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個讃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社區代表圖像
統計資料
  • 今日人數:52
  • 累計人數:1114127
  • 發表文章:724
  • 相片數量:4
  • 回應數量:72
  • 網友按讚數:7
聯 絡 人 : 紀昭男  
聯絡地址: 雲林縣水林鄉水北村水林路58號  
聯絡電話: 05-7853733  
傳真電話:  
社區暫無圖片
社區小故事
糧草寨
    2014/06/01 07:22 | 內十寨


糧草寨

位於今水林鄉土厝村大庄(舊稱大倉,因當地人口數多,改稱為大庄)及溪墘村湖仔內等地方,舊稱「塗間厝」,早期鄰近多莿竹及農塘,利用竹編、土塗牆屋頂覆草,負責所有營寨兵器、民生糧草補給與屯積的地方,其台語音有土耕處、土墹厝或土角厝等諸多的意思,意謂有厝味的地方。

湖仔內自顏思齊來台時,初期為大遍農塘、莿竹林及山崙,以黃、楊及高姓移民屯墾,後鄭成功來台開始有海埔寮、大尖山等移民陸續居住,始有「湖仔內」之稱呼,並迎奉玄天上帝神尊來奉祀,當地有幾棵榕樹唯一歷史見證者(據傳老榕公降乩已生長至今約一千一百七十三年:西元940年,現存三代樹木據林務局專家依外觀估計約有四百年),湖仔內是台灣稻草加工業最早發源地。

(1)土埆厝

台灣早期的農村社會,因人民生活貧困,無力購買昂貴的木、石材與磚等建築材料,因此顏鄭時期農村住家先以莿竹做支架屋頂蓋草為寮,清朝時期經濟改善後蓋「土埆厝」居多,以土埆為主要興建材料,土埆的材料為水窟或田裡的泥土,摻入截短之稻草、牛屎、粗糠,用牛加以踐踏使之均勻,再將泥土裝入模型,製成塊狀的土埆,曬乾後土埆疊成牆壁,牆壁每隔數塊土埆要墊竹片,稱為「土埆厝」。

在地震時竹片會拉住土埆,具有避震的效果,另有一種以竹管為柱,竹片編織成壁,再塗上泥土、石灰、土埆厝住起冬暖夏涼,唯一的缺點可能是怕水淹,因土塊溶化後須再加以修補,是早期先民不畏艱辛,流血流汗的打拼做最後的見證。

(2)打草繩機

早期居民以務農維生,生活較為困苦,農民為增加收入,於農田忙完後繼續為家庭生計打拚,幾乎每家都東借西湊來購買打草繩機,打草繩機是將田間收割後的稻草,曬乾後捆成一束一束,以牛車運回家裡,將稻草處理乾淨後,以三根或四根的稻草不可間斷的放進打草繩機左右兩支漏斗狀相絞拌,絞出來後之草繩綁成一梱一梱,再由廠商至家裡以斤論價,秤重後加以收購。

在當時水漆林後庄(後寨)、湖仔內(糧草寨)、樸仔腳南勢竹(外四莊)的農民在經一天辛苦的田事後,吃飽後便在自家庭院前做打草繩,一時打草繩機轉動的轆軋聲,此起彼落,後來受塑膠製品的普及,塑膠繩取代了草繩,此項加工產業便式微、消失,如今只留一台舊機器、讓人來緬懷當年的風華,昔日打草繩轉動的轆軋聲,成為居民遙遠的回憶。

(3)農村埤塘公園

以明天啟元年農曆九月設立糧草寨為意象,當時有兩個主要據點,分佈今水林鄉土厝村(舊稱塗間厝)大庄(舊稱大倉)及溪墘村湖仔內等2村,提供來台屯墾軍民糧草、馬隻及物品供給與後勤支援等庶務工作。

營部設於今水林鄉土厝村大庄聚落,大庄舊稱「大倉」,有豐收滿穀倉之意。

又土間厝舊稱「塗間厝」,當初係看上當地埤塘多、莿竹林立等,故糧草間多用兩格土當成壁、莿竹作柱樑及甘蔗葉蓋厝頂,形成一個具有特色穀倉區,將舊有埤塘來環境改善,讓大眾有個休閒好趣處。

由於竹製品上次在灣東社區文創課程教學中,雖然利用頂灣崙莿竹做社區牛隻意象,卻不容易保存,本次再由鄉土教學編織老師林金葉(家住台南市)先以塑膠打包帶編織小型作品,來讓大家有初步了解水林鄉土厝村人文風貌,希望用「螞蟻雄兵」金黃色藝術裝置來形容糧草寨的意象,加上土厝、土地、稻米、花生、甘蔗、番薯與莿竹等都是黃色系列,藉此來與緬懷先賢開台的辛勞,期待下次有機會研議用莿竹、籐條或重金屬等來編織或塑造成大形公共藝術作品,展現給國人欣賞-「螞蟻雄兵」:以金黃色為概念,可以搬來搬去的作為,辛苦的園丁,看守著家園、「思齊屋」:以金黃色為概念,可以移動的作品,逐水草而居竹製房屋等,以上兩件作品都有「家」的意涵,用固家、顧家、故家等字語來突顯家和萬事興。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右寨(護衛營)
    2014/06/01 07:20 | 內十寨


右寨(護衛營)

今水林鄉土厝村陳厝寮,為負責主寨巡守護衛、支援海防寨勤務的地方,守將為陳衷紀,居民以陳姓居多,聚落仍保有馬蹄型道路形狀、池塘及莿竹竹等特色,對  媽祖、馬王及虎爺等非常虔誠,在當地有流傳數百年虎爺陣頭之特色。

 馬千殿(開台馬王)

馬王又稱馬王公,神尊源自中國山東來台已近三百九十三年的歷史,隨顏思齊自笨港溪後寮(今北港溪)登陸,先在顏厝寮(主寨)東南方設立護衛寨(右寨)駐駕,起初由內十寨輪流恭奉,清朝、日據後改由各庄頭保正奉祀,最後固定在「陳歡喜」家中(水林鄉土厝村陳厝寮26),經扶乩指示建廟於水林土間厝於庚寅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虎年,西元2010)遶境入火安座慶典,廟名稱為土厝馬千殿。

據傳  馬王係海外線仙,長年居住中國東北地帶,曾多次下凡轉世,本殿馬王經降乩指示,係源自北宋時期之遼國「耶律宗真(遼興宗,西元1016年至1055年,第七代君王)

土厝馬千殿有主神  開台馬王,陪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關聖帝君及閻羅天子等神尊,隨祀文官武將、濟公禪師及心廣禪師等神尊,右邊神桌上立有顏思齊等二十八兄弟神位牌,並擇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祭典,配有黑令旗代天巡狩。

廟門楹聯:

馬府九粒神頭頂宇宙,千歲十八神手開天地。

 

開台馬王降詩(靜心咒符)

奉天開賜,馬府千歲;聖靈千歲,千歲符咒。

菩薩、羅漢兩邊排;吾靈中央立,四方八面護吾光。

蒂頭懺悔十方,菩提淨吾地,吾府千歲大千歲。

     陳家後代陳政義為退休公務人員,為紀念曾祖父陳歡喜、祖父陳河等人,時常捐錢購買物資來幫助鄉內窮苦人家,配合公所舉辦2013年「陳河現代文學創作徵文」及2014「雲林縣水林鄉現代文學創作評比」等活動,來鼓勵鄉內學子認真寫文作詩,不時購買鄉內文具(王堡興業有限公司出品原子筆或鉛筆)、樂器(冠弦吉他樂器社製作烏克麗麗)、茶壺(漢珀陶藝)、竹椅(太源竹藝)、風箏、黃金蝙蝠吉祥物布偶、涼心青草茶及麵包(玉記號)等地方農特產,也不斷購買書籍來贈送鄉內學校學生或鄉立圖書館等供大眾閱讀,其省吃儉用、回饋社會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鼓掌與學習,水林鄉有您真好。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左寨(護衛營)
    2014/06/01 07:16 | 內十寨


左寨(護衛營)

今水林鄉土厝村王厝寮,為負責主寨巡守護衛、支援前寨勤務的地方,守將為王平,居民以王姓居多,聚落仍保有馬蹄型道路形狀,與右寨及糧草寨等以信奉  媽祖、馬王及虎爺等為主,自水漆林後庄媽祖宮媽祖神尊請去笨港以後(又到今新港奉天宮),原本輪流請媽祖的習俗也中止告一段落,後當地居民才鳩資自建媽祖廟。

 土厝通天宮:

奉祀主神天上聖母,通天宮廟名由來係為馬府千歲(癸丑年桐月十六日)取名,當地居民民國62(癸丑年)自本縣北港朝天宮奉請媽祖、台南縣北門南鯤鯓代天府池府及吳府千歲、褒忠馬鳴山鎮安宮徐府千歲(五年王爺)及麥寮光大寮馬王廟馬府千歲等神尊建廟庇佑平安,在民國63農曆三月二十二日(甲寅年)完工落成。

 廟門楹聯:

通仰國坤儀長留聖蹟湄洲地,天妃隆秩祀永建神宮土厝村。

     土厝村有陳厝寮、王厝寮、下寮及大庄等聚落,當地陳姓、蔡姓及王姓等後代子孫個個有成就,多從事校長、主任、警察及醫生等行業。

 

 


Creative
本 著作 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9
第一頁上一頁
下一頁最後一頁
社區快蒐

社區剪影