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林之光-王瑞琳
(竹藝:竹椅)
水漆林地形為山崙丘陵狀,多水漆草及莿竹林叢生,埤塘四處可見,莿竹被用來製作筊杯(竹頭)、農器具、捕簍、竹籬、建築房屋支架、竹管炮、題寫文字竹板、風吹(最早在五代李鄴用竹架紙糊,原使用於軍事用途,由風吹上天,以竹為弦,吹之有聲如箏,又稱為風箏:上可懸燈或綁上竹笛作成的響器)、竹筆(削尖後可以沾墨或在沙土直接寫字)及童玩(錢筒、鳥笛、趕鳥器、花生夾子、拍打器)等多種用途,尤其夜間巡寨時常以莿竹剖開當成火把照明。
(1)風吹
莿竹是早期可以做為防禦功能及範圍註記的禾本植物(竹圍、竹仔腳、竹塹,以竹為地名),又稱為「綠金」(先),竹身彎曲不一易蝕,竹筍較苦可食,並為早期拿來耕作農器具主要建材,水林街上太源竹藝王瑞琳由王家傳承至今已有395年歷史。
風箏詩(紅樓夢)
清 曹雪芹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莿竹:
又稱坭竹,鬱竹或林氏莿竹等,屬禾本科為地下莖合軸叢生竹,莿多橫生,極堅利,高四、五尋,鄉人屋後皆密植為竹圍;葢茅屋,多取棟樑之用,由於外表彎曲與皮厚粗糙耐磨等特性,因稈節上多小枝節多刺(角質化尖刺),且高大又隱密,是台灣早期用來做區域防禦性植物(雖然莿竹林進出不易,加上不易起火燃燒,清官府仍在外圍挖掘溝渠,避免敵人直接攻打,同時防止放火燒燬),多於夏秋長筍味苦,主要用途以竹管泅水過河、圍水堤、建築、傢俱或造紙等,也是竹籬笆編織的材料之一。
莿竹
大者數圍,葉繁幹密,有莿似鷹爪,殊堅利。
詠籬竹
沈光文
分植根株便發枝,炎方空作雪霜思;
看他儘有參天勢,只為孤貞尚寄籬。
由於莿竹外表皮厚粗糙耐磨有刺、莖質堅固中空有節、根鬚狀、長芒密距等特性,且枝皆五出如雞足,由於莿竹林成圍圈內佈滿尖銳的莿,所以先民喜愛在房舍或部落周圍密植莿竹作為防盜之藩籬;因為莿竹節內含水,不易著火延燒,即使人為放火亦難奏效,而於水溝或堤防兩旁種植莿竹有防汛功能,早期如遇大水堤防潰決,先民就地砍倒莿竹堵住缺口,以防大水淹沒農田或村莊,而且莿竹的莖或經劈細的竹片或竹篾,來製作農家使用之器物,如古亭畚之骨架、蘿筐、畚箕、篾仔灶之外殼、豬舍、牛稠之樑柱、柵欄、雞籠、雞罩仔、扁擔、籤擔、竹眠床、農田引水導管等材料,因為適合蓋竹管厝樑柱、竹編或編牆壁體(俗稱笄仔壁)、扁擔、牛擔、筊杯或傢俱等用途非常廣,但容易腐蝕,需時常更換;顏思齊來台時,二十八兄弟高貫,看到莿竹多生長於沼澤邊,具有涵養水份與鞏固土質的效果,故喜愛將莿竹砍伐後,去雜枝後埋於沙中,達到去青減輕重量的效果,為了防止溫度過高造成竹枝龜裂,多會埋上米糠,而且較為乾淨,主要解決弟兄居住(可以搬動,又稱為思齊屋)及糧食屯積倉庫等建材,加上水漆林多溝渠、河川或瀉湖,也是常用來搭竹橋或作竹筏船等渡河材料。
台灣竹枝詞之九(裨海紀遊)
清 郁永河
惡竹參差透碧霄,叢生如棘任風搖;
那堪節節都生刺,把臂林間血已漂。
(2)思齊屋
由黃碧利用竹幹做主架支撐所組合而成,屋頂及牆面覆蓋稻草、甘蔗葉或菅芒草等,思齊屋為一不固定簡陋房屋,結構簡易又適合居住,且可做為看顧田園耕作之草寮,重量雖輕卻怕火災,可以由四人以上抬起隨意搬動草屋(尚可分開拆解),以避免淹水之困擾,缺點無法固定容易損壞,需定期整修;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利用莿竹做竹管炮、風吹(借助風力在空中漂浮)等,藉由方向、信號聲響來視覺傳達,來預測研判氣候變化情形、海水潮汐與海上船隻動向,夜間以施放竹製紙糊天燈升空,讓內十寨兵士來獲得訊息,提早因應防範;來台初期 顏思齊部將,利用當地莿竹及觀音土等來製作椅轎、獅頭、令旗、兵器、旗幟及竹杯等傳統宗教儀式神器,並做為後寨訓練士兵鍛鍊身體其中之一方法,又日據時期日本人利用本地人,用莿竹來做成假的飛機(俗稱竹飛機),拖放至飛機場跑道上,讓美軍誤認是真的飛機來轟炸,達成欺敵的效果;看過竹管剖細製作風箏支架,看過多節黃金蝙蝠在天空遨翔嗎?水林風吹在全國可是慶瓜瓜,加上美學大師陳玄茂精美的彩繪巧思,隻隻都是水水的藝術文創品,歡迎大家到水林拜訪侯順政大師的風箏技藝。
竹
西元1934年9月1日蕃薯厝人
周讀
瀟洒扶疏影,青清欲接天;無系搖曳韻,疑是奏笙弦。
竹
西元1991年蕃薯厝人 王命發
頂天立地逸英姿,抱節成林志不移;
孰料多情偏愛菊,捨身甘願做東籬。
由周鍾瑄所編寫「諸羅縣誌」內文中提到,莿竹高四五丈,大者圍尺五六寸,旁枝橫生而多莿堅利,人不敢犯,密者可禦盜。可知莿竹成為天然的防禦植物,早期用途也非常廣泛;水林街上早期神像雕刻、廟宇彩繪、竹器、木材及牛車製造等地方技藝很多家,都是好幾代繼承家族傳統的行業,目前僅剩神像雕刻(水北村洪茂仁)、廟宇雕刻(水北村王建二)、廟宇彩繪(蕃薯厝洪平順)、竹藝(水南村王瑞琳:竹椅、童玩)、木材(水南村永景傢俱洪聯燦、尖山村五木工坊楊詔期)及牛車製造(水北村張金法)等少數傳統老師傅與年青人,還在為台灣本土民俗技藝堅守盡一份心力,歡迎大家來幸蝠水林參訪;竹的用途非常廣泛,在水漆林、笨港或十八庄等地區多莿竹,都被用來生活用品或農器具等,也使得相關產業發展迅速,現今水林、新港或溪口鄉天赦庄等地方尚有零星僅存業者維生。
搖籃
張清輝
繫繩推動異鞦韆,竹製籐為自古傳;
漫笑此君無器用,箇中育出幾英賢。
籃是籐為與竹編,繫繩連椅置床前;
扶搖維護勞慈母,兒子須知孝感天。
推動繩由母手牽,嬰兒箇裡好安眠;
竹籃漫笑無身價,君子虛心有聖賢。
竹詩
清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王瑞琳:
水林鄉水南村王瑞琳(民國34年次),年少師承父親王佛學習竹藝,秉持家族與竹藝傳承理念手工製造,是目前雲林縣僅存少數竹製品的店家,路過的民眾,除了欣賞王瑞琳現場製作竹椅好手藝,也同時舒服坐在太師椅上,享受竹椅的樂趣。
主要作品:
(1)椅轎(子母椅)
椅轎又叫「乳母椅」,是使用不同粗細的竹子,並充分利用竹子的特性,加以組合成多功能的椅子,一面是專供小孩子跨坐其中的嬰兒座椅;轉個角度後又成一張簡單的方形竹椅,是早期台灣農業社會養育子女不可或缺的家用器具。
由於農業時代農忙時期,是母親帶小孩至田裏工作最佳的器具(坐姿可隨喜好調整,十分穩固與方便),可以供大人坐著休息與餵養嬰兒及小孩時,並作為幼兒玩耍與躺坐。
(2)竹椅(福椅、狀元椅、富貴椅、生子椅、子孫椅)
建新厝、入火及婚嫁(訂婚儀式)等必備竹製品,有「竹頭旺」好彩頭意思,加上攜帶非常方便,農忙至田間採花生、任何工及洗衣服等適用。
(3)搖籃仔(或稱搖袋仔、搖閣)
竹製品有蚊帳防止蚊蟲、保暖與助眠等保護作用,孩子不容易受到驚嚇。
福椅-王瑞琳
(扶倚、服已:人神共坐的椅)
在水林鄉水南村新興南路竹藝師傅王瑞琳,仍秉持傳統製作竹椅,尤其是已經被遺忘,人神共坐的椅子:福椅,目前僅能從年紀歲數較多的人,才能略知其中一二。
福椅通常以早上時段來開始製作,雖然所費的時間也較多,只要客戶有需要,王瑞琳會以高興的心情來做福椅。
隨著時代變遷,敬神禮俗也隨之改變,一般人也僅能閱讀前人記憶所及來紙上描寫,即古時人神共坐的「福椅」。
王瑞琳回想起童年時記憶,在閩南三合院大廳裡的兩旁,總會各擺放兩張椅子,用花紅色或紅色的布蓋在椅子上,以示對神明祖先的尊敬與誠意。
如果遇有貴賓朋友來訪時,為了以禮相待,則須先將紅布拿起,請貴賓端坐,且彼此言談之間不可虛言是非、說三道四,雙方僅可談論正事,故以此椅名為「福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