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寨
今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為 顏思齊來台整個軍務指揮與策劃中心,負責內十寨、笨港及外十莊等建設、統治防禦等的地方,是顏思齊來台整個軍務指揮與策劃中心,當時來台僅以自給自足屯墾方式進行,與平埔族與高山族等原住民和平共處互不侵犯,加上後來荷蘭人、西班牙等外國商團來台據地,仍採取溫和政策平安無事。
在主寨後面今明都統兵大將軍廟旁,山崙制高點設有烽火台,藉以傳達各種訊息與號令,由於後來漳泉移民數量過多,提供物資援助有限,加上屯墾腹地漸漸不足,還有受北方有平埔族的社群組織影響,往北擴展有困難,使得顏思齊與眾兄弟持續前往打貓、阿里山等東方山區,這也是為何顏思齊會前往探察的原因之一,因此更加鞏固移民對顏思齊的信賴。
齊聖齊仁士庶憶顏公。
顏厝寮:
主寨聚落居民以大陸福建海澄縣顏姓居多,故稱為「顏厝寮」,同時也自家鄉奉請 大道公等三尊(小)神像來台奉祀,部落呈現出馬蹄型的特殊設計,雖是三合院的閩南建築,房屋後面都是間間相通,來去自如深具易守難攻巧思,另外在主寨左右分設護衛營,即在陳厝寮(右寨)、王厝寮(左寨)等聚落,也同樣呈現出馬蹄形部落的特殊攻防設計,與主寨來互相對應。
清乾隆年間,由麥寮蔡姓人家移居到顏厝寮及土間厝等居住,曾有意將顏厝寮改名為「麥仔寮」,經當地顏姓子弟強力反對而作罷,因此仍延續保留「顏厝寮」舊名至今不變,
主寨像黃金蝙蝠頭(入婆或稱夜婆)、左右兩寨像雙眼、尖山崙及北崙(大小北斗七星)像雙翅、糧草寨像肚子、前寨與哨船寨像雙腳等一樣,展翅飛揚遨翔萬里,開拓台灣歷史新的一頁。
前寨(先鋒營)
早期明顏思齊時期設前寨(今北港鎮扶朝里及水埔里),位於笨港溪西北岸,負責先鋒警戒的地方,同時也時補給物資上岸的碼頭,經由牛隻裝載運送至糧草寨屯積。
興化店(後稱舊大庄)原位於笨港溪西岸,居民以張姓、蘇姓最多,後以福建省興化府移民於此居住而得名,在清光緒年間被洪水沖毀,遷居至嘉義縣六腳鄉蘇厝村蘇厝寮(又稱大庄)、北港鎮扶朝家(舊稱牛稠腳或牛稠家,意即牛的聚集的地方,後取雅音),原本當地有鐵店、雜貨店及牛車修理店等,後因前寨沒落,加上笨港溪日漸淤積與時常改道,移民也逐漸散去,往六腳鄉蘇厝寮及新港鄉潭大村大客等地居住。
日據時代嘉義廳時期屬於扶朝家庄,臺南州時期改設扶朝家大字,光復後再改稱扶朝里;水埔里原屬扶朝家,因當地鹽份含量很高,後改稱鹽水埔。
大庄五福宮:
住民原居住於舊大庄,受溪水改道淹沒於北港溪床,住民遂往東西兩岸高處遷移,舊大庄原奉祀玄天上帝,後溪邊漂來木頭雕刻程五福大帝(又稱天僊大帝),由北港鎮扶朝里、鹽水埔里及六腳鄉蘇厝村蘇厝寮等共同出資建廟,另外在扶朝也有建廟奉祀。
扶朝五福宮:
主祀玄天上帝、天僊五顯大帝神尊的外貌是三眼,右手持金鞭,左手持金磚。
後寨(訓練營)
以尖山崙(大尖山、中尖山、頂尖山、後庄等)為據點,為負責軍營兵員召募與操練的地方(校場或較場),也有人稱為考試潭。
自從 顏思齊明天啟五年死後,以楊天生、郭文、陳衷紀、王平、高貫、黃瑞郎與陳勳等為主留在台灣開墾生根,逐漸往笨港、他里霧、大蒲林、鹽水、學甲及將軍等地發展,其中楊天生及陳衷紀等卻很早死於澎湖。
(1)茶行、腳店
後庄剛開始經商的人數特別多,也使得水漆林後庄商業特別發達,有打鐵鋪、糖郊、布郊、油行、腳店或食堂(或稱酒家,係吃飯、住宿歇腳休息的場所)或民生用品等店舖雲集的地方,也是 顏思齊與眾兄弟聚會休息的場所,尤其喝茶聚會的店舖被通稱為茶行,後來因腹地過小及沒有面臨港口交通不便,商業漸漸移往笨港來發展。
(2)後庄媽祖宮王爺廟
開台媽祖原在主寨由內十寨輪流祭祀,明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在土地公小祠原地重建媽祖宮王爺廟(草寮),地點約今水林水北村廟前路北端東邊山崙北角,奉祀開台媽祖(湄洲五媽,目前神尊在嘉義新港奉天宮)、湄洲媽(目前神尊在水上璿宿上天宮、鹽水護庇宮及汫水港護安宮等)、澎湖媽(目前神尊在水漆林後庄媽祖宮遺址附近:中庄聖母殿)、大道公(目前神尊在新港大興宮)及五穀王(目前神尊在新港奉天宮三寶佛殿內、水上璿宿上天宮及元長鄉東庄民宅等恭奉)等神尊,後郭文移民工作停止後,將船上船仔媽(湄洲三媽,俗稱平安媽),請至後庄媽祖宮來奉祀。
後來後庄媽祖宮 媽祖(湄洲五媽:開台媽祖及湄洲三媽)等神尊,於清康熙時期也隨移民一同至笨港開墾,並在當地重新建天妃廟,另外王爺廟也在清乾隆時期前往笨港建慈濟宮,剩餘媽祖神尊也陸續被善男信女奉請(如蕃薯厝順天宮二媽及三媽等神尊,均源於後庄媽祖宮),約至清道光年間後庄沒落而倒塌宣告結束,到後庄請媽祖的淵源也就此告一段落消失。
共 9 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