、鏜元府(五府千歲)、溝皂大湖及開心農場(山腳農夫陳弘益),由於地靈人傑,當然子弟個個爭氣。
謝(射)火馬
(蕃薯寮媽千里順風來相隨)
據傳早期水林鄉蕃薯厝地區,每年於農曆元宵節蕃薯寮順天宮三天遶境夜巡活動,其中有一項非常特殊文化活動,就是準備紙馬(由竹子製成架子與紙紮而成,馬腹與馬匹周邊放置沖天炮),點燃沖天炮後紙馬會燃燒化成灰燼,用來消災解厄求平安。
據傳該歷史係由清朝中葉嘉慶年間開始流傳,當時對瘟疫束縛,都以宗教信仰由神明指派兵馬前往,古時候交通工具都以馬來代步,故以紙紮馬匹來行之,加上燃燒容易,後來時代不斷變遷改良成炮台、炮車等各種造型(固定式以後還可以用),逐漸在各地流傳演變成為當地特色,其中火馬通常會準備三隻馬以上(原本以當地洪姓三大房為主),後來陸續增加(以姓氏來贊助),現在都以失傳。
出馬科儀:
火馬經過宗教儀式,於遶境第三天晚上有射火馬(或稱炸火馬),由 蕃薯寮媽坐鎮(雙手持奏板立身媽祖),居民會持香拜天地向媽祖來祈福,過火馬後再舉行射(謝)火馬,感謝 媽祖庇佑將災禍送走。
紅龜:
當地洪姓後代、村民等每逢年節都以紅龜祭祀,紅龜(洪久)也象徵洪氏後代子孫久久長長,也成為每年
同安封肉:
每次慶典團拜(同安封肉為熱鬧請人客必備菜餚),各家各戶皆備、紅龜、粿及粽等,慶謝神恩。
馬背:
在廟宇山牆的頂端位置,其凸出的造型有如火(銳)形像馬背,則稱為火馬,又其形狀如馬鞍,也稱為鵝頭,製作馬背時,匠師依其環境位置,可以分成金木水火土等五種形式來呈現。
一條龍護龍:
蕃薯厝地區,仍保留閩式瓦頂建築特色,值得大家來參訪,尤其地靈人傑,文昌特別興旺。
種子的話-蕃薯仔根
(學習是進步的原動力、做了就對了)
本文以學習童詩大師林煥彰的精神,藉由其童詩作品-種子的話,改用蕃薯仔的塊根,來說明農作物中的蕃薯生命力特別強,養育了我們好幾代,綿延不斷數不完,來與社區共勉與分享。
蕃薯的成長過程,只要有土地,照樣都能茁壯長葉生根,莖根有大有小,陪伴農村家庭來渡過無數的歲月(生活全靠它),其也反應出蕃薯社區居民,早期生活於貧困的環境,但子弟們一個個爭氣,出外打拼創事業勤奮向上,也印證我們台灣庄腳人不認輸的韌性。
蕃薯仔根的話
文:林煥彰
當我還是一粒塊根的時候,
我會忍受地底裡的陰濕;
當我要發芽的時候,
我會努力突破泥土的覆蓋;
當我伸出嫩芽的時候,
我會向太陽歡呼;
當我在風雨中的時候,
我會告訴自己:
抬頭挺胸,接受考驗吧!
林煥彰(資料參考台灣文學誌整理):
成長於臺灣宜蘭縣礁溪鄉環境清苦的家庭(
共 4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