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港水仙宮
(見證笨港開發史的守門員)
在清初笨港水仙宮與府城安邊、澎湖媽宮等位於港口碼頭位置所在地,都主祀「水仙尊王」,即為三官大帝的水官大帝:夏禹,水仙宮建於清乾隆四年(西元1739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年:西元1780年)再由笨港貢生林開周來提議募集巨金拓建,後遭受歷次洪水侵襲,幾乎全毀多次易地改建,清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年)再將舊廟板等材料蒐集重建,經清道光二十八年(西元1848年)、民國36年及79年等修建,得以保持原貌,現今廟內牆內壁堵彩繪(陳玉峰)、水車堵交趾陶(江清露)等作品受損嚴重。
一、廟門楹聯
水溢中原九河濬通登大業、仙居上界萬民崇拜建宏宮。
恭奉水仙尊王神尊(五尊),左側羿善射(拉弓)、右側奡盪舟(持舟),後殿主祀
廟內正殿上懸清嘉慶二十一年(西元1816年)「日月爭光」古匾(護台灣鹿港同知笨港縣丞「龐周」敬立)和蟠龍石柱,廟內建築為大木造(四落三開間,樑柱瓜筒圓滿),民國36年整修,有增建忠義亭、治水亭,其門神及十一堵石壁係由台南陳玉峰來彩繪,前殿右側石碑文亦記載出資捐獻與開支情形等寶貴資料。
據傳水仙尊王除了保佑笨港地方港運、船隻順利外,也收留各方諸水鬼來管理(因屢次水患災害造成人員傷亡集中收葬),避免肇禍妨礙地方安寧。
雖於民國94年10月(西元2005年)邀請德國壁畫修復大師芭芭拉‧貝克特(Barbara Beckett)女士來台施作壁畫修護標準區,以德國修護藝術珍品的先進技術,來保存這項國寶級文物,但效果十分有限。
二、副祀神尊
1.屈大夫
即屈原,為戰國時楚人,受楚懷王重用而為三閭大夫,因遭小人陷害,貶謫江南,因不願獨生於亂世,懷石投汨羅江而死,世人敬仰其竭忠事君及憂國愁世的情操,亦以水仙尊王奉祀之。
2.魯師匠(或稱巧聖先師)
即魯班或公孫班,為春秋魯國人,善於木工器具、造船,被民間土木業奉為祖師爺,稱魯班公,亦以水仙尊王奉祀之。
3.伍盟輔匠
即伍子胥,為春秋戰國人,父兄為楚平王所殺,投奔吳王闔盧,輔佐吳國伐楚。
平定楚國後吳王令其子夫差繼位,子胥勸夫差興兵滅越國,不被夫差採納,甚至遭人陷害,而被夫差賜死。
九年後,越王句踐果真滅了吳國,後人感念他具有遠見又忠於國家,亦以水仙尊王奉祀之。
4.楚王(或稱項王)
自稱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終為所敗,自刎於烏江,年僅三十一歲。
如果不以成敗得失論英雄,他豪壯的磅礡氣勢真是英雄豪傑所為,尊之為王並不為過。
在雲林縣水林鄉水南村有一間項王廟,廟名:「龍寶殿」,位於水林外環道路(新興南路)接雲153線道路往蔦松方向南側。
三、侍從
1.羿善射尊者(左)
后羿,神射手,為有窮部落之王。
相傳太古時期天上有十個太陽,他為免生靈受炎陽之害,江河免於枯乾,因此手持弓箭射下九個太陽。
2.奡盪舟尊者(右)
姓寒名奡,夏朝人,父寒浞因輔夏禹治水有功,受封於寒。
力大無窮,能陸地行舟,相傳去世後經常搶救遭遇狂風巨浪的舟船,因而被視為水仙尊王的隨侍。
金水164自由行-北港顏思齊登陸紀念碑
因為笨北港商業經濟發達,成為鄰近農漁業及交通運輸等重要集散地,該碑於民國48年(西元1959年)在北港圓環立碑,並於民國72年台灣省政府補助經費重新完成重修(西元1983年3月)。
顏鄭兩公開拓北港碑記
古人有一府二鹿三笨港之民謠,可知北港昔為臺灣之重要門戶矣,惟其繁華之初基,實由顏鄭拓奠之,顏即思齊漳州人,鄭即芝龍泉州人,而芝龍者延平郡王鄭成功之父也,遠在明天啟元年思齊率其黨來臺登陸,北港築巢以居鎮撫土蕃開土地建部落,於是漳泉住民先後至者凡三千餘人,益以北港為互市之口地方,日雛發達惜其壯志未酬,於五年秋九月辭世,其黨秉承遺業舉芝龍為首,崇禎間芝龍由閩南移居民數萬入臺,人給銀三兩、三人則給牛一頭,遂使荒島漸成上國,故台灣縣志引卷洲文稿云:中土人之入臺灣,自思齊始,信不誤也,茲為表彰開臺先驅之偉績,並紀念我北港為漢民族移居臺灣之發祥地,特立此碑以重不朽。
雲林縣北港鎮公所 鎮長 陳向陽 撰并書印
中華民國 48 年 月 日
註:該碑係民國48年由當時省主席周至柔署名「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民國72年再由雲林縣縣長許文志爭取省府補助壹仟萬,重新整修美化。
前文中一府二鹿三笨港,應更正為一府二笨港三艋舺,笨港沒落後才變成一府二鹿三艋舺。
共 5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